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2期 洪涛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论述了流通效率概念及其内涵,从流通者角度、生产者角度、消费者角度、社会公共角度探讨了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出我国流通效率的三个理论问题,并论述了流通效率存在的实践问题,包括流通制度成本、迂迥成本、正常成本混淆;重前店轻后台、重经营轻管理、重价格竞争轻服务竞争、重低价竞争轻其他多种竞争方式、重与国际接轨轻中国特色的实际情况等。为此,应改革管理体制,降低制度成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商品理念、技术设施、模式与管理、结构与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加强协调与沟通,改善竞争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流通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流通成本,流通效率,评价指标,路径选择

一、流通效率概念及其内涵
    1.概念
    

    (1)效率。效率就是有效程度的比率,是成果与消耗的比率、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这一名词最早在拉丁文中出现,是指有效的因素。19世纪末,效率的特定含义应用于机械工程方面,表示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后来效率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般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即经济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物的比率。
    (2)流通及其流通产业。流通是指一系列商品交换,由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流、消费流构成。
    流通产业是商品(含服务)流通运行的组织载体,包括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流通业咨询与培训机构等。
    (3)流通效率(Circulation Efficiency & Marketing Efficiency)的内涵。流通效率有多种内涵。
    ①是指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投入包括组织商品流通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产出包括流通组织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1]
    ②是指在流通领域单位时间内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比例。
    ③是指在既定流通成本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流通产出,或者在既定流通产出的条件下,追求流通成本最小化。
    2.流通效率的多层次性、多元性
    

    流通效率具有多层次性、多元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从功能而言,包括流通经济效率、流通社会效率、流通生态效率;
    从层次而言,包括流通宏观效率、流通中观效率、流通微观效率;
    从层次而言,包括单个组织流通效率、渠道效率或供应链效率、流通行业效率、宏观流通经济效率;
    从技术而言,包括流通技术效率、[2]流通经济效率、流通生态效率;
    从行业而言,包括流通领域内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效率;
    从时间而言,包括流通长期效率、流通中期效率、流通短期效率。
    总之,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流通业应注重流通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特别是生态效率是过去我们忽视的内容,应该成为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我国整个社会的综合转型。
    二、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由上可见,流通效率可以从多维角度进行划分和考察,因此,在确定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不同的维度进行,避免从单一角度来考察。为了便于综合考察流通效率,笔者认为,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是我们对流通效率考察的标准,具体包括流通者效率、生产者效率、消费者效率、社会公共效率。(参见表1)
    三、我国流通效率存在的问题
    1.理论问题
    

    (1)单一流通经济效率论,认为应以单一的经济效率指标来衡量流通效率。显然,这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四个文明”(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
    (2)短流通论,认为只有“短流通”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这里主要是从一体化和纵向约束讲的,[3]但有些实际部门的同志将其扩大化,简单地认为是流通距离的长短。显然,这不符合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如海南的蔬菜、新疆的水果等运送到北京的距离就短不了。减少流通环节应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流通效率为目标,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而不就“短”而“短”,甚至有人提出国外农产品流通环节只有3个,国内农产品流通环节因超过了5个而提出要减少环节。
    (3)零环节论,认为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是因为环节过多造成的,如果将流通环节减少为“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显然,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我们说“农超对接”仅仅是农产品进入流通的一种渠道形式,而不能代替其他渠道形式。除了“农超对接”外,我国还有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农场对接、农网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形式。
    (4)流通不创造价值论。长期以来,传统经典理论不承认流通劳动是生产性劳动,只是转移“生产品”(农产品和制成品)的劳动,只承认运输与仓储是生产领域在流通领域的延续。我认为,流通劳动虽然可以具体分为不同的具体劳动,但它是体力和脑力劳动抽象凝结是无异议的,同时在实现商品价值的过程中,流通劳动者也在创造价值,这具体体现在流通劳动的成果是服务,而不是实物。在服务劳动及其服务品牌创造上,如果否认这些,就否认了其劳动性,因为流通劳动者给社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
    (5)大宗商品“准期货”交易论。有人在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中间划出一个“准期货”交易概念,混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期货的区别,又将其与现货交易分离开来。实际上,远期交易属于现货交易,而不是“回归现货”。
    2.实践问题
    

    (1)将流通的制度成本、迂迥成本与正常成本混淆。正常的流通成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提高、科技成本提高必然具有增大趋势,只有通过科技手段现代化提高其发展水平,才能降低其成本。
    (2)重前店轻后台、重经营轻管理、重价格竞争轻服务竞争、重低价竞争轻其他多种竞争方式、重与国际接轨轻中国特色的实际情况。但是,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流通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商业模式的客观存在。
    (3)我国流通效率普遍不高。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因为物流条件差,导致农产品的损耗严重。据统计,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每年流通腐损达到上千亿元,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发达国家的果蔬腐损率则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我国人均占有耕地较少,每年损失相当于1亿亩耕地产出。
    

(4)“零供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就是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合理的进场费有利保护零售商的合法利益,规范进场费有利于保护供应商利益,如果将规范性的收费和不规范性的收费混淆起来,不可能形成零供关系长期的合约关系——供应链。
    (5)“准期货”交易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引向歧途。近两年集中出现了近500个“交易所型”电子交易市场,这些市场既不反映市场供求,也不反映商品价值,采取“T+0”的交易方式,但是产出的“价格”完全扭曲于市场,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而电子交易模式的现货挂牌交易、现货远期货交易、竞价招投标交易、竞价拍卖交易、在线协商交易、专场交易、RAT交易多种模式,并非“准期货”模式。
    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
    1.明确“降成本,提效率”的途径(参见图1)
    
