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史 >> 正文

技术、资本和利润——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新探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世界历史》(京)2013年1期第87~99页 徐浩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拟从技术、资本和利润三个方面探讨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的变化。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水力和风力能源代替人力,引起碾磨、漂洗和冶铁等工业行业或工序的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和增加了产量;大量的资本投入促进了中世纪工业的扩张,投资主体不断变化,从领主、行会和商人逐渐过渡到富裕工匠和制造商;固定资本出租和雇工生产是中世纪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中世纪中期和晚期领主和富裕工匠、呢绒商的利润此消彼长,企业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关键词:技术/资本/利润/中世纪/工业作者简介:徐浩,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872)。
        西方工业史研究始于19世纪晚期,坎宁安的《英国工商业的增长》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①不过,更重要研究出现在20世纪以后,1913年萨尔兹曼出版的《中世纪英国工业》②成为引领中世纪工业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工业史、经济史、技术史和经济社会史等不同领域学者的努力,中世纪西欧工业史研究获得长足进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③揭示出某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文拟从技术、资本和利润三个方面探讨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的变化,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中世纪西欧推广和发明了许多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各种自然能源(包括牲畜、水力和风力)被用来代替人的劳动。正如布洛克所言,中世纪所有技术进步都体现出向着更有效地使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自然力的进步,因此节省了人的劳动或得到更多回报。④怀特也指出,从12世纪甚至11世纪起,在需要大量动力或者所需要的操作非常简单和单调以至于人力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地方,非人工能源迅速代替了人力。中世纪后半期的主要成就并非主教堂及其叙事诗或经院哲学。中世纪在历史上最早建立起这样一种复杂文明:它依靠的不是汗流浃背的奴隶或苦力的脊背,而主要是非人工动力。⑤与畜力(主要是马,如马拉磨、马拉车)相比,水力和风力在中世纪工业中的使用更加广泛,涉及碾磨、漂洗和冶铁等行业或工序,被视为中世纪工业技术进步的象征。
    利用水力和风力来节省劳动力的工业技术是从水力磨坊(watermill)开始的,“尽管水力磨坊的发明出现在古代,但它的真正扩张直到中世纪才发生”⑥。研究表明,罗马帝国后期已经家喻户晓的水力碾磨技术在中世纪早期得到广泛传播,水力磨坊取代了人力推动的石头或磨盘(手推磨)磨面。如果说日耳曼人在民族大迁徙中还用马车拉着磨面用的石头,那么他们定居后颁布的法律表明,他们娴熟地使用水力磨坊,禁止在建筑磨坊时改变河道,保护磨坊免遭蓄意破坏和洪水冲毁。墨洛温王朝时期水力磨坊在西欧各地传播开来。例如,洛什(Loches)修道院的修道士在厄修斯当院长时修复了因德尔河(Indre)上的一座水力磨坊,建设了大坝、水闸和泄洪道,引起一个富裕的西哥特人的嫉妒。后者建造了另一座水力磨坊,改变了用来为该修道院磨坊提供动力的河道。墨洛温王朝的宫廷诗人图纳图斯描写了位于摩泽尔河(Moselle)上的尼塞乌斯主教庄园的水力磨坊:水流沿着沟渠从山上流淌下来,为水力磨坊提供动力,为当地居民碾磨小麦。634年起草的有钱人格里莫的遗嘱表明,他在克吕纳河(Crusne)上拥有4座水力磨坊。⑦加洛林王朝时期修道院是磨坊建设的主要发起人和建设者,在公元八九世纪不少修道院拥有十几座至几十座水力磨坊。⑧不过,加洛林王朝时期水力磨坊为数尚少。杜哈德反对过高估计当时水力磨坊的传播,因为直到10世纪初,圣伯林修道院位于圣欧默(Saint-Omer)地产的修道士看见水力磨坊时仍感到惊奇,10世纪时德意志的谷物尚由手工碾磨。⑨圣西奎耶(St. Riquier)修道院获赠的三十余个村庄中只有一打拥有水力磨坊。⑩不列颠的情况更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导致水力磨坊一度消失。埃塞尔伯特的法律表明,肯特的国王们让女奴隶磨面,他们的臣民们也是如此。直到8世纪奴隶供应减少与价格攀升,水力磨坊作为补救措施才开始逐步代替人力磨面。公元762年坎特伯雷修道院的一份特许状记录了位于查特(Chart)的一座水力磨坊,这是目前所知英格兰最早的中世纪水力磨坊。814年该地的同一座或者另一座水力磨坊也被记录在案。此后,水力磨坊成为肯特王国大地产的常用设施,并从东南部传播到英格兰各地。(11)
    11世纪中叶水力磨坊数量迅速增加,《末日审判书》中记载了6000座磨坊,因而到1086年,英格兰平均每46户农民家庭使用一座水力磨坊。9世纪中期和1080年,法国北部的皮卡第(Picardy)建设了40座新磨坊,1080—1125年又兴建了另外40座新磨坊。此后,该地区的新磨坊增长更快,50年内达到245座。(12)金佩尔认为,11世纪至14世纪初水力磨坊出现惊人增长,令古代社会相形见绌。例如,在罗贝克河(Robec)两岸,10世纪只有2座磨坊,11世纪4座,13世纪10座,14世纪初达到12座。法国的奥布省(the department of I'Aube)11世纪时拥有14座水力磨坊,12世纪60座,13世纪达到二百余座。(13)在那些自然条件不适宜建造水力磨坊的地方,12世纪时又发明了风力磨坊(windmill)。与水力磨坊不同,风力磨坊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照常工作,因而在北欧平原建造极为普遍。13世纪佛兰德尔西部城市伊普尔(Ypres)拥有120座风力磨坊。(14)南欧的河流夏季水量较小,风力磨坊也较为流行。(15)1300年,英格兰已建成4000座风力磨坊。风力磨坊在英格兰东部十分流行,当地适宜为水力磨坊提供动力的河流较为匮乏;相反,在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北部和西部则较少建设风力磨坊。(16)风力磨坊的发明刺激了新一轮的磨坊建设热潮,以英格兰为例,1300年英格兰的水力和风力磨坊总数大概超过1万座,增加的部分中既有水力磨坊,也有12世纪后期引进的风力磨坊和漂洗机。(17)由此,12世纪末到13世纪,磨坊基本得到普及。诚如贝内特所说:“我们有把握认为,当时每个村庄(以及几乎每个庄园)都有一个或多个碾磨各种谷物的磨坊,除非是领主为了私利,都要求将谷物集中在一个磨坊里碾磨,以此来减少成本。”(18)怀特也证实:“在整个中世纪里水车比教堂更加普遍。”(19)1300年,英格兰仅有20%的谷物继续依赖手推磨和马拉磨碾磨,而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则完成80%。(20)换言之,13世纪时机器磨面已经取得压倒性优势,4/5的谷物由机器碾磨。
