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市、股市、菜市是直接关系和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尤其是菜市(主要是指以蔬菜为中心的食品价格),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重视,并正采取许多措施加以解决。针对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品种多样性、生产季节性、自然条件不稳定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应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建立一个长效运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运行机制。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
房市、股市、菜市这是直接关系和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难题,尤其是菜市(主要是指以蔬菜为中心的食品价格)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重视,并正采取许多措施加以解决。有的专家认为推动菜价的上涨,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造成“两头叫,中间笑”现象的根本原因,因此导致政府行为随着菜价转,哪一环节出问题就抓哪一环节,积压在田间就动员企业、机关去收购,动员居民吃“爱国菜”;菜价过高就找最后一公里问题,抓批发市场,抓超市。前年抓大蒜、去年抓白菜、今年抓土豆、明年抓什么?一会儿抓猪、一会儿抓蛋,到底抓什么?始终围绕品种转,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时措施。“鸡(蛋)、毛(毛猪)、蒜(大蒜)、皮(包装)”不是小事,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千万不能忽视,要抓的不能不抓,但也不能全抓,必须抓住根本,抓住核心,抓住要害,要从运行机制上寻找原因。30年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从改革统购统销开始,放开蔬菜价格,建立多种形式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以及实施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建立新的渠道等等,都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对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品种多样性、生产的季节性、自然条件的不稳定性,却认识不足,一个长效运行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该理顺关系没有理顺。不必要的环节仍然存在,加上体制性原因,深化改革,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运行机制仍然是我国市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商品部分从收获以后到进入餐桌之前整个经济过程,非常复杂、非常庞大,涉及到许多环节,许多部门。农产品中有地产地销就地供应的产品,有通过农贸市场由农户与居民直接见面成交的产品,有现买现吃的产品,有粗加工、深加工的产品。有一地生产多地销售的产品,更有一城需求多地供应的产品,同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单一性和因自然条件变化而形成的不稳定性,与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消费的常年性、多样性和对价格的灵敏性的矛盾,这不是单一政府干预所能解决的。其根本出路还在市场化,在于引导与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
从总体上看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由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整理、出售等多环节构成。全国13亿人口每天消费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就达200亿吨,全年的流通量在7万亿吨以上。有2亿多户农业家庭,从事农牧渔专业生产。它的价格既反映农民的收入,又影响居民的支出,既有合理的费用,也有不合理的开支,既有人为的任意加价,也有体制性原因造成任意收费,既有供求不平衡形成的价格因素,也存在着农产品运输和经营过程中的不合理加价,既有自然损耗,也有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浪费等等。情况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样的,价格上涨有合理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同时,从城市居民来说,最关心的也是菜价及副食品价格,不仅关系着收入的变化,也关系着生活质量,敏感性很强。它关系到3亿多家庭,七八亿城市人口的切身利益。多了就喊,少了就叫,也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农产品的数量多少、价格高低,是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也就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更为关注的重点。这就决定了对农产品流通问题,国家不干预不行,但政府过多干预也不行,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让市场自行调节。
二、农产品市场是中国商品市场的基础
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要解决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没有农业不行,没有农村市场、没有农产品流通更不行的,这一客观现实在中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它的基础性作用不会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削弱,也不会因农业人口的减少而改变的,更不会因经济发展而被冲击。马克思说:“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条件和一切生产的首要任务”,“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是普遍的真理,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民以食为天,这是人类的共同属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我国尤其重要,经济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和以什么速度发展,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吃菜问题、吃肉问题,这些不仅需要农业生产,需要农产品流通,而且都需要架设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这是城乡连动的平台、生产与生活连动的纽带。中国城市农产品90%以上由农村提供。1/3社会消费品在农村消费,100%的农业投资品销往农村,它不仅关系着农民生产和生活,也关系工业生产,关系到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它的基础性的地位不能削弱,它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消失,农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的战略地位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且还要看中国农民生活如何。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不仅取决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和人口比例,而还要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看农民收入变化,以及还存在多少贫困人口。只要占人口一半以上农业人口生活水平不提高,只要还存在着1.5亿的贫困人口,中国就不能算是发达的国家,仍然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行列。
三、以农产品批发为主体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产品市场是商品市场的基础,商品市场是虚拟市场的基础,国内商品市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要以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它是流通改革的产物,是以原始集市贸易为起点,逐步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最后发展到遍布全国的产地、销地、中转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城乡经济联系的枢纽和中心,不仅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满足城市居民常年性、多品种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要,充实菜篮子工程、丰富居民的餐桌,促进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而且构筑一个农产品通向城市、通向全国的交易平台,扩大农产品流通的范围,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只有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它的调节、集聚、组合、分散和信息发布的作用,才能解决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产地和销地、集中和分散,季节和常年、专业与多样之间的矛盾,才能活跃城乡经济,养活一批从事农产品贩运、加工、出售的小商贩,和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生产企业,吸纳一批城乡劳动力,也才能利农,走上富农和强农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同时,有条件的超市也在投资建立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一些应时的品种,建立主食工厂,以达到引导消费,满足消费的目的。但是不管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限的,自己建设蔬菜基地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大量的、主流的,还是依托各种农产品批发进货。
