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物流与贸易 >> 正文

徐世长:“大质量监管”助力贸易便利化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徐世长 参加讨论

    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围绕贸易便利化和跨境商品质量监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机制优化与制度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10月24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全球发布了“全球质量溯源体系”2.0版。该体系通过发挥商品全价值链数据挖掘优势,将商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碎片化信息汇集整合,通过对跨境贸易商品的“身份识别”和“流向精准定位”,实现从单纯的口岸监管,转变为全链条闭环监管,扎实履行“为国家把关、为外贸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的责任,努力开创“品质中国”与“标准中国”双重升级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新局面。
    截至2017年2月底,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已涵盖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等贸易方式,覆盖全部进出口商品品类,共发码1832万,溯源商品货值达390亿美元;京东、天猫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主动申请加入工厂级溯源;171.2万人次进行溯源查询,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以及亚、欧、北美、澳4大洲。
    多元共建的社会性“共享”体系
    通过科学、优化的商品质量保障体系,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有助于消费者形成较为稳定的消费路径依赖,对于引领消费升级和宏观政策制定具有战略意义。该体系的建立将推动商品质量监管由单一部门监管,向政府、企业、消费者多元共建的社会性“共享”体系转变。
    第一,以“全产业链+生态化”的数据监测为基础,引领检验检疫工作实现“流程精准优化与价值深度挖掘”的新局面。一是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商品质量监测机制,增强信息的流通性和互动性,实现风险信息在各个业务部门共享。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实现物的关联以及主体与商品的关联,丰富监测数据的链条信息,提高风险监测体系的社会服务价值。
    第二,依据“风险分级+事中事后”的监测思路,提升风险评估的科学性,拓展后续监管的新功能。按照“正常布控、即决布控和直接放行”三种差异化通检机制,采取不同的作业手段,给予不同的管理政策,实现检验检疫效能的最大化。根据舆情监控反馈机制以及相关检验检疫程序,实现对负面清单规则库、识别机制规则库和风险应对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与持续优化。
    第三,以“微观主体+宏观行业”的多维度风险识别为保障,实现对外贸发展动态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精准预判。通过对商品品质、价格、物流相关链条以及发起人、干预人和体验人的资质监测信息分析,有利于对外贸发展状况进行微观洞察。通过对某个国家或区域一定时间内商品的整体质量、行业规律和变化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把握相应商品质量的风险特点和整体趋势。
    第四,以“网络化+智能化”的监测工具为依托,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采用对整体商品宏观监管的新模式,高效调配行政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全面守住安全底线,严密、高效、廉洁履行检验检疫部门的法定职能。二是实现对卫生、环保、安全以及贸易壁垒风险精准预警,提升企业应对能力,为产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三是实现优质商品和诚信企业快速通关,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合格商品和失信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不断压缩,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更加凸显。
    强化跨部门联动与集成式服务
    商品质量问题本身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策功能于一体。依托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大质量监管”,以商品质量作为合作交流的价值基础,其背后反映的是新形势下全面构建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努力与诉求。进一步深化检验检疫“大质量监管”改革,需要注重政策协同、技术进步、基础制度与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注重跨国协同监管。全球质量溯源体系从一开始便是开放的。其发展和完善的动力在于各国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建和共识。对于跨境商品而言,原产地国家需要接受和配合质量溯源体系,协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产品供给提供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制度约束。商品进口国同样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对入境商品的产业链信息进行布控和数据监测,并收集后续的交易、消费和反馈的市场信息,从而建立强大的商品质量溯源数据库。
    第二,强化跨部门联动监管与集成式服务。打造生态化的商品质量溯源体系,推动大质量监管和质量安全社会共治,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监管。例如,在跨境商品出入境层面需要打造“关检”一体化的监管模式,着眼贸易便利化;优质企业层面给予快速放行,便捷通关。当前,广东检验检疫局探索形成了以“三种模式”、“三个体系”为核心的业务改革总体思路,实现了以合格假定为核心的出口监管模式、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进口监管模式和以便利化为核心的检验检疫口岸通关放行模式。集成式的检验检疫工作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了质量安全、国门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第三,优化布局“大数据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大数据思维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为大质量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优化布局“大数据检验检疫”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商品质量溯源从生产到消亡所产生的“数据池”是技术基础;保持商品价值链传递全过程中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是制度基础;根据舆情监控机制反馈以及相关检验检疫程序,实现对负面清单规则库、识别机制规则库和风险应对数据库的实时更新与持续优化是机制基础;实现对卫生、环保、安全以及贸易壁垒风险精准预警,提升企业应对能力,为产品、企业和产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是风险控制基础。
    第四,培育“检验检疫+”新型商业模式。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抓手,开展基于检验检疫认证结论为基础的跨行业、跨部门、交叉性产品设计,有利于更好发挥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数据池”功能。以“溯源金融服务”为例,优质的商品质量记录可以转化为优质的企业诚信档案,从而突破了以往需要实体产品作为担保抵押的融资模式瓶颈,真正实现对“无形资产—信用记录”的价值评估。以“跨境商品质量溯源”为例,一家保持优良信用记录和产品质量记录的国外企业,在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优质经营报告基础上,将有望获得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
    全球质量溯源体系是一个开放、共建、共赢与共识的平台,是链接国内外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增值服务部门的大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贸易方式将更加便捷、贸易制度将更为公平、贸易环境将更趋优化。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Tags:徐世长:“大质量监管”助力贸易便利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