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新兴产业应走科技创新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 王军锋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推进新兴产业,依靠体制变革和技术创新,充分释放创新驱动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协同动力,围绕这个主线,建立“企业-产业-政府”联动机制;选择“产业主导力、产业成长力、产业创新力、产业需求力、产业生态力”五大基准;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模式,推进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创新驱动、实现科学技术发展。
    关 键 词:新兴产业 科技 发展
    作者简历:王军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演变产业,是指随着新技术突破、新应用兴起而出现的新兴部门或行业,它是新兴科技与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电子信息新产业、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为八大新兴产业。围绕《规划》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支撑作用,构建以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和园区产业基地为载体,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速新兴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创新驱动中实现科学技术进步。
    新兴产业从经济学角度看,很重要一点就是充分释放创新驱动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协同动力。据调研显示:一是骨干企业偏少偏弱,产业附加值不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二是部分领域处于孕育期,产业层次低,存在“高端产业、低端环节”趋势;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少,科技与人才能力不强;四是公共平台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培育尚需加强;五是各地出现新同质化、重复建设或新的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许多政策服务“瓶颈”函待解决;六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领导“拍脑袋”穿新鞋走老路,技术“空心化”,借机“圈地”现象日益抬头,个别地方搞政绩,利用政府“有形的手”走形式之路。
    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关键是要遵循发展规律,着眼发展新兴产业,推出具有“同发优势”乃至“先发优势”的“中国创造”成果,打造具有自主创新价值、具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集群。一要把握主攻方向,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上求突破;二要紧扣科技投入产出问题,在提高科技创新绩效上求突破;三要紧扣产学研用结合问题,在推进企业主导协同创新上求突破;四是紧扣科技成果考核评价问题,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求突破;五是紧扣科技体制机制问题,在激发创新活力上求突破。同时,选择“产业主导力、产业成长力、产业创新力、产业需求力、产业生态力”作为突破基准;建立“企业一产业一政府”联动机制作为创新体系,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路径模式,推进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创新驱动、实现科学发展。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创新体系的载体,走科技发展之路,也是加快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围绕这个主轴,采取五大对策、六大措施。
    所谓“五大对策”即是:
    一是完善新兴产业链。处于成长阶段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电子信息新产业、海洋高技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正进入产业化发展向规模化发展跨越的关键时期,发展路径应围绕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等方面选择;处于孕育阶段的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正进入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发展路径应围绕关键技术研发、市场应用推广、产业化步伐加快、政府投入主导等方面选择。
    二是建立“企业一产业一政府”联动创新机制。首先,建立和完善新兴技术选择培育发展模式,评估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遵循新兴技术产业化规律培育新兴产业;其次,建立和完善成熟技术集群发展模式,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规律,构造完整的产业链并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再次建立和完善传统产业创新升级发展模式,在传统优势产业价值链上游环节或新生产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发展,从而转化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实施企业成长路线图,建立企业全要素创新管理体系:包括文化、制度、管理、战略(涉及企业内外所有利益相关者全员合作与参与创新;整条价值链协同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涉及全时、全球化、全流程创新等全时空维度的立体化持续创新和所有创新要素在时空范围和全员参与背景下的协同创新)即“三全一协同”全面创新管理体系。
    四是完善新兴产业创新体系。第一,以企业为创新网络节点,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内新技术的产生;第二,以产业链为基础,使产业内具有相关业务和互补业务节点组成水平创新链,具有投入产出关系的上、中、下游节点组成垂直创新链,推动产业内新技术转移和扩散;第三,水平创新链、垂直创新链与外围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共同形成产业创新网络,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重要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完善产业“投入一产出一效益”创新机制,从三个维度践行其运行机理。
    所谓“六大措施”即是:
    其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市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做好新兴产业总体规划体系。二是积极培育市场扩大新兴产业需求。三是重点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四是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其二,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一是建立示范点,推动新兴产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路径选择科技投入方式。三是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四是加强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
    其三,完善政策发展体系:一是完善财政支持,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强化土地与税收政策,完善发展环境。三是加强金融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加快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五是引领国内本土化企业“内涵潜力”提升。
    其四,创新竞争考核机制,完善新兴产业发展制度保障:一是建立企业主动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二是加强组织实施,推进综合配套机制。三是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四是建立新兴产业成长力统计、评估和考核指标体系。
    其五,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一是构建和完善新兴产业人才平台。二是加快新兴产业人才的引进和自行培养。三是完善新兴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其六,发挥现实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培育新型优势,把改革红利、内需潜力、创新活力叠加起来,充分运用政府“看得见的手”与价值规律“看不见的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打造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的升级版。
    参考文献:
    [1]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7)
    [2]骆祖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3]郭连强.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新动态及评论[J].社会科学辑刊,2011(1)
    [4]张嵎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11(4)
    [5]朱瑞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特征、制度障碍与机制创新[J].社会科学,2011(5)

Tags:新兴产业应走科技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