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风险居首位 主持人: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对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在上升。有人认为防风险将是2016年的首要任务,各位如何看?另外,请各位专家预测一下,2016年全年M2和货币信贷的目标可能在什么水平?
温彬:防范系统性风险将是央行的首要任务。从国际上看,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会有3次左右加息,如果加息的步伐明显超过市场预期,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并对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贬值形成压力。从国内来看,部分领域的金融风险仍不容忽视。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作为短期需求管理手段,货币政策在支持全年经济增长稳中求进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下滑,企业、地方政府杠杆较高,在货币政策转型期间要注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
2015年底,央行推出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对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的升级。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并适应资产多元化的趋势。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金融监管框架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金融监管的核心是微观审慎监管,其主要目标是维护微观个体机构的稳健,但客观上也容易忽略微观监管的宏观影响,从而有可能使得原有货币政策框架与微观审慎监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政策管理空白。弥补监管空白的重要方法,便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我认为,2016年全年M2增速应该在13%左右,信贷规模在12万亿元左右。
曾刚:未来如何加强对金融市场全图景的监测和关注非常重要。2015年以来,金融市场的波动较大,风险也更加复杂。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去产能、降杠杆,客观加大了企业违约风险。就金融市场而言,跨市场的产品和交易越来越多,潜在的风险更复杂也更多。在汇改继续推进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这就对央行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增多,可接受的资产也在拓展,已经建立起了全面的供血机制,如SLF、MLF、PSL等,这些工具长短结合,还能定向提供流动性,使得央行针对“毛细血管”都有供血的能力,这就大大降低了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几率。
对于近期央行推出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市场也有很多的解读。推出这一体系的背景是,目前金融市场有很多跨市场交易,资产也更为多元化,很多资产都以受益权的方式出现。这使得以前只盯住信贷的合意贷款,已经不能反映银行体系真实债务扩展的规模。因此,需要扩张合意贷款盯住的资产范围,把其他资产也列入,才能有效控制资产规模。总的来说,这是适应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调整,并且这一调整是相当有必要的,是对货币政策的完善。也是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监管层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银行的信用扩展状况,另一方面对货币政策的指定和执行而言,也能提高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至于2016年全年M2和货币信贷的目标,可能与2015年水平差不多。
连平:在我看来,2016年M2增速13%左右,全年新增人民币信贷在14.3万亿元左右。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