    水力和风力磨坊的普及离不开领主的提倡甚至强迫,但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所致。机器碾磨可以节省劳动力。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奴隶制虽然继续存在,但逐渐衰落,并在9世纪进入低谷,水力从此变得重要起来。(21)布洛克早已指出:中世纪早期使用畜力和水力的技术并驾齐驱,二者都是为了节省劳动力。因此,奴隶制的衰落更可能是导致技术革命的原因,这些技术反过来又对社会结构产生强烈影响。(22)中世纪中期,磨坊在西欧各地迅速得到普及,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功不可没。例如,11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没有足够时间使用手推磨磨面。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他们拥有了更好的储存设施存放较多面粉。机器磨面也提高了面粉质量,有利于健康等。因而与手推磨相比,农民更愿意选择商业性碾磨。(23)
    除此之外,水力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生产,漂洗无疑是应用水力最广的行业之一。公元990年和1040年,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Grenoble)和勒兰(Iérin)最早出现了漂洗机(fullingmill)。11世纪这项新技术传播到诺曼底,不久后又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1161年时瑞典的斯科纳(Skǒna),至少在1185年的英格兰,以及1223年、1246年在德意志的斯比尔(Spier)和特里尔(Trier)都使用了漂洗机。(24)漂洗是呢布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当离开织布机后,呢布需要在水中捶打达到冲洗、清洁和缩紧的目的。起初这项工作由在水槽中踩布的男子进行。(25)漂洗机的作用在于“人的双脚被两个锤子代替。在倾斜的落锤系统中,通过转动连接水轮的纺锤盘,锤子交替地上升与下降,击打在布上。因此通过简单的设计,水力代替了人力,并且运转一系列的锤子,只需要一个人站在上面照看布,并保证它在槽中正确地运动就可以了。”(26)13世纪前后,漂洗机使用在英格兰农村最为普遍,引起那里的纺织业爆发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卡勒斯-威尔逊所言:“显然,12世纪末和14世纪初,漂洗机已经广泛用于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边界地区。漂洗机注定要几乎全部取代原始的脚踏漂洗,尽管它的最后胜利还无法确定,然而在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工序中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正在进行。”(27)
    另一个比较广泛使用水车的行业是冶铁业。冶铁需要捣碎矿石和高温,使用水车不仅可以代替矿工抡锤碎石,还可以拉动风箱提高炉温。“1028年在德意志南部的一个名叫施米德米伦地方出现的情况表明,那里的铁匠已用水轮来带动熔铁炉的铁锤和风箱。”(28)1135年在奥地利东南部的施第里尔(Styria),1204年在法国的诺曼底,1224年在瑞典南部等地也记载了用于冶铁的水车。(29)这种改进增加了熔铁炉(forge)的产量和矿石的出铁量,致使约克郡某些熔铁炉租金上涨。13世纪布鲁伯豪斯(Blubberhouses)的一个熔铁炉一年的租金为25英镑,在亨克斯坦克(Henkstank)的其他熔铁炉一年中部分时间的租金为10英镑和17英镑18先令。14世纪韦克菲尔德(Wakefield)地区,鼓风风箱肯定已经使用,熔铁炉每周租金为14和15先令,索沃比森林(Sowerby Forest)的一个熔铁炉一年租金9英镑12先令。(30)15世纪中期法国东部或德意志西部的莱茵兰地区还出现了鼓风炉(blast-furnace),增大了传统熔铁炉的尺寸,通过使用更强大的水力气流提高温度,让金属熔化得更加彻底。鼓风炉可以生产生铁,用磨具铸造大炮。1500年该项技术传播到英国及德意志的其他地区。16世纪初西阿尔卑斯山地区开始使用鼓风炉,后来又传播到东阿尔卑斯山和东欧。鼓风炉的产量比熔铁炉提高许多倍。14世纪英国1个熔铁炉每年产量不足3吨,15世纪也增加不多,而最早的鼓风炉每天产量就达1吨以上。(31)
    二、工业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在经济学意义上,资本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资本又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前者指某些自然资源、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后者指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快速消耗的劳动资料。
    水车和风车无疑是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固定资本。1208—1209年温切斯特大主教在布莱特威尔庄园花了9英镑多建了一处漂洗场,在汤顿花了16英镑,还给他的新自治市唐顿和威特尼各提供一台机器。(32)1210—1211年,搬迁一座汉普郡的磨坊花费50先令,后来牛津郡库克斯汉姆(Cuxham)建筑磨坊的抹灰篱笆墙支出2英镑。风力磨坊的建筑费用低于水力磨坊,通常花费10—20英镑。领主经常在磨坊上投入大笔支出。1210—1211年温切斯特主教在萨瑟克(Southwark)城花费114英镑建设了几个新磨坊。爱德华一世为赫尔城水力磨坊提供的木材产自舍伍德森林,价值61英镑。领主还要承担磨坊维修费用,尽管佃户可以提供劳动力,但更换磨盘需要由领主负担费用。13世纪早期和黑死病流行期间,磨盘价格上涨一倍,这些支出花费了1283年温切斯特主教在比滕尼(Bitterne,亨廷顿郡)庄园磨坊收入的约24%,唐顿(Downton,威尔特郡)庄园磨坊收入的14%。(33)