城乡一体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是,要改变城乡市场分割、重城轻乡、单一流向的落后状态,建立一个城乡一体、产业互动、双向流通、开放、畅通、竞争有序的流通网络。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加大农村市场建设的步伐,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连锁架构、配送优先、多方配合、逐步实现。特别是要由政府投资、构建一批带有公益性质的重点批发市场,建设一批有战略意义的储备库、大型加工厂和冷藏实施。
四、农产品流通要以农民为主体
这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面对区域广阔、差别各异、生产分散、零星出售的广大农户,谁能代表农民利益?我们曾经使用过包办式的统购统销,代替农产品的自由购销,想通过遍设供销网点对农村个体户、夫妻店进行替代,用大篷车运动式的促进工业品下乡,现在也有不少系统采取注入式地在农村设点,这些都在一定时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都不能成为解决农产品流通的根本的办法。农民是一个庞大而弱势的群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只能通过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状态,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不能靠外力,不能靠救济,不能靠良好的主观愿望,而要靠农民自己,只有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农民走进流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工业,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和增值,才符合国情,才能持续,才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改善农民生活的途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民生活的提高,也要通过农产品的价格适度上涨,得到好处的,这是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解决或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途径。
农产品流通以农民为主体,就是让农民个体或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包括出售自己的产品,参与贩运,或在城市摆摊设点,也可以由从事同一产品或产业的农户和企业、组织各种形式的公司或协会,以产品为纽带,以市场为目标,结成指导生产、推扩技术、协调关系、连接市场、组织营销的利益共同体,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可以实现农民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由流通,加速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第二,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可以将商业原始资本留给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对农业生产的投资,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第四,可以推行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农”(农村与农产品市场)对接,实现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第五,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城市人口的压力,减少政府的负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五、农产品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农产品批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进入一个完善、提升、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应该说,我国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是采取原始形态的摊位制经营,现货大量集聚、零星批发,分散经营,手工操作,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形式,商品迂回运输、道路层层收费,简单的赢利模式,很难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商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需求从量的要求转向质的追求,城市居民的农产品需求更加着重绿色、安全、品质和营养,要求点多面广、购买方便、价格稳定合理。随着城市范围在不断扩大、城市居民需求不断提高,市场大大、机会多多,为农产品流通创造极好的机遇,但是也必须看到挑战不断、问题多多。第一,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卫生、安全、品质和品牌诸多方面的挑战。第二,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盲目快上,重复建设,面临着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相互竞争的挑战。第三,摊位制经营、手工操作、交易方式落后,简单的赢利模式,面临着有规模缺效益的挑战。第四,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对服务、质量、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物流配送提出新的要求,面临着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挑战。第五,缺乏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临着现代化管理的挑战。特别是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手段、竞价拍卖、电子结算、网上交易等,没有普及和推广。
六、利农、惠民、益企是农产品流通改革的最终目的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改革,最终目的要做到利农、惠民、益企,构建一个自由、竞争、畅通、安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利农,是使广大农民不仅从种植业中得到回报,而且通过发展加工、仓储和配送得到好处,增加收入,开展多种经营,扩大赢利空间,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也是正常的现象,是必然的过程,同样要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至少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增幅同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提高保持同步。甚至在一定时期要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以有利于缩短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剪刀差。同时,通过流通体制的改革,分享降低成本、降低流通费用带来的好处。增加收入、实现从利农到富农和强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惠民,使城镇居民从流通体制改革中,得到安全、实惠的产品,购买方便、时买时鲜、有利于促进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市场中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价格适度的变化或略有上涨,不要大惊小怪或惊慌失措,关键在于居民工资的提高,能够保持与CPI同步,或根据经济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建立CPI上涨与居民收入联动的机制,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菜价补贴,不因为价格上涨而影响城市居民的收入。
益企,使企业能够得到必要的合理的收益,这里既有自己的经营问题,也有体制上的调整,减轻税赋、减少环节、严格控制各种税费的标准、杜绝乱收费行为,保证经营者有利可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保护经营企业的积极性,把好质量检验关,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
七、农产品流通改革的基本方向
市场无定势,经营无模式,管理有原则,特色出效益。农产品流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它的改革也是千头万绪,不能什么都抓,也不能出了问题再抓。怎样才能建立长效安全的运行机制呢?
