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兼对2010年中国零售百强分析(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第01期 洪涛 参加讨论

摘要:近年来,中部地区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与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商品市场化程度与流通产业竞争度不断增强,产业组织化与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业发展比较优势日益明显,在我国流通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流通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后,流通现代化与新型业态发展相对缓慢,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低,行业封锁与垄断现象严重,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等。为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中部地区应抓住当前“五化并举”、“两化融合”、“两型社会”的发展机遇,更新流通观念,调整流通布局,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整顿和规范流通市场秩序,深化流通改革与对外开放,整合中部流通资源,进一步推动流通业发展。
    关键词:中部地区,流通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中部六省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30660.5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8%,接近1/5。2010年,中部六省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额为9498.7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零售总额的16.4%。由此可见,中部地区流通业在我国流通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
    我国流通业现代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部地区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部地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化流通方式,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便利店等新型业态都已经出现。流通业由单一的百货店发展成为以百货店为主,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超市、购物中心、仓储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相继崛起的流通格局。
    2.商品市场化程度与流通产业竞争度不断增强
    中部地区商品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从商品通过市场销售的比例、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流通格局、商品市场成熟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情况等因素综合衡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中部地区绝大部分消费品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已经完全放开,企业自主采购、自主定价、自主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交易透明度、开放度、公正性不断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且越来越大。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中部地区流通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不仅存在着不同企业、不同所有制、不同业态之间的竞争,还有来自境外实力雄厚的国际商业集团的竞争。从销售增长率看,国有和集体流通企业销售增长缓慢,而私营、联营、股份制及外商投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迅速。从不同业态的发展来看,大型商场销售额继续下滑,而连锁店、便利店、超市、专卖店、仓储式商店等新兴业态的销售额普遍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3.产业组织化与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流通领域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部分流通主体及流通企业正在向市场化、大型化、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提高。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功能与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骨干市场。目前,中部地区各类商贸集团大量涌现,出现了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如徽商集团、合肥百货大楼、武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友谊阿波罗集团等。这些集团成为带动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骨干和龙头。在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中部地区有15家企业榜上有名,具体见表1。
    4.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流通现代化以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营销和管理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流通设施、流通体制、流通方式与组织形式创新为主要内容,以流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近年来,中部地区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较快,这一点前文已经概述。二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近年来,武汉、南昌、长沙等地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商业改造,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并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流通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使企业面貌大为改观。

 


    与之相应,商业设施投资规模与建设不断发展,各种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储运中心相继建立,在流通中的作用开始显现,物流体系建设正在带动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业发展。新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手段的采用,使流通作业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流通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柜台销售、经验性管理逐步转向专业化分工与规模经营,行业资金与技术含量有所提高。
    5.物流业发展比较优势日益明显
    中部地区具备大物流发展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这为中部流通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中部地区地处中国腹地,纵贯南北,承东启西,居于周边辐射的良好区位,战略位置显著。中部地区还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与运网布局。经过多年建设,中部地区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信、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为物流产业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中部六省也是我国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干线和中转换装中心,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中部地区商业、物资、粮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仓储设施建设年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中部地区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1.流通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受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部地区同全国一样,“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且至今尚未完全转变。目前,中部地区很多省份和部门,包括政府政策机构在内,还没有完全转变轻商思想,在结构调整中只求速度和政绩,不求质量和效益,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而不肯在改善流通业环境与制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应有的职能和作用,普遍认为“上经济就是上工业,上工业就是上(传统)项目”。显然,这种“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中部地区流通业的发展,阻碍了流通业在结构调整中应有的导向作用。
    2.流通现代化和新型业态发展相对缓慢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流通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中部地区的批发零售业、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娱乐业等经过多年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但目前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催生超级市场、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出现的良好土壤,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产业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业态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中部流通经济的发展分工较细,在新业态赖以生存的运输、商品保管等方面缺乏安全性、准确性和便捷性;商业机构再投资兴建仓库、购买运输设备是不经济的;运输、保管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目前中部商业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投入使用诸如托盘、集装箱、低温冷冻运输、配送中心等的能力。物流系统化与社会化问题是知识经济对中部地区流通产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3.中部地区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
    中部地区不仅市场整体规模小,且流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低,规模经济效益也不显著。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大多以独立性较强的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全国性的大型流通企业,更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这对知识经济时代无国界商贸活动的开展极为不利。通过资产重组组建的商业企业集团除少数几家绩效较好、竞争力趋强外,大多数企业集团仍然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的困扰,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份额日渐萎缩。从横向比较看,即使进入2010年度中国连锁百强的15家中部企业,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规模方面都无法与苏宁电器集团、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相比。在中部地区排名首位的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销售总额为405.20亿元,而排名全国首位的苏宁电器集团2010年销售总额为1562.23亿元,两者相差3.86倍。中部地区流通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与经营获利能力的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流通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显著的原因主要在于,规模经济壁垒低、产品差异不明显以及较为落后的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和相对不足的物流设施等。这些因素严重限制了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的规模扩张。
    4.中部各地区行业封锁与垄断现象严重
    中部地区流通业存在着严重的地区性和行业性的市场条块分割现象。地区性和行业性的市场分割一直是阻碍中部地区统一市场形成的重大制约因素,一些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跨地区、跨行业的自然流程屡遭割裂。各省物流割裂的状况更为严重,物流管理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政策平台。在宏观经济紧缩时期,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市场供应紧张时,地方政府制定各种措施防止并严禁紧俏资源外流,各地抢夺资源的“贸易大战”层出不穷;市场销售不畅时,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办法强制企业退出市场,造成了市场建设中的部门分割、地方分割、行业分割。
    大量重复生产和建设,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新产品的积压。地区封销不仅影响了中部地区资源的合理流动,也加剧了全国性的市场流通不畅,还严重削弱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功能,导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恶化。
    城乡分割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城市,大型商场过多过滥,带来社会资源浪费,引发恶性竞争,导致大型商场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在农村,缺乏有效的现代化流通方式和市场形式,无法连接农村的产销,农村市场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正是由于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缺少一个总体规划,导致其流通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权威的统一管理,流通企业规模偏小,部门与条块分割、行业垄断及地区封锁现象严重,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建设滞后。因此,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中部大市场。
    5.物流技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
    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小,设施结构、运输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且交通运输网络化程度不高,路网布局不完善,导致东西流向的交通不畅,铁路和高速公路尚未沟通和形成能力。由于缺少干线间联络线,不利于路网运输机动性,不仅不能吸引更为广阔的腹地,而且不利于在缩短运输距离的基础上组织合理运输。同时,各种运输方式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干线之间、干支线之间以及线站与港站之间,存在彼此脱节、互不衔接的现象。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交通运输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同时,中部地区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落后。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不同运输方式的装备和物流器具之间标准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各物流功能与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以及中部地区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发展的程度与流通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责任编辑:何容


    

Tags: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