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福建沙县夏茂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台湾农业探索》2013年第2期 肖宴嘉 参加讨论

    摘要:福建省沙县夏茂镇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70%的农户都外出从事小吃行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显著。该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135户农民进行家庭问卷调查,分析了沙县夏茂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夏茂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沙县小吃
    劳动力转移作为当前农村较为热点的问题,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农村数量庞大的劳动力转移过程,是被学者称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1]。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地处沙县西北部,人口为4.05万人,农村劳动力2.2万人,外出劳动力人口1.6万人,占总人口的39.51%。夏茂镇作为“沙县小吃”的发源地,沙县小吃已经成为夏茂镇外出人员的首选,从事小吃行业的家庭占夏茂镇总农户数的70%,占总人口的39.51%,是该镇农村劳动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沙县小吃”年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额达40亿元,其中仅夏茂镇就创造了1.6万个就业岗位,年营业额达12.6亿元,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深入了解“沙县小吃”行业对该镇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及劳动力转移后农民生产及生活状况,我们选择福建省沙县夏茂镇作为调研对象,分析劳动力转移后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劳动力转移后相关数据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35份,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为80.0%。回收率低于预期,原因有:(1)调查时间为8月份,不是节假日,大部分劳动力都不在家中,可以填写问卷的人数较少;(2)留守人员多为老人,要么不识字,要么在从事田间劳动,无法填写问卷;(3)一些被调查者害怕隐私问题泄露。
    1.1  留守人群年龄、学历结构
    本次的调查对象中家中留下的2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多达81.45%,留守儿童与老人(即劳动能力无法达到高强度劳动的人群)的数量较多,侧面体现了留在家中不外出打工的多为有一定年纪的人或者是年纪较小,无法适应小吃行业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亟待解决。学历方面,小学初中占大多数(87.96%),由于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这一部分人基本仅认识主要的汉字以及简单的写写画画,农村教育问题特别是成人教育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2  土地耕作情况
    由于大部分劳动力外出从事小吃行业后,原有的耕地无法耕作。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工作,使闲置的土地不被抛荒,夏茂镇引进落户的农业项目达14个。以福建永辉农超对接蔬菜基地为例,其在夏茂镇设有蔬菜基地涉及农户376户,占地面积67.46 hm2,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给永辉超市委托其进行管理,双方均从中受益。据统计,全镇2533.08 hm2亩耕地中,有1933.14 hm2实现流转,耕地流转率达76.3%。流转土地60%是流转至生产大户,其余流转至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自留耕地除用于从事粮食作物的生产自给外,主要用于蔬菜类种植。
    1.3  劳动力流出地、信息来源与经济收入
    在108份有效问卷中,共有95份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其中的88户是在福建省外工作,占外出打工家庭比例的92.63%。其主要原因是“沙县小吃”省内竞争激烈,许多非沙县人也在经营沙县小吃,造成口味、卫生等方面条件参差不齐,对“沙县小吃”品牌的整体形象影响较大;而在省外,本省其他地区的“沙县小吃”很少,风味保持较好,符合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这是导致外出打工者多选择省外的主要原因。
    在外务工的信息来源目前主要是亲友占69.47%,与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区别不大,但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也达到10户,体现了农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正不断与时俱进。其中信息来源为网络和政府部门的多为镇上的居民,偏远乡村的信息来源基本还是通过亲友的介绍。在这95户被调查者中,从事小吃行业的有90户(占84.21%),其中收入水平达到1万~3万的有20户,3万~6万的有29户,6万~10万的有31户。根据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本地的主要收入区间为1万以下及1万~3万,占总家庭数的85.19%。外出从事小吃业的农户收入水平并非很高,但是高于家中收入的仍达到了90户。
    1.4  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现状
    据调查,被调查者中有65户接受过就业培训,其中50多人接受过小吃方面的培训。从受培训的人员当中来看,培训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小吃相关的培训;地域差别明显,有的行政村全部或者大部分均受过培训,有的则完全没有或者只有一两户受过培训。
    1.5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工作意愿
    外出打工者95户中有44户希望回到家乡,主要原因是离乡工作时间较长。据调查,大部分的外出务工人员一年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0个月(10个月有2户,11个月有3户,12个月有89户),只有1户在学校内经营的,由于寒暑假的关系只工作9个月。基本上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有返乡意愿,但目前选择返乡的多为35岁以上的劳动力,有一定的积蓄,家乡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身体已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小吃服务业。同时调查中显示小孩老人单独在家的有67户,且多数被访者家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他们都独自在家,无法得到养育和照顾。以上都显示外出务工者在外出工作和家庭情况多方面的压力下,都愿意回家工作。
    1.6  在外务工人员短期在家休整现状
    调查对象中有27户家中的土地全部流转或直接荒废,家中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完全依靠家庭成员外出打工,家中完全或者基本没有收入。调查同时发现,许多的小吃从业人员从业间隙回家休养时基本不从事任何农业生产上的劳动。
    2  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2.1  劳动力转移目的地集中
    调查显示约8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东南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从事小吃业,而广西、安徽、武汉、北京、辽宁、河南、陕西、新疆、天津等地区则较少,劳动力转移目的地较为集中,由此造成小吃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不利于“沙县小吃”行业在全国的发展。
    2.2  劳动力市场信息缺乏
    由于缺乏可靠的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大部分的外出劳动力在选择打工地点时都是由亲友介绍或建议,选择打工的目的地随意性很大。出去打工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元,流动性很大,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自身权益。虽然夏茂镇当地政府也很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沙县小吃行业工会”,同时各乡镇成立驻外“小吃办”协助从业人员解决办证、维权等有关事宜,但由于从业人员分散,无法全面覆盖他们的所在地区,从而使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2]。
    2.3  留守儿童与老人无人看护
    据调查,约70%的外出务工者家里都有留守儿童与老人。对于留守儿童,很多人选择将小孩寄在老师家,交给老师照顾,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儿童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他们的成长会产生极大地影响。而老人同样没有人照顾,一部分老人的生活甚至十分艰难,一旦出现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2.4  粮食自给率下降
