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开放经济体面临的三类系统性风险:文献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 赵静 王宇…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与对外部门的角度来梳理开放经济体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指出私人部门的金融脆弱性、公共部门债务高企与对外部门面临的国际收支冲击,是开放经济体面临的三类最重要风险。更进一步地,本文从金融机构脆弱性、私人部门杠杆率与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角度梳理了私人部门金融脆弱性;从公共部门债务危机、政府救助导致的债务转移以及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金融体系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公共部门债务问题;从国际收支失衡、短期资本流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与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联动等角度讨论了对外部门的国际收支冲击。不同部门的金融脆弱性会相互传导,并不必然遵循确定的传导顺序。不同经济体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的排列组合不同,这就使得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传导顺序与影响大小迥异。
    关键词:开放经济体  系统性风险  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  对外部门
    一、引言: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系统性风险一般只是作为一个政策的关注而非主要措施,即使在东亚金融危机等区域性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风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将危机反思的重点倾向于危机产生的根源,比如货币错配、期限错配等。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金融机构之间与金融市场之间相互关联的增强,金融风险对经济体产生冲击的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本轮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巨大的危机发生在金融制度最为完善的美国,为此,学术界和政策界对系统性风险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并认为系统性风险处置是未来金融体系管理政策目标的核心。
    国际清算银行(2001,2009)等对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和防范做出了基础性研究,并率先区分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欧洲央行(2000)早期也对系统性风险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监管当局,比如美联储(Bernanke,2008)、英格兰银行(2009)和IMF(2010)等国际组织加强了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和政策应对,Goodhart(2009)等学者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也逐步加深,基于系统性风险研究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也不断完善。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尚没有达成广泛共识的定义。BIS关于系统性风险的分析得到了较大范围内的认同。BIS(2001,2009)认为,系统性风险则是一种内生性风险,是指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对金融体系本身以及实体经济所造成的冲击。BIS还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个视角来认识分析系统性风险。针对系统性风险的根源分析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两类视角来看待系统性风险:一是事件冲击视角,二是演化视角。
    ……
    二、私人部门的系统性风险: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的健康对一国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因为它们极其脆弱,而且它们对整个经济而言十分重要,与其他部门联系紧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感染到其他行业(Davis,1995)。
    Minsky(1982)最早提出了“金融脆弱性假说”的分析框架。他指出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随着后来学者们对金融脆弱性研究的深入,其概念逐渐拓展到更广义的金融范畴,可以泛指一切融资领域的风险积聚。不同于Minsky(1982)从银行角度出发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Kregel(1997)从企业角度来研究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我们结合上述两条研究路径和其他的代表性研究,将引发金融脆弱性的来源分为金融机构脆弱性、私人部门高杠杆率和金融市场脆弱性三个方面。 ……
    三、公共部门的系统性风险:高主权债务
    我们将从公共部门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由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的传导,以及一国主权信用等级下降对该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梳理公共部门的系统性风险。
    ……
    四、对外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国际收支冲击
    对外部门的系统性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国际收支失衡、短期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而由其引发的货币危机也可能使得表现为其他形式的金融危机(例如银行危机)进一步恶化。
    ……
    【PDF全文阅读】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研究室国际投资研究系列(IIS)讨论稿,2014年6月9日;本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www.iwep.org.cn)提供]

Tags:开放经济体面临的三类系统性风险: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