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国际生产分散化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吗(一)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山东大学研究生经济学刊》2012年第1期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在Jones、Kierzkowski(2001)与Jones(2005)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体系的分配效应理论与假说,进一步利用我国2002-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通过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1)国际生产分散化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的重要原因,且这种负效应与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阶段有关。(2)我国要素禀赋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呈负相关,且在我国禀赋条件未达到门槛值之前都会因禀赋水平过低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
    关键词:国际生产分散化,劳动收入份额,要素禀赋

一、引言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白重恩、钱振杰,2008,2009a,2009b;罗长远、张军,2009;张全红,2010;张亚斌、吴江等,2011)。白重恩、钱震杰(2009)利用GDP收入核算法,计算了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其在1978年到1995年的十多年间基本保持不变,但自1995年以来却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伴随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融入全球化的历史阶段。近十几年来,全球化历程的一个新的重要特征在于,原本垂直一体化的产品生产过程已经被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和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生产,形成了不同国家专业化生产不同的工序和区段的新国际分工体系(钱学锋、陈勇兵,2009)。Jones和Kierzkowski(1990)较早地把这种生产过程分离开来散布到不同空间区位的分工形态称为“国际分散化生产分散化”(international fragmented production),并认为由此引致的全球贸易流量和性质的深刻变化,构成了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不同于19世纪兴起的全球化的典型特征(Jones and Kierzkowski,2003)。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将这两个因素置于同一框架之中,以探究国际生产分散化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关系。与现有对劳动收入份额与国际生产分散化的经验研究相比,本文与这些研究有着几个地方的明显不同之处。
    首先,全球生产分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纵观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文献我们发现,目前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发展阶段论,即是否存在随收入增长、发展阶段变迁而出现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U型”变化(Bernanke and Gurkaynak,2002;Gollin,2002;白重恩、钱振杰,2008,2009a,2009b;张亚斌、吴江等,2011)。此外,全球化对要素收入份额影响的研究中,全球范围内资本收入份额的上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许多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或许不是一个国别现象,大家将原因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全球化(Harrison,2002;Ortega and Rodriguez,2002;Guscina,2006;Bruno and Maarekz)。但这些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动,而忽略了全球生产工这一全球化最为突出的特征,这显然成为了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研究中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国际生产分散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国际生产分散化所带来的分配效应很早便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Feenstra and Hanson,1996,1997;Jones、Kierzkowski,2001;Kuang-Chung Hsu,2010;熊宇,2011;徐毅,2011)。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低技术工人的工资相对于高技术工人的工资显著地持续下降,解释这种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存在两种争议:一是全球化及由此而形成的垂直贸易的影响;二是生产中的技术革新及新技术的采用。Feenstra与Hanson(1996,1997)、Feenstra(1998,2003)认为,由于外包与生产环节的分裂,厂商为降低成本,将部分生产环节外移到其他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则承接了这些转移的产业链条,从而改变了参与国家的资本劳动相对供求水平,这种要素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动产生了结构性的工资变动。由于国际生产分散化在要素流动上的特殊性①,现有文献大都基于按照技术水平划分要素密集程度对国际生产分散化的问题展开研究,但在探讨国际生产分散化的分配效应时仍旧坚持这一划分而忽略资本与劳动在收入分配主体上的异质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这些文献将研究焦点集中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劳动与非技术劳动之间日益扩大,而忽视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与国际生产散化之间的逻辑自洽。本文正是针对这国际生产分散化中资本劳动的收入分配效应进一步就其在我国劳动收入分配体系中的作用做进一步探讨。
    本文在Jones、Kierzkowski(2001)与Jones(2005)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国际生产分散化体系的分配效应理论与假说,进一步利用我国2002-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通过建立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进行了实证。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Jones、Kierzkowski(2001)的国际生产分散化分析框架下提出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关系的理论与假说;第三部分在对理论假说初步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影响;第四部分利用我国2002至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得到实证结果,进一步解释假说与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最后是简单的结论。
    二、理论框架
    