    兰登对1300年英格兰磨坊投资总额及其占磨坊收入的比例作过估算:建造一个水力磨坊至少花费20英镑,建造一个风力磨坊花费10英镑;如果水力磨坊数量比风力磨坊多1倍,1万个水力和风力磨坊的建设费用为166667英镑。而实际上建设费用需要翻番,因为水力磨坊比风力磨坊的建设费用要多2倍,1万个水力和风力磨坊的建设费用应为35万英镑。换言之,1300年英国水力和风力磨坊的建设投资超过30万英镑,而其中至少有20万英镑由领主投资。如果雇工经营水力和风力磨坊,领主还需要支付日常维护和大修的经费,以及磨坊主的工资,上述费用一般占水力和风力磨坊收入的20%以上,有时接近50%或更多,大大超过领主在农业上的投资。(34)
    除领主外,市民、行会和商人也是固定资本的重要投资者和所有者。在法国,1300年以前,大部分在北部城镇运转的水力磨坊都是由教会或世俗领主建立的,而南方却逐渐形成由公民团体共同集资兴办水力磨坊的制度。12世纪图卢兹(Toulouse)的磨坊所有者都是股东,他们继承或购买了自己的股份。13世纪初期以来,资本和劳动分离,磨坊主是雇工,对公司的决定没有发言权;股东是图卢兹城的富裕市民,除了收取利润外对碾磨经营没有专业知识和兴趣,这些市民是剥削他人劳动的小资本家。(35)行会也将集体拥有的工业设备出租给会员,在14世纪的锡耶纳,牛皮制革行会将公共大桶出租给会员使用只收7英镑,而对外人则收50英镑。列日的皮革行会拥有机械的树皮压榨磨坊,单个会员享有对磨坊的世袭所有权。(36)商人有时也是面包房和磨坊等固定资本的所有者,伦敦绝大多数面包师傅自己没有面包房。1303年调查的53个面包师傅中仅7人(仅占13.2%)拥有自己的面包房,大多数人从批发商那里承租,这些批发商还与鱼贩子共同拥有城市附近14个水力磨坊。大多数城市工匠需要大量固定资本,有时需要运营资本。虽然织工的织布机和补鞋匠或木匠的工具价值不高,但制革工人、面包师傅、金属工人等却需要更大的工作场所和昂贵的设备。工匠一般缺乏资本,鉴于大量城市财产掌握在教会和商人资本家手中,工匠很少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和店铺,而是通过租赁获得它们。(37)然而,承租的工匠不一定自己生产经营,约克工匠的遗嘱显示,一个富裕的屠夫约翰·陶斯鲁普(John Towthrop)死于1481年,在海沃斯沼泽承租了市长和市议会的风力磨坊。皮匠或鞋匠马修·柯特斯(Matthew Cotes)承租了克莱门索普女修道院(nunnery of Clementhorpe)的一个风力磨坊。(38)
    工匠有时也购买固定资本,但通常需要向商人借钱。13世纪城市工业设备的目录中最贵重的东西也许是熔铁炉、铸钟匠与其他金属工人使用的铸模、面包房的烤炉和酿酒厂的发麦芽窑以及一套不同容积的酒桶。其他设备包括织布机、存贮大箱和可移动的加热、浸泡和冲洗设备。“安放在与住房相连接的狭小工场里和零乱的庭院中的这些细小的资本就是个体匠师或其合伙人的大部分财产了。这些东西与手工用具一起,都是由对家庭储蓄的精心筹划和得到商人借款资助才凑集起来的。”(39)
    中世纪中期绝大多数工匠承租或借钱购买固定资本,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经济状况较为窘迫。城市税收评估中包括了财产清单和个人拥有的动产价值,表明中世纪中期工匠只拥有微薄的财产。1296年和1301年英国科尔切斯特城(Colchester)的税收评估册表明,该市的商人和工匠通常是拥有财产较少的人。1301年他们中间没有动产价值超过10英镑的人,只有7人拥有5英镑以上的动产,大约2/3人的动产价值为1英镑或更少。不仅如此,在家庭财产中,工业设备和原材料通常只占很小一部分。吉尔伯特·阿戈特从事毛纺织业,但他的羊毛库存、漂洗剪切机(fulling shears)和梳毛机(wool cards)仅值10先令,而他的动产总值为8英镑13先令8便士。他的家庭财产中最值钱的部分为谷物,尤其是1匹马、1头猪、2头奶牛、4头小公牛和60只羊。此外,1个面包师傅的水槽(trough)和器皿(utensil)仅值1先令10便士,而其全部财产估计为2英镑4先令8便士。理发师刮脸用的大碗仅有3先令6便士,他的财产为3英镑4先令4便士。屠夫的刀和斧头价值分别为6便士和9便士。屠夫威廉·普罗维尔的生产工具价值为1先令4便士,他还有1个价值为l先令3便士的腌肉桶。1个木匠的斧子、扁斧、直角尺和刨子仅值1先令。染工的大桶价值高者为2先令6便士,低者只有9便士。1个铁匠的工具和库存原料价值l英镑,另一个铁匠的工具和库存原料的价值仅为2先令6便士。很少工匠拥有值钱的工具和设备。(40)
    工匠流动资本的价值常常超过固定资本,这种情况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制革业中尤其如此。在制革工人的制革厂中,兽皮和用作硝皮原料的橡树皮的价值为1英镑13先令4便士,另一个制革厂的兽皮和原料的价值为1英镑3先令,其他人的分别为16先令和1英镑10先令。在亨利·帕克曼(Henry Pakeman)的制革厂中,原料价值高达4英镑6先令8便士。相反,亨利的大桶和水槽仅有10先令,其他制革工人生产工具的价值在3先令和6先令8便士之间。类似现象在其他工业行业中也很普遍。一个面包师傅的面粉库存在价值上超过其生产工具。染工的染色桶的价值为1先令5便士,而他的呢布和草木炭却值16先令8便士。屠夫威廉·普罗维尔(William Proveale)的刀、斧头和腌肉桶的价值不足3先令,而其商店中的肉、牛脂、猪脂和荤油却值3英镑10先令。为纺织工人制造梳毛机的工匠,其生产工具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而木材、铁和制成的梳毛机的价值却高达15先令8便士。(41)
    黑死病后工匠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一批富裕工匠应运而生,他们的资本数量已非昔日可比,可以依靠自己的财力购买某些固定资本。在食品加工业方面,较为富裕的面包师傅拥有面包炉,此外任何行业的富裕人物都可以拥有面包炉,尤其是旅店老板和磨坊主常常自己烤面包。英国西部城市什鲁斯伯里(Shrewsbury)的屠夫的妻子在成为寡妇以后还常常从事该行业,而继续从事屠宰业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财富和手艺。这种富裕的屠夫家庭并不少见。许多屠夫拥有牲畜,多数大概是买来育肥后出售。来自约克1/3的屠夫遗嘱包括遗赠牲畜,或者立遗嘱者拥有牧场。15世纪末,屠夫显然拥有更多牧场,以至于垄断了城市附近的牧场,损害了其他市民的利益。这种屠夫—牧场主在其他地方也财源滚滚。沃里克的本尼迪克特·李(Benedict Lee)承租土地育肥牲畜,考文垂和莱斯特的屠夫—牧场主在16世纪的城市精英中日益举足轻重。富裕的酿酒者也拥有昂贵设备,石匠休·格兰瑟姆(Hugh Grantham)死于1409年,将其各种酿酒容器和用具留给他的妻子爱丽丝,其中包括价值9英镑的酿酒设备。在纺织业方面,来自遗嘱的证据表明,尽管织工作为一个群体并不富裕,但是该行业经常存在大量富裕工匠,他们拥有1台以上的织布机,生产数量可观的呢布。1413年织工托马斯·卡顿(Thomas Catton)去世时,尽管他的事业并不特别成功,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富裕工匠,在偿还债务后,他的动产价值为30英镑。他承租了一个四居室的住宅,其中的一间房屋摆放了2台织布机,在其财产清单所列举的动产中,羊毛值95先令,1部纺车、梳毛机和梳毛梳子、2部织布机、已染色和未染色的呢布价值总计为76先令。显然,卡顿自己是一位师傅,购买羊毛,在自己家里管理各个阶段的生产。织布机大约价值在16~18先令,对于富裕工匠来说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呢绒商一般拥有更多的固定资本,即使是富裕工匠也无法比拟。16世纪时呢绒商的集中手工工场已较为普遍,他们拥有厂房和机器设备。例如,约翰·温什科姆(Hohn Winchcombe)不仅有厂房,还有200台织布机,以及染坊和漂洗机等设备。(42)
