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吕薇:着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http://www.newdu.com 2018/3/6 中国经济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开局“十三五”权威访谈(3)
    本报记者 潘英丽
    在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以及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是什么?如何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 入转型期,哪些方面需要转换发展动力?2016年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动力转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 时,就上述问题作出解答。
    新形势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在扩展
    中国经济时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看到,“创新”位于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国家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这次的“创新”有哪些新的内容?
    吕薇:新形势下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也在扩展。其中,从科技创新延伸到了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产组织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突破了科技界 限,围绕创新的各环节形成一整套推动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现了创新政策和改革的综合性。另外,体制改革从突出科技体制改革延伸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体现了 体制机制改革的系统性;创新政策从侧重于科技政策,扩展到了根据创新发展的需要形成科技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教育政策、人 才政策、中小企业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相关政策密切配合所构成的综合政策体系。同时,在资源配置方面,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将科技与经济更紧密地结合起 来,重点突破了从创意、研究开发到成果转化成产业的瓶颈。在制度建设上,加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使创新的动力从 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转向自下而上的自觉行动。
    中国经济时报: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期间,哪些条件需要实现转型创新?
    吕薇:转型发展的核心就是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总体来看,就是要以创新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转型首先就是提高要素生产率,要由原先 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创新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其次是制造业的价值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一方面中国要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 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高价值的环节延伸,另一方面是依靠产业技术创新进入到产品、服务等更高价值的产业中去。目前,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处于追赶和创新 相结合的升级阶段,产业技术从模仿、跟随到追赶和赶超的过程中,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同行业的前沿,一些行业的排头兵已经开始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从而增加技 术引进“搭便车”的难度。因此,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创新驱动发展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吕薇:总体看,将重点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调动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2016年将从六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施激励 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完善法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诚信制度建设,以保护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公开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形成各类技 术路线和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发挥市场机制引导技术创新的作用。三是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适应创新链条各环节的 融资需要。四是力推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五是加强鼓励创新的需求政策。拥有巨大的市场是我国 创新的重要优势,通过完善标准体系、严格统一执法标准和政府采购政策,打通创新产品、技术和服务进入市场的通道,使创新企业能够在市场上获利。六是改进人 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用人单位和市场评价创新人才的机制,落实股权激励机制,培育敢于探索、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
    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2016年以及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什么?重点将放在哪些方面?
    吕薇:比如制造强国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以及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等方面,国家都有具体的战略部署。
    重点将放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调动和激发起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这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里,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八个方面和30个领域的顶层设计,制定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的制度安排、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提高各类 创新主体的能力、动力和活力。
    中国经济时报:能否具体介绍下实施细则?
    吕薇:我主要从制造业、大众创新万众创新、促 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培育特色区域的创新体系,这四个方面来谈。制造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如果没有制造业就很难发挥和形成技 术创新的优势。我国目前虽然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在新的国 际国内大背景下,制造业不进则退,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强国战略十年行动纲领,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 争力,明确了以制造业创新为中心,工业强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的五个抓手,培育制造业的新优势。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仍 有较大潜在竞争优势。比如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市场等。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 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和提高劳动生 产率,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优势,最终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
    大众 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则是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重要引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面临的机遇是,创业的政策环境变得更好了,劳动力素质更高 了,商事制度改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利用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面临的挑战是,要素成本提高了,一些传统领域以及产能过剩、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因此必须根据市 场需求,选择创业方向和提高创业效率,向小、精、特、专的方向发展,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因此,在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浪潮中,应以创新带动创业为重点,培育新 兴产业和新增长点,同时促进就业。而传统行业的创业也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开拓新的需求,提高竞争力。政府将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坚持依法 平等保护产权,建立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公平获得生产要素的竞争环境,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诚信体系建设,降低创业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建立 鼓励探索、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方面,将加大对人的激励机制,促进科 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新链条包括从创意、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应用和开拓市场的全过程。由于各环节的市场化程度和风险不同,市场和政府作用也不相 同。比如,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社会效益较大,要更多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产业化重点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处于创新链条中端的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的 科研成果转化,是产业化的薄弱环节,需要多管齐下,包括加强研究成果转化,以及技术转移的平台机制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特别是政府资助形成的科 技成果的产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方面,增大了研究团队和发明人的激励,鼓励建立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专业服务和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激励和引导,发挥资本市场对成果转化的作用。
    另外就是因地制宜地培育特色区域的创新体系。由于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 创新资源差距较大,面对不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分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显得十分必要。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体 系。比如,2009年起我国就相继开展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国家级自主创新综合示范区、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深圳、天津、苏南 等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相关部委的各类创新城市试点。去年9月出台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在京津冀、上海、江苏、安 徽、四川和武汉、陕西、沈阳等地区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点,目的就在于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方面,使一些区域在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 广,打造一批区域创新中心。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各地深化改革开放,改善创新环境和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它的实施路径将更加系统和多样化,调动和激发起全社会的创新积极性。在2016年的开局之年,重点放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Tags:吕薇:着力于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