农产品改革必须坚持“放开源头,搞活中间,控制环节、保证民生”。第一,放开源头,让农民跟着市场走,市场决定生产、信息引导种植,需求促进加工。种多种少、种什么不种什么,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信息自主选择。菜价随着供求波动而出现时高时低,这也是市场常见的现象,抓住商机收入增加,失误损失买个教训,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或用政府力量进行补救,以减少农民生产对政府的依赖性,增强生产的自觉性、自主性和自我调节性。第二,搞活中间、搞活流通,采取多种经营形式、多条渠道,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衔接,自主选择经营品种、自主选择供货渠道、自主选择经营形式,可以集中经营,可以设摊摆点,也可以送菜到社区或送菜到户。第三,要控制环节,一道环节一道税收一道费用一道利润,环环增多、费用层层加码,必然导致农产品成本上升。实施供应链管理,采取多种农市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严格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乱加价的行为出现。第四,建立和完善商品检验制度和可追逐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现在商品质量涉及多部门管理,都管都不管,造成政出多门,必须统一归口管理。特别是批发市场要把好进货关、检验关和销售关,防止有毒有害、过期变质产品流入零售终端或出售给消费者。第五,实施CPI与居民补贴互动的消费保障体系,保证居民不因CPI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八、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通过交换来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际之间的经济合作,打造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稳步发展的重大措施。中国农产品市场经历了四个阶段,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的批发体系。从原始形态的集市贸易,改革产生了农贸市场,并逐步形成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点的各种类型的批发市场,现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交易中心。四个发展阶段,是改革的成果,同时,也是普遍存在的农产品市场的多层次形式。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流通数量的扩大以及适应城市化步骤的加快,建立一个多功能、广辐射、现代化的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或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是实现农产品流通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已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
第一,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必须具备八大功能。即商品集散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价格发现功能、商品展示功能、物流配送功能、重要商品储备功能、农产品加工功能和商品检测功能。
第二,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它是多中心的集聚。即农产品交易中心、金融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商务生活中心和商品展示中心的聚集。
第三,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具有多种的现代交易形式和交易手段。即期交易与定期交货相结合、网上交易与传统交易相结合、现金交易与电子货币结算相结合、农产品交易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与代管代储与期货交割相结合的手段。
第四,农产品交易中心,应该是“三链一体”的新型的批发市场。一是产业链。把农产品收购、交易、储存、加工、配送构成完整的产业链,互相整合、相互依托、上游下游有机衔接,实现现货、半成品和加工品一体化经营,达到资源共享、客流互动,以扩大赢利空间。二是供应链。实现多种形式的物流配送、物流整合,现货直接配送,网上整合、产销直接配送相结合,实现农产品和加工品门对门衔接,最大限度实现流通无环节和少环节。三是价值链。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降低费用、稳定价格,扩大赢利空间,把利润还还农民、把优惠让利于民,正确处理好利农、惠民、益企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 黄国雄.商务现代化[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2] 黄国雄.现代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