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 正文

郭广迪: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郭广迪 参加讨论

    埃德温·罗伯特·安德森·塞利格曼(Edwin Robert Anderson Seligman, 1861—1939)是美国经济学家,188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891年后任该校“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退休;美国经济协会创办人之一,并于1902—1904年担任该协会会长。1902年,他的《经济史观》一书在美国出版;陈石孚翻译该书中译本于1920年在上海出版。
    塞利格曼在这本书中所讨论的就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史观》是“中国第一本专门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书”,同时也是“1920年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同时传播的七本译著”之一,并“影响了李大钊、李达等对唯物观的理解”。不过,它对于早年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人中,不仅“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李大钊等人”,还“有当时还追随孙中山的国民党理论家如胡汉民”。其中不少人在留学或旅居日本期间,又曾受到日本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的影响。河上肇则早在1905年就将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翻译为日文并出版(译名为《历史的经济说明——新史观》),这本书“是影响河上肇唯物史观认识的重要著作”,他写了大量有关唯物史观的书籍和文章,其中不少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和发表。这就是说,除了《经济史观》中译本对中国学者的直接影响外,该书日译本也曾直接影响在日本留学或旅居的中国学者。另外,该书还通过河上肇的相关著述及其中译本间接影响到中国学者。
    关于塞利格曼《经济史观》的影响,有必要作以下两点说明。
    其一,有学者认为,由于受塞利格曼以及河上肇的影响,中国学者最初将唯物史观解读为“经济史观”,“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误解,具有明显的机械决定论的色彩”。这种解读的误解肯定是有,但“经济史观”之说并非“经济决定论”,塞利格曼本人明确表示,经济史观只是认为经济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有学者也指出了这一点或称其“拒绝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狭隘理解”;当年李大钊也是将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之说与“经济决定论”区分开来的,并称后者有“宿命论之嫌”。
    其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的唯物史观,并不是直接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经典原著”,其原因:“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系统地阐述唯物史观理论的专著,他们有关唯物史观的思想散见于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的著述中”;“二是五四运动前后,唯物史观相关经典原著翻译非常有限”。这正是导致误解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一历史背景也正好说明,尽管存在导致误解的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对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Tags:郭广迪塞利格曼的《经济史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