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利润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上)——基于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财经研究》(沪)2008年7期第27~38页 朱奎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主流经济学一直把利润率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而未深入研究,因此,利润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的研究必须向“古典剩余传统”回归。马克思曾把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看作是政治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规律。但是,利润率趋于下降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工资、技术进步和非经济因素等高度相关。文章从动态的角度,结合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试图为利润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建立起一般分析框架。
    关键词:利润率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率 实际工资 技术变迁
    作者简介:朱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上海 200433)
    一、引言
    利润率是投资、就业、收入分配和经济周期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但相关研究至今不但未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甚至争议颇多。在新古典分析传统中,利润作为资本报酬并没有赋予比其他要素报酬更重要的地位,利润率决定于时间偏好或资本边际生产力这些外生给定的技术条件。但实践证明,利润率与引起成本变化的实际工资、技术变迁等因素高度相关,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研究利润率大小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必须向“古典剩余传统”回归,但研究视角及方法必须进行重大转换,因为现在已不具备古典经济学家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马克思所描述的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受到了种种质疑。斯威齐(P.Sweezy,1942)和巴兰(P.Baran,1973)主张用剩余增长的规律代替马克思的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斯威齐认为,一般情况下,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提高剩余价值率是同步进行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背后,隐藏着资本的积累过程,在这里同时存在着一些压低和抬高利润率的力量。布劳格(M.Blaug,1992)也认为存在一些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如劳动生产率比工资提高更快、节约、技术引进以及对外贸易等,利润率究竟如何变化是不确定的。
    迪金森(H.Dickinson,1957)利用新古典的分析工具揭示资本有机构成与剥削率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实际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提高,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资本积累超过某一临界点),利润率才会下降。米克(R.Meek,1960)的统计数据非完全地验证了迪金森的结论。罗宾逊(J.Robinson,1962)指出,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一致时,其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不可能同时一致,进而否定了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率不变这个假定,这显然是忽视了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问题的存在。罗宾逊同时还指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不一定意味着每人所用资本的增加,技术革新不一定都是资本密集型的,而且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虽然实际工资不变,但商品价值的下降降低了可变资本的价值,剥削率随之提高,这有助于抑制利润率的下降。萨缪尔森(P.Samuelson,1957)认为,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技术革新确实被资本家所采用,利润率一定会上升,技术进步、实际工资不变和利润率下降三种情形不可能同时存在。置盐信雄(N.Okishio,1961)对此提供了证明,这个观点被称之为“置盐定理”(Okishio Theorem)。罗默(J.Roemer,1978)也曾利用新古典分析工具对实际工资、技术革新和利润率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并得出类似的观点。布伦纳(R.Brenner,1998)认为,马克思忽视了资本生产力的作用,进而犯了马歇尔式的错误,而且理性的资本家不会采用降低其利润率的技术。萨查里亚斯(A.Zacharias,2002)认为布伦纳的资本生产力概念缺乏价值理论基础。另外,新技术的采用在降低成本方面是没有限度的,因此采用新技术的企业完全可以在极低的价格下获得极高的利润率,因此这并不构成反驳马克思的证据。
    赞成马克思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进行了探讨。克莱因(L.Klein,1947)把马克思的利润率公式改写为之后,用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收益下降造成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这个事实,说明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造成利润率下降论断的正确性。但是,克莱因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率不变为前提的,并且忽略了各种起反作用的因素。耶夫(D.Yaffe,1973)则认为,只有在效率更高、获利最大的条件下,资本“重构”才能克服危机,资本才能存活下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危机是与利润率下降的长期趋势相对立的、最强有力的反作用趋势,由于存在反作用趋势,利润率下降不是线性的,某些时期只是以潜伏的形式出现,而在其他时期则表现得或强或弱,并以一个危机周期的形式表现出来。曼德尔(E.Mandel,1962、1967、1972)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新技术普遍使用而降低,来说明最先使用新技术的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的暂时性,以及整个社会资本家平均利润率的降低过程,并把这种过程看成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在曼德尔看来,积累是利润率的函数。他认为利润率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剥削率的改变,而剥削率的变化取决于阶级斗争,而不是技术变化。不仅如此,曼德尔还从流通领域对利润率下降进行了考察。拉加德(C.Lasarde,2003)认为,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应从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层次上理解,但是他认为,该规律的标准解释并不能推出资本有机构成必然提高的结论,因此拉加德集中分析了剩余价值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分配,从剩余价值积累和有效劳动增长之间张力的角度出发,说明资本主义不能克服现有劳动时间的限制,因此利润率在长期中必然是下降的。
    综观以上对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理论探讨,迄今为止的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局限:一是为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辩护的观点缺乏缜密的逻辑论证,要么是在简单地重复着马克思的论断,要么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二是反对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研究,有的回避了马克思所作的前提假设;有的虽然考虑到了多重因素对利润率变化的综合影响,但采用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论是否赞同马克思的论断,相关文献都没有建立起动态模型作出系统而精确的分析。
    为此,本文试图采用动态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决定利润率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的诸多因素,建立关于利润率变化的多变量动态模型,以此来分析和探讨利润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变化趋势问题。在此应该强调的是,由于现实中国民收入的统计变量偏离了价值范畴,无法用价格变量去精确地考察马克思的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只能起到辅助性的统计验证作用,本文涉及到的利润率均指价值利润率,而非价格利润率。利润率函数自变量中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包括价值变量和价格变量)均是对价值利润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分析因子。本文的分析框架为:第二部分考察了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经典解释,并从价值范畴的角度,根据马克思的假定对马克思的论证逻辑进行了重新梳理;第三部分建立了包含资本有机构成、实际工资和技术等变量的多变量动态模型,实际工资和技术等变量通过影响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进而对利润率变化产生间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进行全面的考察;第四部分简要地论述了关于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统计验证问题;第五部分得出结论。
    二、关于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经典解释
    利润率的长期变化规律是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斯密、李嘉图和约翰·穆勒都预期长期中利润率会下降。不过,他们的论证角度和理由并不相同。
    斯密对利润率下降的预期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①:一是投资机会的减少;二是资本产出比率上升。李嘉图则认为,农业报酬递减会提高农产品的相对价格,进而提高工人的货币工资,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但是,李嘉图同时也认为,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将会延缓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进口廉价的农产品也具有这种效果。穆勒发展了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认为利润率受到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并且认为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穆勒同样也论述了一些抑制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但是他认为资本积累的压力对利润率造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显然,古典经济学家所作的前提假设已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论证了在技术进步和工人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下,利润率最终将趋于下降。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结果在劳动剥削程度不变甚至提高时,利润率趋于下降,“因此,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②如果用分别表示第i部门的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那么利润率可以表示为:
    
