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新民营经济,新在哪

http://www.newdu.com 2018/3/22 大众日报 刘晓宁 参加讨论

作者: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山东省民营经济较为“传统”:大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小企业绝大多数仍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推动民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是山东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8%;民间投资达到4.2万亿元,是广东省的1.8倍、江苏省的1.2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8%,较全国高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16和7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山东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占比不高,且平均规模较小。以2016年为例,山东私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71.3%,分别比浙江、江苏低16.2和11.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户均注册资本(金)仅相当于广东的56.9%、江苏的60.2%和浙江的67.8%。二是民营经济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高。“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山东入围57家,浙江、江苏和广东分别入围119家、82家和60家,其中山东入围企业属于六大传统产业(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的占到了40家,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占到78.1%和71.9%,比重偏高。三是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山东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超过70%,同时绝大部分小型民营企业依然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创新观念不强,品牌意识落后。
    民营经济占据山东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推动民营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山东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
    具体来说,我们应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载体、新市场、新环境、新支撑、新体制等九个方面,推动山东新民营经济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新技术:推动民企技术创新,加大研发转化力度
    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研发支持,推动更多“山东创造”、“山东设计”、“山东标准”涌现。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支持民营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支持民营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前期研发活动的支持。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外部引进、联建共建、整合提升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重点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量子技术、纳米科技、空天海洋、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规划建设全省统一的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网络和重大创新平台。四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推进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改革,强化技术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重。
    新产业: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培育新民营经济的核心抓手。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等技术,改造提升零售、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陶瓷制品等山东民营经济传统优势行业,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引进,强化“补链强链”,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重视产业发展低碳化,促进能源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加快淘汰民营领域落后过剩产能,重点淘汰冶炼、造纸、水泥、制革、化工、化纤、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领域的中小企业。
    新业态:推动新型业态培育,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针对新技术发展应用趋势及其衍生出的新环节,培育民营经济领域具有多元化定制化特征的新业态。
    一是推动“互联网+传统制造业”的新业态培育。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众包研发设计、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发展。二是推动“互联网+传统服务业”的新业态培育。支持生活服务类企业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植基于互联网的餐饮、住宿、交通、旅游、金融、教育、医疗健康等分享经济新业态。三是推动“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的新业态培育。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和应用,重点培育平台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发展。四是推动“农业+互联网+服务业”的新业态培育。塑造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农业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控制,促进农业生产与采摘观光、文化传承、健康养老、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
    新模式:发展平台型经济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企业组织管理趋向模块化、生产经营趋向虚拟化,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其中,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平台型经济模式成为重要的创新方向。
    一是发挥电商平台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资源,提升企业精准营销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新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二是发挥共享平台作用。鼓励汽车、房产、餐饮、家政、旅游、医疗、交易等生活服务消费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共享医疗健康、共享技能服务等共享经济。三是发挥“双创”平台作用。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建设“双创”服务平台,为小微民营企业提供数据信息、研究开发、组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源和服务。
    新载体:推动集聚载体建设,汇集高端生产要素
    加快各种类型的空间载体建设,为新民营经济发展汇集高端生产要素。
    一是建设一批新民营经济的培育载体。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重点建设创客空间、创业苗圃、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鼓励各类创新型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创意园等园区开展合作。二是打造一批新民营经济创新集聚区。依托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等现有优势园区,打造一批新民营经济创新基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服务平台等载体资源,探索形成新民营经济创新集聚区域。三是建设一批新民营经济示范引领区。发挥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重点支持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科技化等特征的民营企业发展,打造新民营经济领军示范企业;通过重点领域和重点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形成具有良好生态的新民营经济体系。
    新市场:引导民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空间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一是拓展民营企业多元出口市场。继续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加境外展会、建设境外办事处、申请境外专利、注册境外商标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提升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效益和水平。引导省内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优势民营企业向境外转移优势产能,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鼓励民营企业到资源富集国家和地区建设境外资源基地、并购实体经济、设立研发机构、建立营销渠道等。三是提高对外经贸合作服务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建立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海外仓,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落实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建立以备案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在外汇管理、金融服务、人员出入境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放宽限制。
    新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
    一是放宽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探索制订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外项目实行备案管理。二是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构建全省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用地指标向民营经济创业基地、创新平台等倾斜;加大用电、用气、用热价格改革,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用能成本;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全面公开的收费目录清单体系。三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审批中存在的互为前置、权责脱节、多重审批等问题,建立完善并联审批机制;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集中办公的特点,放宽住所登记条件,企业注册登记允许“一址多照”或“一照多址”。
    新支撑:推动精准分类施策,强化政策支撑引导
    根据新民营经济不同行业不同模式的发展特点,制订既接轨国际又适合国情省情的分类政策。
    一是完善民营经济新产品新服务推广应用的政策。编制《山东省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促进创新产品市场化;落实“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二是完善新民营经济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强化支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尽快培养一批新民营经济领域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三是完善促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政策。继续扩大山东产业转型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创新型民营企业。四是强化新民营经济的产权保护政策。提高对民营企业的产权保护精度,进一步加强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新体制:鼓励民企参与混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民营资本活力和潜力。
    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产收购、产权受让、交叉持股、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参与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民企与国企共同设立新民营经济领域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优化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民营企业开展组织制度创新,将企业产权与家族财产划清界限,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鼓励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规范的企业战略决策、权利制衡和风险控制机制。

[1] [2] [3] 下一页

Tags:新民营经济,新在哪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