    尽管中世纪晚期产生了一批富裕工匠,但他们工具的价值仍然较低。锡匠罗伯特·福塞特(Robert Fawsett)死于1460年,其全部的不动产价值为17英镑9先令8又二分之一便士,而工具仅值30先令。工匠威廉·斯威特(William Thwaitt)是一个殷实的铸工,于1512年去世,家财价值36英镑10先令,他的劳动工具、铸板和铸模使用的泥土价值刚刚超过4英镑。而大多数工匠的工具价值远不及此,例如1个鞋匠的工具为8先令11便士,1个木匠的工具为5先令等。与此同时,工匠更多的资本购买了原材料,威廉·斯威特在他去世时作坊里金属的库存价值在7英镑以上,裁缝约翰·卡特(John carter)死于1485年,店里的工具值11先令,而呢布的价值却高达28英镑8先令9便士。(43)
    三、工业生产的利润
    利润通常指企业的总收入扣除总支出后的余额。中世纪时小生产者占绝对优势,他们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进行生产,没有或极少雇工,收入扣除各项支出后所剩无几。除了这种为谋生而进行的工业生产外,中世纪工业还有牟利成分,那些投资工业固定资本的庄园领主,雇佣较多工人的作坊主或工场主,以及从事外包工的呢绒商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些富有进取心的领主、富裕工匠和包买商不同程度地成为了中世纪的企业家,他们通过出租工业固定资本或雇佣工人进行工业生产等方式获得可观的利润。
    固定资产出租是中世纪工业利润的来源之一。13世纪英国漂洗机为领主带来可观收入,许多领主不仅建设了新漂洗机,还将谷物磨坊改成漂洗机。他们要求佃户到庄园漂洗机漂洗呢布,如同他们对谷物磨坊的义务一样。(44)谷物磨坊也是如此。据庄园管事账簿记载,诺福克伯爵凯尔塞尔(Kelsale)庄园的风力磨坊建于1294年,建设成本8~9英镑,出租后第一年的租金3英镑4先令,1301年、1303年和1306年也是如此。第一年庄园没有支出修理费,1301年支出2英镑8先令3又二分之一便士,1303年6先令6便士,1306年2英镑1先令10便士,主要用来购买新磨石。归纳起来,该庄园四年维修费为4英镑16先令7又二分之一便士,占12英镑16先令租金的38%。萨福克郡索哈姆(Soham)庄园的风力磨坊建于1295年,翌年收到租金3英镑6先令8便士,1301年和1304年分别为2英镑13先令4便士,三年中庄园支出的维修费分别为4先令3便士、10先令4便士和2英镑6先令8便士,占租金的35%。(45)格拉斯顿伯里大修道院在萨默塞特的地产管理机构,同意将在沃尔顿(Walton)庄园投资建设一个新的风力磨坊,并将其出租给磨坊主,因为这样做比自己经营更有利可图。1342—1343年的建设费总计11英镑12先令11便士,租约规定租金每年3英镑、进入费1英镑。承租人威廉·派特尔(Willaim Pyntel)以前积累了一小笔资本,愿意接受上述租用条件,与修道院签订了终生租期(lifetenancy)。格拉斯顿伯里此项投资较为明智,年回报率为25.75%。(46)一般说来,水力磨坊的维修费用通常低于风力磨坊,投资者可以获得较多利润。伊利主教的大谢尔福德(Great Shelford)庄园,1320—1348年期间的支出14英镑16先令的维修费,占119英镑6先令8便士租金的12%。不过,水力磨坊依赖水利,修筑闸坝也会压缩利润空间。(47)城市商人也拥有和出租磨坊,而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的磨坊所有者为所有出资的市民,他们成为磨坊的股东。磨坊股份可以买卖与继承,市场价格根据经济形势和磨坊经营状况差别很大。例如,1350年之后的几年股价攀升到较高水平,而当大坝和磨坊被加仑河洪水重创时股价迅速下跌。平均而言,股份每年的回报率为10%~25%。(48)
    漂洗机等工业磨坊因使用人相对较少,故利润要低于谷物磨坊。1337年,英国伍德霍尔(Wood Hall)的一个漂洗机每年租金3英镑6先令8便士,而2个水力磨坊和1个风力磨坊的租金为73.5夸特小麦、26夸特小麦和黑麦等的混合粉(maslin)。当时每夸特小麦售价为5先令或5先令8便士,每夸特混合粉售价4先令,总计近25英镑。如此算来,谷物磨坊的平均收入超过8英镑,明显高出漂洗机的利润。彼得伯勒大修道院在诺桑普顿郡凯特灵(Kettering)庄园的一个漂洗机,1281年的租金仅1英镑,而庄园谷物磨坊的租金为6英镑。在亨廷顿郡南尼河畔的埃尔顿(Elton on the River Nene)庄园,截至1267年拉姆齐修道院只建有1个漂洗机,其利润比庄园谷物磨坊少许多。这里的所有谷物磨坊和漂洗机都由自营地仆人管理。1297年,2个谷物磨坊的磨坊收到小麦、混合粉和麦芽折合6英镑4先令,而漂洗机的收入仅为1英镑7先令3便士。1304年漂洗机收入18先令,而谷物磨坊出售的磨坊价值为9英镑。尽管后来漂洗机获得2英镑或更多的收入,但从长期看仍落后于谷物磨坊的利润。在任何拥有漂洗机的地方,它们给所有者带来的利润都低于谷物磨坊,这也是它们分布相对较少的主要因素。在水力充足的庄园,领主将漂洗机作为有利可图的投资。而在英国东部等水源不足的庄园,领主一般都将谷物磨坊作为投资的首选对象。(49)
    领主磨坊利润的巅峰期在13世纪至黑死病暴发前。与1086年相比,这一时期磨坊租金经历了快速增长。1251年前伊利主教获得的大谢尔福德(Great Shelford)庄园的水力磨坊,1299年以每年5英镑出租,1322—1326年的租金上涨到10英镑,不过,1327年又回落到6英镑13先令4便士,即使如此,租金数量仍高于1299年的水平,并且是1086年大、小两个谢尔福德磨坊租金的3倍。(50)13世纪和14世纪上半叶,尽管磨坊收入在每个领主的地租或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并不平衡,但一般都达到各自历史的最高水平。13世纪下半叶,达勒姆主教地产上的磨坊每年收到554英镑9先令4便士的租金,占其全部地租收入的1/4,或是总收入的10%。同一时期,伍斯特主教地产磨坊在其全部地租和劳役收入中占6%,诺福克伯爵在诺福克郡、萨福克郡和埃塞克斯郡13个庄园磨坊的收入为58英镑9先令9又四分之一便士,占其全部地租、劳役和相关支付的15%。然而,黑死病暴发导致领主磨坊收入大幅减少。在修道院解散前夕,英国60个修道院的收入表明,磨坊税收仅占这些修道院非宗教奉献的2.25%,或者不足两个世纪前领主磨坊收入的一半。(51)
