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炼: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时报》消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期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然而人们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着不同的理解。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炼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从金融功能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各种类型的金融功能分别对应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同方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的金融功能可能存在着差异。近年来支付系统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革给经济增长尤其是经济模式创新带来的动力远远超过“小微企业融资”等传统金融功能上的努力。
记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发挥金融的哪些核心功能?
程炼:目前实体经济的转型过程将是经济运行“精益化”的过程,由于不再有出口或固定资产投资这样简单明确的需求导向,国民经济必须依靠内部的市场机制来创造需求并引导资源为之提供供给,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各个产业及企业对于市场条件和价格信号将更为敏感,其对于金融服务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将大幅提升,金融在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将由储蓄动员和资金配置变得更为丰富和多元化。
在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中,金融是市场机制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市场经济自我维持的运转而言,便利的交易方式(如支付清算体系)、对未来需求信息的披露(如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手段(如保险与对冲交易)、资金成本信号(如利率、汇率)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如股票市场)都需要金融体系的参与。在金融管制条件下,这些金融功能有相当部分被政府指令所替代,它的相应代价则是资源配置的扭曲和经济体系中风险的积累。在经济体处于“赶超”阶段时,通过对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模仿,这种政府指令对市场机制的替代显得问题不大甚至更有效率,然而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不再像以往那样有明确的生产和投资方向时,试图由政府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就不再可行,甚至会导致巨大的宏观经济风险,这也是我国当前实体经济转型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功能全面的金融体系。在新的历史阶段,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即在于发挥金融体系在支付清算、价格发现、风险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功能,在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的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发挥金融对于实体经济创新的支持作用,它主要体现在支付、定价、激励、保险等几种基本功能上。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跟随的阶段,必须要依靠试错性的创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这些创新性的经济活动,金融体系的作用不是像以往那样通过政策来提高创业活动的资金可得性,而是通过金融体系的改革创造一个有效率的“试验场”,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发挥筛选创新的功能并协助将合适的创新顺畅地扩展到整个实体经济中。在这个体系中,“帮助创新项目获得资金”只是环节之一,而其他重要的环节包括“如何使人们愿意进行创新,即使其中有很大风险”,“如何将对社会有益的创新筛选出来”,“如何确保创新者愿意并且能够将创意交给能够更好发展其项目的人”等,这其中金融的作用是全方位的。
记者:相对于新阶段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你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程炼:虽然经过3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转型的金融需求,它却仍然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远未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为主导,金融市场发育极不完全。如果这种金融结构是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所形成的,那么它本身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实际上,除了历史惯性之外,这种市场结构主要是金融市场的进入管制与资金价格管制的结果,这就使金融体系中的竞争与创新动力不足。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组织和长期交易关系降低信息成本,同时由于银行享有较为稳定的息差收益,它们通常不会进行高风险的金融活动,这也降低了金融风险。但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灵活性与创新,同时银行拥有的优势市场地位也使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难以保障自己的收益和进行多元化选择。
其次是对资金价格的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利率对于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它也是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驱动力量。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尤其是存贷款利率,都处于管制状态下。这种利率管制已经给金融市场的发育带来了不利影响,只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由大型银行主导,并且长期以来有着较为丰富的资金来源,才没有给金融运行带来太大的抑制效应。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发展模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功能也由原来的资金筹集和配给向市场支持方向转换,这些金融活动对于利率更为敏感,其效率也更依赖于富有弹性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已经势在必行。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使得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即便如此,我国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建设仍有相当路程要走,尤其是形成被市场认可的基准利率,如国债收益率曲线,更有赖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
第三是金融市场的进入管制。出于金融稳定等方面的考虑,我国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开放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并且更多地着眼于资金而非机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这将造成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记者:你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是什么?
程炼: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展开的,截至2015年1月30日,其累计批准额度为679.75亿美元,涉及262家境外机构。以“引进资金”为导向的QFII机制便于监管当局对跨境资金流动及其境内投资行为的控制,因此是一种较好的金融市场开放过渡措施。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受限于额度规模之外,这种投资机制着眼于境外资金的引入,但对于引进国外先进金融技术与金融创新则帮助不大,也难以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因此与金融市场开放的真正要旨有着相当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QFII的规模非常有限,其实际利用率却并不高,以致于有境外投资机构放弃QFII资格。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与单纯着眼于资金的开放方式之间的潜在冲突,即由于可交易的金融产品种类不足,使得外部资金缺乏投资对象。在以粗放型经济为服务对象的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中,这样的特征很常见,也不会暴露出太大问题,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后,更为精细化的集约生产方式也要求更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来加以配合,同时金融市场也需要以更为丰富的金融产品来吸引投资者,这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不足就可能成为一个现实瓶颈。
鉴于QFII制度的缺点,在金融市场的开放中转变思路,由“引进资金”转为“引进机构”,引入更多类型的金融主体,推动金融创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毕竟,金融机构才是投资与经营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金融机构与市场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实际接触,才能够产生更有效的模仿与竞争效应,促进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尤其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而言,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改变银行主导的市场结构和信贷主导的产品结构,而境外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和资金的进入无疑可以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
记者:金融中心是各种金融业务、金融交易和金融机构汇集地,也是汇集、调度和配置金融资源的中枢。你怎样看待金融中心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程炼:金融中心指的是大量金融活动集中的地理区域,它通常是某个城市,但也可能是城市范围内的一个特定地点。金融中心能够有效地促进本地、周边地区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与经济发展,其功能尤其表现在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促进金融及相关产业发展,对于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等等。目前我国金融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2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经有超过200个提出了建设全国或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在长三角地区,除上海之外,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都纷纷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并且将其主要的辐射范围定位在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热潮有其多重背景。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随着传统的以外贸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遇挫,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在新动力。同时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及信息、资金条件,为本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从而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其次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带来了许多新的金融形式,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它们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市场建设的活跃力量,可以有效解决地区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再次,区域金融服务中心除了会直接促进本地区金融产业之外,还会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与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促进金融业相关的产业,如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通讯产业、信息媒体产业等的发展。
纵观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其中有着许多的相似特征。首先是都将上海的综合金融中心地位作为本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由于巨大的经济与金融实力差距,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很难就综合性金融中心的地位与其展开竞争。在大多部分情况下,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只能被作为一个本地区金融发展战略的既定约束条件。因此在其他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择适当的细分市场,在总体的合作框架下进行差异化竞争。其次是都强调金融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这种产融结合一方面是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金融发展起点较低的情况下,直接建设金融中心存在较大困难,通过与实体产业的结合推动相应金融业务的发展是更为可行的路径。再次,都定位于承接中继型金融中心,明确地将自己界定为上海这一综合性金融中心的承接点与中继站,与之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金融中心圈,在壮大自身实力和练足内功之后,再逐步将自己的影响力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以便创造条件向今后更大、更强、更高的金融中心目标挺进。
Tags:程炼:从金融功能的角度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