    Jones、Kierzkowski(2001)与Jones(2005)提出了一个解释国际生产分散化分配效应的理论框架,本文在这个框架基础上探讨国际生产分散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关系。为了简单阐述国际生产分散化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假设经济体共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与劳动力(L),本国为劳动丰裕经济体。企业家利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一个产品的两个生产阶段。如图1所示,生产1单位价值的最终产品B需要资本密集阶段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阶段产品。由于这两个阶段的产品为非可贸易品,并没有现实价格信号而只能基于要素价格所反映的中间品成本表现。与反映了生产1单位价值的中间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的斜率表示本国资本与劳动价格之比。在通讯、运输、协调等服务成本逐步下降后,原本的非贸易生产环节成为了可贸易品②[2]。资本丰裕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给劳动充裕的发展中国家,并且集中于生产本国更具竞争能力的资本密集型环节;与此同时,劳动丰裕国家则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阶段,而将资本密集型阶段商品的生产外包给资本充裕国家。如图1所示,最终产品B的两个生产环节在国际分工中成为可贸易商品,本国B商品的生产商将放弃资本密集型生产阶段,仅生产劳动密集型阶段。少于意味着本国在将资本密集型生产阶段外包至国外后出现了一个相对的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这一阶段单位商品耗费要素随着生产环节的转移而下降。
    图1中λ1、λ2、λ3为资本劳动要素比率线。若本国要素比率处于直线λ1或λ2水平,国际生产分工带来的国际贸易将降低资本与劳动要素价格比率。另一方面,若本国拥有如λ3禀赋线所示的足够低的禀赋线,要素价格比率将升高。这一结果与传统国际贸易分配效应相矛盾。Jones、Kierzkowski(2001)对这一矛盾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由于具有更高劳动密集度的商品C价格并不发生变化,但外包商品B的生产阶段后,资本价格必然下降。Jones(2005)将视角集中于要素使用结构,进而提供了另一个解释框架。分散化生产后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的资本部分(CI/CH)超过用于生产商品B的资本份额(CJ/CB)。所以,若要素禀赋比率足够低时,国际生产分散化带来对资本的需求超过了对劳动的需求。
    图1中,如果商品A能够外包它相对资本密集的生产阶段,劳动要素收益下降所对应的禀赋线区域将更为明显。因此,这一框架中要素禀赋比率是影响外包分配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简化了Jones、Kierzkowski(2001)和Jones(2005)的框架,仅考虑两种商品的一个模型。两种商品一种是相对资本密集型商品(商品A),另一种是相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B)。假设他们中只有一种能够外包其中的生产环节给其他国家。如果外包商品A的资本密集型生产阶段外包给资本丰裕国家,本国生产厂商集中生产其相对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希克斯复合单位价值等产量线在图2中表示为虚线;若外包商品B的资本密集型生产环节,则其希克斯复合单位价值等产量线为。
    

图1 国际生产分散化下不同产品的希克斯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假设角α锥形区域为要素禀赋比率可能区域。这一区域包括了国际生产分散化后劳动收入受益的情况。如果我们根据单位价值等产量线的斜率将所有可能的要素禀赋比率区域划分为两个区域,图2中区域Ⅱ是国际分散化生产后唯一能够提高资本劳动价格比率的区域。即使相对资本密集型产业出现国际生产分散化,但禀赋比率不够低,这种情况下可能国际生产分散化仍旧是有利于资本收益的。
    

图2 国际生产分散化影响下的分配效应影响图

国际生产分散化通过影响本国的要素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呢?正如Emilie Daudey(2007)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框架中所指出的,个人收入来源取决于两大因素,要素禀赋与要素禀赋回报。若经济体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与资本(K),在不考虑政府间接税收的情况下,劳动收入份额LS=wl/Y=wl/(wl+rk),即:1/LS=1+rk/wl。劳动收入份额由本国的要素禀赋水平k/l与要素价格比率r/w共同决定。外包在要素禀赋变化与要素价格比率变化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就成为我们有必要考虑的问题了。总之,根据理论预测,国际生产分散化对我国劳动力份额比重在1995年后持续下降所带来的影响就有着两种不同的效应得以解释。要素禀赋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外包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中所起作用的效应。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要素禀赋条件中国际生产分散化所带来的分配效应是不同的,亦即,在我国对外开放进程中伴随禀赋条件的变化,国际生产分散化所带来的分配效应可能是更为复杂的。另一方面,外包产业结构变化对国际生产分散化分配效应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国可能因为承接了过多更高资本密集度的外包产业带来本国收入分配的恶化,同样也可能因为本国承接更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阶段带来劳动收入份额的改善,这一效应显然也是很复杂的。同时,这前后两种解释也是密切相关联的。国际生产分散化究竟在我国的收入分配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进行计量检验。
    (作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蒋为 李坤望 中国人民银行昌吉中支 蒋柳)

Tags:国际生产分散化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吗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