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正文

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光明日报 张 宇 参加讨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觉醒
    在新的时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性、地位和使命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清醒,自觉性和自信心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在经历着新的觉醒。
    首先是举旗正名。一个时期以来,淡化回避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种时髦。历史上,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本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但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即讲到政治经济学一般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到经济学则一般特指西方经济学。因此,淡化回避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去政治化”和“去马克思主义化”的错误倾向,危害不可小觑。在这样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坚定表达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志和主张,意义极为重大。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近两年来,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再次成了流行话语,成为主流报刊杂志的热门话题,有关政治经济学的课题、报告、论文、著作以及讨论会、研修班、学术论坛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学习和宣传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良好局面和有利形势。
    其次是增强自信。当前,国际上面对西方经济学帝国主义日益沉重的压迫,要求改革经济学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国内,增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自信,摆脱洋教条的束缚,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共识,也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所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的深刻论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成功,则破解了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性难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久弥新的科学价值。同时人们也愈益强烈地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入挖掘和吸收中华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经济思想,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和学说。
    再次是把准定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存在着一种影响颇深的误解,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用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不能指导经济实践,缺乏实用性。在一些高等院校,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似乎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情,与经济学专业无关。这种误解严重妨碍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也是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经济发展的科学指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不仅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更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落实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最后是认清使命。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明确回答,这就是,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以往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仿佛只是中国独有的东西,不具有普遍意义。一些西方主流学者在总结中国的经济经验时,特别强调所谓的“初始条件”“特殊条件”,把中国的成功当作例外。然而,特殊性和普遍性是不可分割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特殊到一般的一次新的认识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为当今世界试图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学术界围绕这些内容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有价值的见解,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计划与市场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或结合。前者属于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后者属于所有制或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前者为表层关系,后者为深层关系。这两个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整体。必须看到,在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又要体现公有制的要求;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髓。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一总目标,要避免政府和市场问题上的机械二分法,认为经济体制只包括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二者非此即彼、此消彼长,存在一个明确的边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政府的权力交给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完全市场化,这是对市场经济简单片面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领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此外,各级政府、国有企业、社会组织、法治体系、道德习俗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出发,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市场在微观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完善国家的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的经济治理能力。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联系起来,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又注重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使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关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矛盾日益显露;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特别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经历着深刻变革。这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这就是: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要原则,坚持正确义利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方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是中国为人类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