    出租冶炼设备和煤矿也是领主获取工业收入的重要途径。铁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金属,可以用来生产马蹄铁、各种工具和武器。1271年,彼得·德·布鲁斯(Peter de Brus)的土地上拥有5个小熔铁炉,每个价值10先令,2个较大的熔铁炉每个价值4英镑。这笔收入似乎并不大,但该地区最好的土地1英亩产值只有l先令。20年后,佛尼斯大修道院(Furness Abbey)的几个熔铁炉获得6英镑13先令4便士的利润,而其牲畜的利润只有3英镑11先令3便士。当时该修道院的地产内可能至少拥有40个熔铁炉。1257年,德比郡达菲尔德弗斯(Duffield Frith)的贝尔珀区(Belper ward),4个或5个熔铁炉每年各收入10英镑,1314年该地2个熔铁炉在34周中收入63英镑6先令8便士,1/3的熔铁炉11周中收入近7英镑10先令。(52)煤矿的租金相对较少,1356年达勒姆主教在惠克哈姆(Whickham)和盖茨黑德(Gateshead)5个煤矿的租金为333英镑6先令8便士,但这种情况纯属例外,大部分煤矿的租金只有几英镑甚或不足1英镑。例如,1291年泰恩茅斯小修道院(Tynemouthpriory)从诺桑伯兰郡几个煤矿获得的收入刚刚超过3英镑。13世纪后期,该小修道院在哈特利(Hartley)的几个煤矿每年仅得到13先令4便士,1315年考彭(Cowpen)煤矿的租金为1英镑13先令4便士。有些煤矿的价值更低,1296年兰开夏郡特拉登(Trawden)的一个煤矿租金仅10先令,1291年斯塔福德郡和1321年约克郡南部的一个煤矿的租金均为5先令。(53)
    雇佣劳动则是租金以外工业利润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中世纪工业的雇工数量肯定受制于各种法规契约,但决定因素还是市场需求,不同的市场规模导致雇工的数量相差悬殊。中世纪绝大多数独立作坊属于“一男人或夫妻二人的手工作坊”。此外也存在雇工作坊,不过“大多数工匠似乎除了他们的妻子儿女外拥有的帮工人数都不超过两个”(54)。阿什利也认为,中世纪工业生产都是小规模的,一般由1~4人在小作坊劳动。“为本地市场生产的工匠中,只有极少数人经常雇佣的人数超过5个成人和孩子。”(55)有关史料记载了这种极少数人的较大的独立的工场。例如,一个男修道士在1288年的著作中提到,米兰制造装在马具上叮叮作响小铃的黄铜铸工,每人有“许多”助手。根据13世纪70年代的一项命令,伦敦使用科尔多瓦皮(产于西班牙南部科尔多瓦城附近地区用作皮鞋的珍贵皮料)进行制革品生产的工场,每家只能雇用8个工人。在佛兰德尔的纺织业城市,一个织布业主只限有三张织机,为此他需要五个助手,另外还需要妇女帮着从一个织房到另一个织房,随时把经线扎牢。那里的染工被允许最多可有18个染色大缸,如果18个接续工作,必须至少雇佣20个工人。(56)学徒也是某种形式的雇工,“它是小作坊主能够找到廉价的劳动力帮助补充家庭劳力最简单的方式”(57)。约克的某些织工拥有较多学徒。一个约克织工行会的学徒名册记载了15世纪下半叶(约1450年—约1506年)的相关信息。在1450—1460年间,一个师傅拥有两个学徒相当普通,在招收多名学徒的77个师傅中,15个师傅有2个学徒。当时很少师傅有2个以上的学徒,尽管3个师傅会有3个学徒,1个师傅有4个,1个师傅有5个。大约1464年,约翰·巴伦(John Baron)与6个学徒签订协议。在该学徒登记册所涉及的时期,375个学徒有详细记载,78个学徒被10个师傅招收。约翰·金(John King)拥有大量织布机,招收了至少6个男孩作为学徒。这些人本身均是小企业家(small-scale entrepreneur),因为两个织布机一年可以生产80匹呢绒。(58)
    建筑业雇用大量工匠。当13世纪伦敦只有3.5万人时,建筑博马里斯(Beaumaris)城堡使用了400个石匠、30个铁匠和木匠,1000个非熟练工人和200个车把势。(59)1295年夏卡那封城堡的劳动力在一周中上升到528人,1344年春温莎城堡的劳动力达到710人。(60)但建筑城堡的国王或贵族虽然雇工,但他们只是消费者,利润由木匠师傅、建筑师傅或石匠师傅获得。中世纪也存在雇工较多的工业企业,尤以王室直接经营的采矿业为典型。英国王室在德文郡的矿山包括银矿和铅矿,产量最大的矿床位于贝雷阿尔斯顿(Bere Alston)。但该矿床埋藏较深,1300年政府为了获得大量金银,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开采。矿山鼎盛时期雇用七百多名矿工、司泵工、木匠、铁匠、制蜡商、锯木匠、洗矿石者、烤矿石者、冶炼工、烧煤者和车把式。除了生产铅以外,1292—1297年每年产银大约800英镑,1305年上升到1773英镑,但1347年降至70英镑。(61)英国还有一些较大的民间采矿企业,14世纪,锡矿工阿伯拉罕(Abraham the Tinner)雇佣了300多名工人。工人每天挣1便士,而他们挖掘的锡的价值却超过20便士。(62)
    更多的“富人趋向于(特别是如果任何地区有可供开发的出口市场的话)拥有超过官方允许他们所拥有的雇工人数”(63)。为区域和国际市场生产的毛纺织业就是如此,因而羊毛商比工匠雇佣更多的工人。与英国农村分散的手工工场不同,13世纪的佛兰德尔和14世纪的佛罗伦萨等纺织业城市都盛行集中的手工工场。“据估计,大约在13世纪,在杜埃有150个布商,每人都雇佣了100人左右。”(64)14世纪初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每年生产8万匹布,雇用约3万人。“按照维兰尼的说法,在佛罗伦萨1338年有200个这样的羊毛加工企业,每个企业平均雇佣了150个劳动力。”(65)通常,制造业利润低于商业利润,来自佛罗伦萨的数据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仔细地分析弗朗切斯科·达蒂尼和他的佛罗伦萨合作者的账本,他们在1390年代用西班牙羊毛织呢,这一时期一般的商业利润高达12%以上,而制造业的利润只有8.9%。在此后20年间,一个佛罗伦萨的丝织企业家从30部织机的产品上可获得8%的利润。斯特罗奇家族的一个成员,在这一段时间从事毛纺织业取得17.6%的利润,以后利润下降到略高于10%。梅迪奇家族在15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丝织业上平均获得15%的利润,但从两个羊毛作坊中只得到6%的利润。”(66)
    14世纪在英国织工、染工等工匠中兴起了早期的资本家阶级,个别人甚至过上绅士般的生活。该世纪末,较大的呢绒商已经存在,一部分企业可以生产大量呢绒。(67)都铎时代,约翰·温什科姆(Hohn Winchcombe)和威廉·斯顿普(William Stumpe)都是呢绒商中的佼佼者。16世纪最著名的呢绒商是约翰·温什科姆,他被亲切地称为“纽伯里的杰克”(Jack of Newbury),富勒称赞他是“英国曾经出现过的最重要的呢绒商”,在一处工场里所有雇工加在一起至少有880人。约翰·温什科姆不是16世纪唯一建立起工厂并将工人和织布机聚集在一个屋檐下的呢绒商。由于圈地运动,大量工业雇工失去工作,资本雄厚的呢绒商招募他们从事呢布生产,而修道院有时变为工厂。1546年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的呢绒商威廉·斯顿普承租了奥斯尼大修道院(Osney Abbey),雇佣2000名工人织布,他们连续织布,为牛津市生产救助物品。斯顿普也接管了马姆斯伯里修道院,古物学家兰利提到该修道院所有出租房屋现在都期待斯顿普,这个非常富有的呢绒商从国王那里买到了它。当时修道院所有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满了织布机,马姆斯伯里现在每年可织3000匹呢布。伯福德(Burford)的呢绒商塔卡(Tuckar)计划租借阿宾顿大修道院(Abbey of Abingdon)织窗帘布(drapecloth)。如果修道院将土地和漂洗机租给他,他承诺在有生之年每周向该城织工支付100马克的工资。16世纪早期英国北部的呢绒商肯德尔的卡斯伯特(Cuthbert of Kendal)、哈里法克斯的霍金斯(Hodgkins of Halifax)和曼彻斯特的马丁·布莱恩(Martin Brian)都分别雇佣大量工人。呢绒商雇工数量相差悬殊,有些人使用150甚或200个织工,此外他们还雇佣梳毛工人、纺纱工人、修呢工人、剪毛工人和其他人。一个富裕呢绒商总共可以雇佣800人或者更多。因此,早在工业革命前,资本家雇主已经是纺织业中的重要人物。(68)