    马克思认为,k(资本有机构成)是不断上升的,而不论e(剩余价值率)不变还是上升,利润率r都是趋于下降的。同时,马克思还提到了一些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因素③。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诸多抑制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后来成了争论的焦点。不过,马克思忽视了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和不断加大的非生产领域投资比重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现代社会对利润率下降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以上的分析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且比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更快。竞争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得剩余价值率有上升的趋势。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差距扩大,劳动时间的变化往往不是体现在外延的变化上,更多是体现在内涵的变化上,从而劳动密度大大提高(程恩富、汪桂进、朱奎,2005),这对于提高剩余价值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剥削率的变化取决于阶级斗争,而不只是技术变化。因而单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足以导出利润率趋于下降的结论,除非资本有机构成上升没有限度,而剩余价值率上升存在一个限度。但是,就某一时期来说,剩余价值的绝对量是有限度的,而剩余价值率是个相对量,其提高没有限度。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然而,资本家为什么会进行导致利润率下降的技术创新呢?这和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是存在根本性冲突的,不过,这并不构成反驳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的证据,这一点可以用图1进行解释。
    
    
    图1竞争导致利润率下降悖论的多头非合作博弈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并不能得出技术进步必然会导致利润率下降的结论。马克思的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是隐含了资本有机构成不断上升这个前提条件的。实际上,由于竞争的压力,劳动生产率加速提高,尽管生产资料的数量可能有所增加,但其价值也会不变甚至会减少。既然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个或有的事实,那么利润率下降本身也要视情况而定。不仅如此,这里还包含着方法论上的缺陷:它假定价值增殖的使用价值基础、社会分工体系和资本积累的主导部门在长期没有变化。古典经济学家琼斯(R.Jones,1833)曾经提到,产业部门的多样化具有刺激资本积累的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引证了琼斯的这个观点,但他并没有将这一点正式列入利润率下降的抵消因素。因为一旦引入由产品创新带来的部门多样化,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就会为之动摇④,而且没有任何理由或事实能证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必定小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不仅从理论上无法说明,更没有得到实践检验。20世纪后期以来,不但资本价值构成呈下降趋势,资本技术构成也不断下降。吉尔曼(J.Gillman,1957)、艾尔蒂斯(W.Eltis,1992)曾作过统计检验,并未发现资本有机构成有何规律性的变化。自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放弃了资本产出比具有长期上升倾向这一假设。
    那么,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否必然会导致利润率趋于下降,资本有机构成又是否必然会不断提高,以及实际工资、技术进步等因素是否会对利润率变动具有重要影响?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具有一般意义的解释,我们必须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关于利润率变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以揭示利润率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及其发展趋势。
    (未完待续)

 

Tags:利润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