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蔡昉:寄希望于“改革红利”延缓经济增长的下行

http://www.newdu.com 2018/3/15 《经济学动态》杂志社 佚名 参加讨论

    2015年4月18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办第二十三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等作为特别来宾就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一话题进行了共同探讨。蔡昉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保持乐观,但建议需要重视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同时进行相应改革。全文如下:
    蔡昉:寄希望于“改革红利”延缓经济增长的下行
    2015年4月18日 来源:《中国网》
    2015年第一季度,在地产新政策等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背后,不难感受到经济增长的一丝凉意。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于4月18日举办第二十三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就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一话题邀请众多专家共同探讨,碰撞思想的火花、分析问题的脉络,提出相应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下滑趋势保持乐观,但建议需要重视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同时进行相应改革。
    经济增长下滑需重视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问题
    蔡昉认为,论坛所讨论的题目“见底了吗”,是一个经典的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周期问题,所以自然会问“这个周期是不是到了最低点,可以往回走了?”但是,宏观经济学在周期问题之外还研究一个问题,即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这也是宏观经济学重要而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在回答周期性问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也就是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蔡昉提出,从2012年开始,第一次经济增长速度不再保8%了,而是一直在7%上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央对经济增长的减速做了一个“三期叠加”的概括:这是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这“三期叠加”,即换挡期、调整期和阵痛期都是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蔡昉强调,今天经济增长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结构问题,而不仅仅是周期问题。经济周期总是要出现的,各种外部的因素以及自身需求的冲击,总会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潜在增长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周期,也就是下行的趋势。
    对于“总会出现”的周期性问题,蔡昉认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为通货膨胀,上升周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下行周期可能会导致周期性失业;二是表现为上述两者之间的交替出现。
    现在是否有通货膨胀?蔡昉认为是没有的。去年通货膨胀率为2%,今年前三个月是1.4%。很显然,没有出现任何通货膨胀。是否有周期性的失业问题?答案也是否定的。去年到今年,基本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1%,从2002年以来平均水平基本是一致的。企业还反应有招工难问题,工资持续上涨的现象也在不断发生。所以很显然,现在并没有在三期叠加之外出现第四期,也就是周期性下行。目前看来,第四期是没有的。
    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与其保持一致
    为什么经济增长下行,却没有出现失业现象?蔡昉认为,原因在于现今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是一致的。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特别是劳动力的供给以及生产率的提高,由它决定的潜在增长率本身是下行的。而实际增长率与其相适应,所以并没有出现周期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潜在增长率的下行?蔡昉表示,总的来说是因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
    2010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就呈下行趋势。新成长劳动力也好,甚至新毕业的各个领域的学生也好,要么已经达到峰值,现处于下行阶段;要么是即将达到峰值。经济活动人口到2017年会达到峰值,之后也会绝对减少。这个因素会影响到多个方面:
    第一,会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第二,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供给。蔡昉认为,这两个影响对于改善劳动力存量并没有正面的效果。第三,会导致资本报酬递减的现象,投资回报率是要下降的。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放慢了。将来甚至有可能停下来,资源配置会减弱。所有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就会导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建议:通过改革延缓减速
    从总的判断来说,在2012年之前,总体上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在十二五时期,就是今天所在的期间是7.6%,过去这几年就是这个水平。到“十三五”如果还依靠原来这些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进步速度,只能降到6.2%。因此从结构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没有见底。
    潜在增长率是否就这样降下去?蔡昉表达了乐观。从目前来看,影响劳动力供给、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因此,通过改革可以扩大劳动力供给。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让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直到退休,以及进行提高生产率的鼓励竞争的改革。这些改革可以带来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蔡昉做出模拟,如果相应的改革都能够到位、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说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全要素生产速度加快、生育率提高,这些都可以对未来产生一个正面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如果这些好的改革加在一起,带来的改革红利可以达到1-2%,因此潜在增长率降到6%多一点。如果真正能够把1-2个百分点改革红利加上去,其实和林毅夫老师提到的8%也就差不多了。
    蔡昉做出总结,或许改革是一步一步释放的,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把改革红利都释放出来。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在经济增长加速过程中,延缓减速、保持中高速。
    (原文见《中国网》2015年4月18日)
    关键词:蔡昉 改革红利 经济增长 减速 下行
    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5-04/18/content_35357265.htm
    

Tags:蔡昉,寄希望于“改革红利”延缓经济增长的下行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