    工业利润从遗赠和财产清单中也可窥一斑。遗赠并非立遗嘱人的全部财产,因为按照习惯,有孩子的立遗嘱者的动产分为三份,其中,1/3平均分配给孩子,1/3留给妻子,1/3自由处置。没有孩子的立遗嘱人的动产分为两份,一份留给妻子,一份自由处置。可见,遗赠的动产大约是立遗嘱人的1/3至1/2的财产。在约克,皮匠约翰·沃代尔(John Wardale)死于1395年,留下的遗赠超过54英镑。他的妻子5年后去世,留下34英镑的现金遗赠。金匠理查德·沃特瑞(Richard Wartere)在遗嘱中列下的遗赠超过500英镑。约克32个幸存的财产清单涉及时间直到1534年,其中1个始于1390年代,13个始于15世纪,8个从16世纪早期直到1534年。1410年富裕石匠休·格兰瑟姆(hugh Crantham)留下的财产价值207英镑15先令3便士,以及60英镑19先令8便士的债权无望收回,他的债务为58英镑13先令5便士,还债后留下149英镑1先令10便士,葬礼和其他支出46英镑11先令10便士。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财产清单上的剩余超过42英镑,12英镑到30英镑较为普通。留下30英镑或许可以视为16世纪早期富裕工匠的代表,例如死于1525年的手套匠(glover)约翰·格里尼(John Grene),1528年去世的制袜匠(hosier)托马斯·利斯塔Thomas Lit-star),1512年逝世的翻砂工(founder)威廉·思韦特(William Thwaitt)莫不如此。(69)
    呢绒商的财产大大超过这个水平。英国富裕呢绒商彼得·布兰德尔(Peter Blundell)1520年生于德文郡的蒂弗顿市(Tiverton),早年家境贫困,依靠跑运输维持生计,他赚了一些钱,将克尔赛呢布(kersey)运到伦敦市场出售,并逐渐垄断了伦敦市场上克尔赛呢布的贸易,后来他用挣的钱在蒂弗顿市建立起大型企业生产克尔赛呢布。当他在81岁去世时,留下4万英镑财富,他将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建立了弗里语法学校。一个世纪过后,笛福(Defoe)称赞它为“蒂弗顿市的美景”。16世纪最著名的呢绒商约翰·温什科姆(John Winchcombe),在遗嘱中赠与纽伯里(Newbury)教区教堂40英镑,遗产给予其仆人。托马斯·斯普林(Thomas Spring)号称富裕呢绒商,在宗教改革前夕去世时遗赠200英镑用来完成拉文纳姆的塔尖,资助了1000名群众。他的女儿嫁给了牛津伯爵的儿子。(70)
    综上所述,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水力和风力能源代替人力,引起碾磨、漂洗和冶铁等工业行业或工序的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并增加了产量;大量的资本投入促进了中世纪工业的扩张,投资主体不断变化,从领主、行会和商人逐渐过渡到富裕工匠和制造商;固定资本出租和雇工生产是中世纪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中世纪中晚期领主、富裕工匠和呢绒商的利润此消彼长,企业家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注释:
    ①W.坎宁安:《英格兰工商业的增长》(W. Cunningham,The Growth of English Industry and Commerce)第1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882年版。
    ②L.萨尔兹曼:《中世纪的英格兰工业》(L. F. Salzmann,English Industries of the Middle Ages),克拉伦顿出版社1913年版。
    ③重要的工业史论著有E.利普森:《羊毛及其纺织简史》(E. Lipson, A Short History of Wool and Its Manufacture),伦敦1953年版;E.M.卡洛斯-威尔逊:《13世纪的工业革命》(E. M. Carus-Wilson,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卡洛斯-威尔逊编:《经济史论文集》(E. M. Canus-Wilson,ed,Essays in Economic History),伦敦1954年版。重要的经济史著作有M.M.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钟和、张四齐、晏波、张金秀译,王春法、赵海波校订:《剑桥欧洲经济史》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周荣国、张金秀译,杨伟国校:《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卡洛·M.奇波拉主编,徐璇译,吴良健校:《欧洲经济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重要技术史论著有马克·布洛克:《水力磨坊的出现和辉煌》(Mark Bloch,The Advent and Triumph of the Watermill),《中世纪欧洲的土地与劳动》(Mark Bloch,Land and Work in Medieval Europe),伦敦1967年版;小林恩·怀特:《中世纪的技术和发明》(L.White Jr.,Technology and Invention in the Middle Ages),《反射镜》(Speculum),1940年第2期;小林恩·怀特:《中世纪的技术和发明》,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J.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J. Gimpel,The Medieval Machin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Middle Ages),企鹅丛书1976年版。重要的经济社会史著作有E.米勒和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E. Miller&J. Hatcher,Medieval England: Town, Commerce and Crafts,1086—1348),朗曼1995年版;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牛津1988年版;约翰·兰登:《中世纪经济中的磨坊:1300—1540年的英格兰》(John Langdon, Mills in Medieval Economy: England,1300—1540),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席瑟·斯旺森:《中世纪的工匠: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城市阶级》(Heather Swanson,Medieval Artisans: An Urban Class in Late Medieval England),纽约1989年版等。
