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将保持较快发展 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较快发展时期。本轮经济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不少跨国并购经验,企业内部组织融合、品牌经营等领域整合能力大幅提升,具备了一定的风险防控能力,特别是对一些全球知名企业成功并购和经营提升了在全球的声誉和影响力。未来国内外在技术、市场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对接的巨大发展空间将推动中国海外并购继续快速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领域将从能源资源、制造业向服务业等快速扩展;并购动机将逐步从以满足国内发展需要为主向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转变。
加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合作将成为重要投资模式
近年来,国际投资竞争加剧,境外投资风险呈上升趋势,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已经难以适应这种环境,合作将成为对外投资的主流。从国内企业的合作来看,产业链水平上的“抱团走出去”已经初具规模,给企业带来了显著利益,但是聚集程度仍较低;同质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仍是阻碍企业发展、降低投资收益的一大问题。从中外企业合作来看,与优秀跨国企业、东道国本土企业的合作能够为中国企业带来资本和技术支持、学习机会和更容易被接受的身份等优势,还能帮助中国的国有企业应对海外质疑和安全审查。因此,通过产业链的抱团投资、同质企业的有序合作、中外企业的联手投资等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将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投资模式。
民营企业将成为对外投资主体 中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增势迅猛,截至2014年底,已经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近一半。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红利大幅惠及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着力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支持和保障越来越完善。例如,境外投资的审批等行政管理流程对各类企业大幅缩短,民营企业投资更加便利,成本更低。金融业扩大开放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打开了新空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和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将有更多制度红利释放,促使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快速增长和成为中国对外投资主体。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要有全局思维,发展目标要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调整和完善顶层设计,使国际环境、国内政策支持和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实现有效结合,抓住机遇,加快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质”的提升,提高国际竞争力。
总体思路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全面提升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发展思路围绕三条主线。
对外直接投资要服务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消费升级需求。要抓住机遇,加快实现海外优质企业并购,吸纳更多技术、管理、人才等高端要素,促进我国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发挥我国产业优势,拓展海外发展空间,缓解我国过剩产能压力,促进优势产能输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提升资源整合和控制能力,保障国内能源、粮食、稀缺资源等战略物资的供应。
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化战略布局。第一,围绕“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倡议和战略,充分发挥我国的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增强利益绑定,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布局我国主导的区域生产体系和全球产业链。第二,加强在重点地区投资发展布局,加强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要素和消费市场的资源配置,加强与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能合作,与国内产业形成更完善的产业梯队。
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投资便利化服务和保障,形成促进境外投资的制度环境,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审批管理、金融、风险保障等支持和服务;加强对“走出去”的指导、规范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走出去”的指导、抱团和自律的作用,鼓励企业与东道国建立互利共赢机制,建立良好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行为规范,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声誉和影响力;加快培育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行业发展,加强管理、语言、技术等各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等。
战略重点与建议 抓住机遇,加强对海外优质企业的并购。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不少优质企业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影响正处于经营困难中,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起的跨国并购增长迅速,有资本实力的跨国公司加快收购价值被低估的优质企业。中国企业具备产业和资本优势,应抓住全球经济周期调整的机遇,加快并购海外优质资产,获取先进技术、知名品牌、消费市场和高端人才,提升跨国并购的整合能力。政府应加强对海外并购的审批、金融、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支持,放开以国内上市公司股份为对价的海外并购支付方式,丰富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支付手段,加快为企业海外并购松绑和提供便利;加强对等开放,提升国际协调能力,维护海外并购的合法权益。
实现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在全球重要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节点城市完成初步布局。建立全球重点地区国际产能合作框架,能显著提升我国在区域生产体系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外投资汇聚我国未来发展所急需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优势产业对外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动进行制造业、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产业布局,推动我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纺、汽车、机械等富余产能向这些地区有计划地释放。提升我国对重要能源资源供应的保障。改善战略通道安全、保障海外资产人员安全,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在世界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高潮中,推动基础设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
加快打造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跨境投资的主导力量,体现了一个国家对外投资的实力和水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际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应加快提升跨国公司创新要素投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提升中国企业在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商业模式等领域的影响力,打造一大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发挥全球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带动产业链共同“走出去”。
建立适应全球化高效运作的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未来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适应全球化高效运作的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一要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和市场干预措施,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明确大型国有跨国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导向;二要加强对外投资支撑体系建设,搭建知识和信息分享平台,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体系;三要加强对对外投资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的社会责任、文化建设等领域的指导和规范,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的信用和行为监控制度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化人才培育,加快发展对外投资的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境外投资平台建设;五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的自贸区网络建设和国际投资协定谈判,推动现有投资协定的升级,促进和保护企业对外投资。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