    绝大多数的人员都会在传统的节日回家过节,也有一部分人员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回到家乡,但是他们均是以休整为目的,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造成土地荒废问题日益严重。返乡人员的粮食除了少数人靠在家的老人生产自给外,大部分都是通过购买获得,粮食自给率下降明显。
    2.5  土地流转困难
    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流转,但能够接受的个人和企业很少。因为个人接受的土地数量有限,而当地大型企业还比较少,能接收的土地数量同样有限,因此,农村闲置土地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2.6  在外务工生涯短
    多数被调查者表达了40多岁后就选择放弃从事小吃行业的意愿,主要原因是“沙县小吃”行业竞争激烈,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他们起早贪黑,大部分都是早上五点多起床准备,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有的甚至24小时营业,工作时间过长,40岁后他们的身体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些被调查者中不少人是原来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的,但由于小吃行业工作强度高,也不得不选择在40岁这工作的黄金时期提前结束从事小吃行业。这些人40多岁返乡后,难以从事农业生产,二次就业问题是他们的普遍难题。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指导,引导劳动力多方从业
    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培训,指导他们改变观念,改变劳动力只从事小吃行业的观念,还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解决劳动生涯过短的问题。培训不应该局限于小吃行业的培训,可以对其他第三产业进行培训。培训需严格要求,坚决杜绝素质不达标就结业的情况出现。
    3.2  完善管理机构,提供有力保障
    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到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乡镇已成立的小吃办、小吃集中地的驻外办和流动党支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配套机构。每个村都要成立了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在外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同时进行维权工作,打击侵权行为。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回乡管理,对于回乡休整或者有意愿留在家乡的人员,也要做好登记管理工作,随时了解劳动力转移的动态,做好回乡人员的就业指导,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服务。
    3.3  改进学校设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对于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尽量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在工作城市上学。一般来说,工作城市的教育质量都会比农村的要好,孩子与父母呆在一起,也有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培养,便于教育和管理。对于那些父母实在没有时间照顾的孩子,为解决这一难题,夏茂镇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采取集中办学,在中心小学盖学生公寓,采取寄宿制,专人管理,统一伙食。费用实行政府补贴加学生出一部分的方式,解决部分留守儿童上学教育、管理等难题。不过目前还不能做到全面覆盖,需进一步完善,扩大覆盖面;学校可以组织通过电脑让孩子与父母进行视频聊天,敦促父母常与孩子通电话,促进孩子与父母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学校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思想,让他们能够茁壮成长,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3.4  采取多渠道,提高留守老人生活质量
    对于单独在家的老人,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她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捐赠为辅,个人出资三位一体的方式集中办养老院;采取以家庭为主开展互帮互助方式,解决她们日常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相关部门领导及村干部应经常前往探望,及时解决问题,防止出现意外;适时组织体检,建立老人的健康档案,以便在外务工的子女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父母的健康状况。
    3.5  注意劳动力回流问题,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劳动力回流问题不容忽视,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增加不同的就业工作种类,提高就业岗位的数量;要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让返乡农民实现创业,自我雇佣;要重视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收入水平;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可考虑在中心城镇优先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并以产业空间集聚的方式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政府可给予特色产业集群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及政策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样农村劳动力既可临近就业,又能照顾家庭,消除其就业后顾之忧[4]。
    3.6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土地流转问题,需要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管。要继续推广夏茂镇建立土地流转平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做法;要特别加强相对偏远地区的流转宣传工作,鼓励和吸引有关公司进行投资,提高偏远地区农民在土地流转的进程。特别注意的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土地的性质,应该保持其农业用地的土地性质。此外,土地不仅是基本的生产资料,还承担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功能,只有剥离依附于土地之上的社会保障功能,才能为农村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和土地流转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5]。
    总体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以政府为主导,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把农民集体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此外,农民也要自发的参与,认真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只有通过两方面的合作,才能使农村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致谢:本文的撰写得到了福建省农科院刘荣章研究员、沙县夏茂镇农技站谢火星高级农艺师等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肖宴嘉(1992-),男,研究方向:农学.
    参考文献:
    [1]张含.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综述[J].致富时代,2011(12):5.
    [2]张秀倩.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J].农业经济,2012,30(2):73-75.
    [3]徐红新,张俊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4):32-35.
    [4]陈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回流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2):197-200.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Tags:福建沙县夏茂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调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