    ④马克·布洛克:《中世纪的“发明”》,《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和劳动》,第181—182页。
    ⑤小林恩·怀特:《中世纪的技术和发明》,《反射镜》1940年第2期,第156页。
    ⑥马克·布洛克:《水力磨坊的出现和辉煌》,《中世纪欧洲的土地与劳动》,第143页。
    ⑦R.杜哈德:《中世纪早期的西方:经济和社会》(R. Doe-haerd, The Early Middle Ages in the West: Economy and Society),阿姆斯特丹1978年版,第21页。
    ⑧艾德兰·费尔哈斯特:《加洛林王朝的经济》(Adriaan Veroulst,The Carolingian Economy),剑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⑨R.杜哈德:《中世纪早期的西方:经济和社会》,第21页。
    ⑩乔治·杜比:《欧洲经济的早期增长:7—12世纪的武士和农民》(Georges Duby, The Early Growth of the European Economy:Warriors and Peasants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Twelfth Century),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第187页。
    (11)H. P.R.芬伯格主编:《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H. P. R. Finberg, ed.,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第1卷下册,剑桥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498、499页。
    (12)乔治·杜比:《欧洲经济的早期增长:7—12世纪的武士和农民》,第187页。
    (13)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10页。
    (14)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24、25页。
    (15)N. J. G.庞兹:《中世纪欧洲经济史》(N. J. G. Pounds,An Economic History of Medieval Europe),朗曼1974年版,第187页。
    (16)约翰·兰登和马丁·瓦特:《中世纪英格兰的塔风车:阻碍发展的例证?》(John Langdon and Martin Watts,Tower Windmills in Medieval England:A Case of Arrested Development?),《技术和文化》2005年第4期,第697、698页。
    (17)C.戴尔:《中世纪的谋生:850—1520年的不列颠人民》(C. Dyer, Making a Living in the Middle Ages: the People of Britain 850—1520),耶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18)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著,龙秀清、孙立田、赵文君译,侯建新校:《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年农民生活状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19)卡洛·M.奇波拉主编,徐璇译,吴良健校:《欧洲经济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0页。
    (20)约翰·兰登:《中世纪经济中的磨坊:1300—1540年的英格兰》,第19、24—25页。
    (21)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10页。
    (22)马克·布洛克:《中世纪的“发明”》,《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和劳动》,第182页。
    (23)约翰·兰登:《领主权和14世纪早期英格兰碾磨工业中的农民消费主义》(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994年第1期,第40页。
    (24)卡罗·M.齐波拉:《工业革命以前:1000—1700年欧洲经济和社会》(Carlo M. Cipolla,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European Society and Economy,1000—1700),伦敦1980年版,第171页。伦纳德认为,林肯郡贝恩河畔的柯克比(Kirk-by-on-Bain)和威尔特郡的海克罗夫特(Heycroft)分别在1154年和1174年提到漂洗机,因而英国可能最早在1180年代前的几十年已建造了漂洗机。卡洛斯-威尔逊:《13世纪的工业革命》,卡洛斯-威尔逊编:《经济史论文集》,第49—51页。
    (25)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15页。
    (26)M.M.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2卷,第560页。
    (27)卡洛斯-威尔逊:《13世纪的工业革命》,卡洛斯-威尔逊编:《经济史论文集》,第51页。卡洛斯-威尔逊基于英格兰漂洗机的普及提出13世纪的工业革命,金佩尔进一步提出中世纪工业革命的概念,她认为“中世纪时人类伟大的发明时代之一,并应当被称为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前言,第15页。近年来,有些学者对中世纪工业革命提出质疑。例如,霍尔特和卢卡斯等认为,中世纪谷物磨坊以外的其他工业磨坊数量少,行业分布极为不均,因而中世纪工业革命之说缺乏充足证据。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第九章中世纪的工业革命,亚当·罗伯特·卢卡斯:《古代和中世纪世界的工业磨:中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证据调查》(Adam Robert Lucas,Industrial Milling in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Worlds:A Survey of the Evidence for a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Medieval Europe),《技术和文化》(Technology and Culture)2005年第1期,第23—24页。