(1)降低流通成本的途径。针对不规范的路桥费、罚款、税费、产业政策,要改革流通管理体制,减少行政成本,为降低流通成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降低迂迴成本,即迂迥路线的决策导致的成本,对策是科学决策运营,科学运筹路线,避免迂迥运输导致的流通成本浪费;
    降低正常成本,针对正常流通成本呈现上升的趋势,对策是科技运用与管理,提高科技水平,以减少正常成本(商流、物流、支付结算、信息采集等),充分发挥流通科技的作用,这是最终解决正常成本偏高的唯一、根本的出路。
    (2)提高流通产出途径。向前端要利润,即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商品实现的文化附加值,通过批零差价、进销差价获得相应的利润;向中间过程要利润,如与售前相联系、与售后相联系的售中服务获得相应的利润;向后端要利润,给予供应商、制造商提供更多的服务,获得相应的服务费用,给予产前、产中、产后等产业链服务相应的平均利润。在各过程中,既要提高服务产品数量,又要提高服务产品质量,以获得相应的合法收入。
    

图1 提高流通效率路径图

2.改革管理体制,降低制度成本
    
(1)规划与布局。流通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也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因此,政府不能够撒手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多,流通网点规划与布局、科学的试点与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2)产业政策。制订流通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对于流通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但是流通业产业政策是诱导性的,而非强制性的,对于引导和指导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合理税费。流通业是低利润行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微型企业及其经济组织占99%以上,特别是许多涉农组织销售农产品,应给予较低的税费,甚至免费,给予其特殊的关爱。
    (4)推广多种绿色流通模式。如试点推行“零碳超市”、“低碳物流”、智能商店、智能餐厅(机器人餐厅)、智能市场、智能物流等。
    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提高流通产出效率
    
(1)科学的商品理念(实物商品、服务商品、系列活动)。传统商品概念是实物商品,而现代商品是包括实物商品、服务商品、系列活动,是“三位一体”(Trinity)的商品概念,是在一个商店卖商品、卖服务、卖消费理念。同时大量的服务产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餐饮业、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沐浴业、沐足业、修理业、家政业、生活照相与摄影、再生资源回收、快递等,这些行业主要是提供服务性劳动,同时也创造服务产品价值的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性服务商品越来越多,商务性服务(租赁、典当、会展等)也会越来越多,甚至还会出现许多新的服务业。(参见图2)
    

图2 流通效率新概念

(2)科学的技术与设施。衡量流通企业规模大小的传统标准是经营服务面积、经营设施的多少,而现代社会在“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三次信息科技浪潮的推动下,许多轻资产公司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能仅仅以投入资产因素的大小来衡量其大小,而应考虑其产出的服务经营能力,如2012年“光棍节”,天猫和淘宝网一天销售191亿元,超过国美,成为一个“奇迹”。20多个电子商务企业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如果单从“轻公司”而言,它们是一些中小企业,但是从其产出看,它们是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未来5~10年还会有一些新的科技出现,形成许多的冲击波,但是,新的技术与设施只有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且购买成本较低时,才可能推广,这是由流通业中小企业较多的现实所决定的。
    (3)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流通企业必须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科学管理,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科学的管理模式包括管理系统、管理软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我们一般所讲的管理模式输出实际上就是这些内容的输出。
    (4)科学的结构与方式。流通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结构调整来说,我国流通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大型、特大型流通企业较少,上中下游企业没有形成紧密的产业链,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型流通企业较少,缺乏一批象“利丰集团”那样国内外联动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从发展方式转变来看,众多流通企业习惯于采取粗放型经营的方式,如采取价格竞争的方式扩张,而价格竞争又主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导致我国零售领域利润越来越低——成为微利领域,甚至出现“卖钢不如卖菜”等现象。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加强协调与沟通,改善竞争环境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协调与沟通能力。
    为政府服务能力:一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能力;二是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规划提供信息的能力;三是主动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宏观调控当好参谋助手的能力;四是承担并履行政府委托职能的能力。
    为行业服务能力:一是行业基础建设,如行业统计信息的发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行业教育培训、行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开展有助于形成行业效应、维护行业利益、增强行业凝聚力的服务能力;三是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发展秩序等方面的能力;四是推动行业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产学研结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服务能力等。
    为经济组织(企业)服务能力:行业会展、专业论坛、规划咨询、法律支持以及提供个性化的管理、技术、经营、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流通劳动者素质
    
(1)加强流通员工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的流通员工队伍,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大军虽达到1.03亿人,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提高流通劳动者社会地位。流通业中特别是生活服务业(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沐浴、沐足、洗染、家政、修理、再生资源回收、快递等)的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服务产品及其消费越来越重要,是人们消费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扩大“四险一金”的比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塑造流通组织品牌和服务品牌。流通组织从业人员提供给社会的是服务产品,应通过他们的服务劳动来实现商品的价值、实现消费者的消费效应。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标志着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越高。因此,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服务过程中,从业劳动者也创造服务价值,服务产品的品牌特别是服务品牌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如江苏省扬州市修脚女工陆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并且创新了她自己的“陆琴脚艺”品牌,不仅在全国推广,而且走出了国门。

[作者简介]洪涛(1957-),男,湖北省天门市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教授,博士,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国内贸易专家,电子商务咨询专家,农业部农产品市场流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洪涛.流通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27.
    [2]寇荣,谭向勇.蔬菜批发主体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北京市场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2):2-12.
    [3]张富春,沈宇丹.短流通:商业产业组织的新理念[J].商业研究,2011(11):8-13.
    [4]寇荣,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8(5):13.

责任编辑:何容


    

Tags: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