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增加城乡居民收人研究”(07&ZD045)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劳动收入占比 二元经济结构 剩余劳动力
分 类 号:F124.7
参考文献:[1]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2]唐东波,王洁华.贸易扩张、危机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1(9).
[3]汪同三,改革收人分配体系,解决投资消费失调[J].金融纵横,2007(22)3-7..
[4]范从来,张中锦.2012.《提升总体劳动收入份额过程中的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期.
[5]姜磊郭玉清,2012:《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为什么趋于下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6]李坤望冯冰,2012:《对外贸易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省际工业面板数据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1期.
[7]翁杰,201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8]陈宗胜,高玉伟.关于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理论的讨论与验证[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3):181-193.
[9]陈宗胜,高玉伟,关于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理论的讨论与验证(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2).
[10]Aeemoglu D.Patterns of skill premia[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3,70(2):199-230.
[11]Atkinson A B.Maeroeconomic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A]. Arestis P, Pal ma G, Sawyer M. Markets, 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policy[C].UK:Routledge, 1997.
[12]Bentolila S,Saint-Paul G.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r share[J].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2003,3(1) : 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