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韩秉志:让产业工人“培训有门”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日报 韩秉志 参加讨论97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高技能人才愈加受到重视。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需要厘清谁来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的问题。在制度设计上,要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对围绕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提出了6大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高技能人才愈加受到重视。从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来看,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许多求职者对技能培训的诉求十分强烈,但很少有人知道培训的相关渠道。“想培训的人培训无门,搞培训的学校招不上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十二五”期间,我国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培训达上亿人次,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工人培训基础。但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类型常规化,培训资源配置不合理、培训功能模糊化,培训质量缺乏监督等实际问题。随着“中国制造2025”进入实践层面,培养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这一新课题,正在倒逼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转型升级”。
    要加快构建产业工人技能体系,需要厘清谁来培训、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的问题。
    首先,培训什么。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深化调整,都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训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只有不断优化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才能确保产业工人中的技术技能人才比例适应制造强国建设的需要。
    其次,谁来培训。毫无疑问,企业是产业工人的聚集地,最了解职工该培训什么。但目前不少企业对职工有“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用于就业人员的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制定实施企业参与技能培训、改进技能评价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规划,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促进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培训体系,让各类产业工人都能实现“培训有门”。
    再者,如何开展培训。目前,政府部门对劳动者普遍建立了免费培训机制,但这种普惠式的短期培训只能起到技术普及作用,难以培养出高级技工。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还要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尤其是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从而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产业工人的摇篮。
    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涉及的产业工人类型多、文化层次差异大,工作范围广,操作起来也更加复杂,仅靠一个部门,甚至一个系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唯有做好顶层设计,各方协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破除产业工人技能发展的障碍。

Tags:韩秉志:让产业工人“培训有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