    (28)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121页。
    (29)卡洛·M奇波拉:《工业革命以前:1000—1700年欧洲经济和社会》,第172页。
    (30)约翰·兰登:《中世纪经济中的磨坊:1300—1540年的英格兰》,第69页。
    (31)N.J.G.庞兹:《中世纪欧洲经济史》,第323—325页。
    (32)M.M.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2卷,第561页。
    (33)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77—78页。
    (34)约翰·兰登:《中世纪经济中的磨坊:1300—1540年的英格兰》,第178—182页。
    (35)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20页。
    (36)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第213页。
    (37)N J.G.庞兹:《中世纪欧洲经济史》,第292—293页。
    (38)席瑟·斯旺森:《中世纪的工匠: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城市阶级》,第161页。
    (39)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192页。
    (40)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53—54页。
    (41)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54页。
    (42)L.F.利普森:《羊毛及其纺织简史》,第74—75页。
    (43)席瑟·斯旺森:《中世纪的工匠: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城市阶级》,第12、15、22、32—33、129页。
    (44)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15页。
    (45)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第86页。
    (46)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27页。
    (47)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第86页。
    (48)琼·金佩尔:《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的工业革命》,第20页。
    (49)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第156、157页。
    (50)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80页。
    (51)理查德·霍尔特:《中世纪英格兰的磨坊》,第82—83页。
    (52)L.F.萨尔兹曼:《中世纪英格兰工业》,第25、26页。
    (53)E.米勒和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66页。
    (54)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第223页。
    (55)威廉·阿什利爵士:《英格兰的经济组织简史》(Sir William Ashley, 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England:An Outline History),朗曼1919年版,第34页。
    (56)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195、198—199页。
    (57)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第223页。
    (58)席瑟·斯旺森:《中世纪的工匠: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城市阶级》,第33页。
    (59)奇波拉:《工业革命以前:1000—1700年欧洲经济和社会》,第129页。
    (60)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87页。
    (61)E.米勒、J.哈彻:《中世纪英格兰:1086—1348年的城市、商业和工业》,第67—68页。
    (62)L.F.利普森:《英格兰经济史》(E. Lipson,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第1卷,伦敦1947年版,第508页。
    (63)M.M.波斯坦、E.E.里奇、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3卷,第223页。
    (64)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195、197页。
    (65)M.M.波斯坦、爱德华·米勒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2卷,第546页。
    (66)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1卷,第209页。
    (67)L.F.利普森:《英格兰经济史》第1卷,第466—470页。
    (68)一首关于16世纪英国手工工场的歌谣(1597),刘启戈、李雅书选译:《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32页。L.F.利普森:《羊毛及其纺织简史》,第74—78页。
    (69)席瑟·斯旺森:《中世纪的工匠: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城市阶级》,第158—159页。
    (70)L.F.利普森:《羊毛及其纺织简史》,第74、76、77页。^

Tags:技术、资本和利润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