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及应对建议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蔡昉;王… 参加讨论

    在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中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到劳动力短缺。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后,中国就业的局面就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速,失业率有所提高。本章将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估计非农产业的就业损失,并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提出一些应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冲击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
    如果按照2007年以前就业市场的趋势,2008年本来应该是一个空前好的就业形势。但是,由于2008年的宏观经济因素,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非农产业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冲击。作为前期铺垫,全国普遍出现的实际工资上涨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大量中小企业(其中包括许多血汗工厂)缩减生产或者倒闭,以及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做出的不恰当反应,产生对就业增长的不利影响。其次,雪灾、震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冲击,都构成不利于就业的因素。例如,据报道,震灾后四川全省有115.2万农民失去生产资料,他们中的80%成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增加5.1万户。
    然而,对就业构成最为实质性冲击的因素,是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美国依靠举债而维持的高消费模式走到了尽头,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导致长期存在的产业弊端充分暴露,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大规模的失业和减薪造成消费萎缩,不仅使美国国内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大幅度减少了进口。当金融危机影响到欧洲和日本等庞大经济体时,中国外向型企业的订货急剧减少,一大批企业停业甚至倒闭。由于这类企业雇用的主要是没有当地户口的农民工,因此,在企业遭遇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农民工首当其冲,许多人已经失去工作,或者回到农村寻找就业门路,或者陷入就业不足甚至失业状态。企业的困难境况导致大批企业减少或延缓了招聘计划,由此也造成了大学生寻找工作困难。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部分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
    文章出处:城乡福利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Tags: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及应对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