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比近期更紧迫——刘易斯转折点到达后的就业挑战
2004年成为民工荒引起世人瞩目的一年,而2009年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加剧,则因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而推延至2010年春节后。非熟练工人的短缺加上工资的上涨,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明显信号和确凿无误的证据。
农民工的新问题
长期以来的就业困难,都与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特征相关。随着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的缓解迹象,丝毫不意味着就业压力的减轻。事实上,以周期性、结构性和摩擦性为特征、典型意义上的失业或就业困难,仅仅露出其冰山一角。金融危机时期的短暂农民工失业潮与随后出现的严重民工荒交替出现,表明农业不再是富余劳动力蓄水池,农民工不再是“有来有去”的城市边际劳动者。与此同时,由于农民工尚未成为城市永久性居民,没有被社会保护体系所覆盖,因此,他们将长期承受周期性失业的困扰。
另外两个人群亟须关注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似乎更加尖锐。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困难不是岗位总量问题,而是就业意愿及就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是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这部分劳动者的典型特征是存在人力资本上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年龄偏大、教育水平较低、身体状况差、缺乏技能特别是缺乏技能更新能力。在目前受户籍身份限制而统计覆盖面有限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很大部分应该是这个就业困难群体。他们固然也受周期性因素影响,但更具有持续性和顽固性的自然失业特征。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关键是其就业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衔接。而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来说,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和技能欠缺,则是其在劳动力市场居于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使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总量向好的情况下,这类自然性就业矛盾和失业风险仍然存在,治理的难度很大。
长期挑战更具紧迫性
在经历刘易斯转折点之后,中国经济将遇到许多曾经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问题。例如,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历次经济衰退后都遭遇无就业复苏,即在经济增长开始复苏后,就业恢复到衰退之前水平的周期越来越长。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与美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普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未能相应跟进,不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至为紧迫,关键就是经济增长驱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生产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将明显加快。这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出现普通劳动力不足,工资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农村学生因急于就业而辍学的负激励,为未来的人力资本留下亏空。如果说劳动力数量充裕(人口红利)是转折点之前经济增长主要源泉的话,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更加仰仗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技能(第二次人口红利)。因此,需要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问题,也是当前最为紧迫要解决的问题,政策上需未雨绸缪,应对上要只争朝夕。
文章出处:人民政协报,2011年4月22日
Tags:长期比近期更紧迫,刘易斯转折点到达后的就业挑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