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把握支付清算创新趋势

http://www.newdu.com 2018/3/6 《中国金融》2015年第10期 杨涛 程炼 参加讨论

    支付清算理论与宏观经济关联日趋密切
    当前,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支付清算体系的理论与政策研究。目前,与其在现实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相称,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也逐渐走到了学术前沿。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支付经济学,就旨在研究支付过程的交换机制,包括代理人完成支付使用的支付工具,及金融中介在支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这些学术探索正好契合了各国监管部门的需求,如欧央行主导成立了支付经济学研究小组(Payment Economics Network),旨在使支付清算研究与政策制定更好地结合起来。美联储在2015年初发布了题为《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U.S. Payment System》的报告,并且正在构建两个工作小组,分别着力研究和推动美国支付体系的效率与安全。实际上,支付清算领域研究已经从过去货币和信用文献列车中的一小节“隔离车厢”,逐渐成为蕴含丰富的理论、方法创新前景的学术“富矿”。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看,支付清算体系日益积累的数据与信息,对于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例如,2014年我国的支付清算业务快速增长,尤其新兴的移动支付等业务更是如此。与此同时,当年的支付清算平均每笔交易规模保持了下降的总体趋势,而单位结算账户在银行结算账户中所占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反映了新兴的快捷支付方式的普及对于小额非现金支付活动和个人银行账户使用所起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支付技术的发展,这一趋势仍将在未来数年内继续。再如,随着现代生产链条的不断迂回化和金融体系的复杂化,创造同样数量的GDP,现在需要比过去更多的支付活动。在2007~2014年期间,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与GDP之比的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第4季度,为16.51,而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第1季度,为32.77;支付系统业务规模与GDP之比的最小值同样出现在2008年第4季度,为25.50,而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第2季度,为59.46。
    首先,通过多角度的数量分析可以看到,支付清算体系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有丰富的关联,尤其是与GDP、CPI、PPI等。例如,就名义GDP来看,一方面从非现金支付工具看,研究发现名义GDP的季度同比增长率与滞后2期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增长率显著相关,后者能够解释GDP增长率波动的近50%,这就使得非现金支付工具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体到不同支付方式来看,除了汇兑等支付方式与GDP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之外,票据与银行卡同GDP增长率都有很强的相关性。尤其是银行卡,其滞后2期的同比增长率可以解释GDP季度同比增长率波动的70%以上,拟合优度远远超过总体非现金支付工具。另一方面从支付系统看,大部分支付系统业务都与名义GDP的同比增长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不过其中拟合优度最高的则是行内支付系统,它在显著性与拟和优度上都要高于支付系统总体业务规模的拟合效果。其次,就真实GDP来看,在其季度同比增长率与总体非现金支付工具规模增长率之间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相关关系。不过在更具体的非现金支付工具种类上,课题组发现票据与信用卡同真实GDP相关。另一方面,不同于非现金支付工具,支付系统业务与真实GDP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卡跨行支付业务,它与真实GDP之间的相关性并不体现在当期,而是滞后1期,并且其相关性在显著性与拟合优度上也大大超出其他支付系统业务。再次,就CPI和PPI来看,一方面,CPI与非现金支付工具其滞后2期的业务金额显著相关,后者能够解释CPI增长率波动的超过70%。其中,银行卡和汇兑等其他方式同CPI变化率的关系显著,并且时滞都是两个季度。同时,滞后1期的支付系统业务增长率可以解释CPI季度同比增长率约一半的波动。另一方面,滞后2期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增长率与PPI季度同比增长率显著相关,并且能够解释后者约一半的波动,其中,银行卡支付增长率可以解释PPI增长率三分之二的波动。同时,滞后2期的支付系统业务增长率与PPI季度同比增长率显著相关,并且能够解释后者60%的波动。
    支付清算领域拥有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理论问题
    首先,从全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对构建高效、规范、透明、系统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十分重视,而支付清算就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部件。目前,PFMI已经成为指导各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以及交易数据库等。虽然各国对PFMI的落实执行进度不尽相同,同时体现在本国法律、法规、政策中的具体要求也存有差异,但各国均在朝着完整、一致遵守PFMI的方向在努力,这体现了危机后各国在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以及金融监管的思路上存在某种共识。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标准及加强其作用,实际上是在强化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机制。当前我国依照PFMI原则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和平稳运行,有利于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可为进一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改革而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对于PFMI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焦点问题。
    其次,从我国的情况看,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货币国际化背景下的支付清算体系变革。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人们对国际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研究文献也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支付清算体系发展值得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近两年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热点问题,引发了国内学术界的一波互联网金融研究热潮。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支付清算体系的冲击是深远的,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是从支付清算领域发端的。
    当然需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全球支付清算体系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但国内外研究基础的普遍薄弱,促使我们仍然需要从基本问题入手。例如:在学科建设层面,研究方法的专业和规范、基本学术概念的标准化,以及与本身就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的对接,都是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在政策实践层面,除了各方聚焦的支付清算组织与产品之外,推动支付法律法规建设和加强市场化前提下的支付服务消费者保护,则是在行业“喧嚣”之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把握支付清算创新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