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霞:县域动能转换要避免三大误区
作者: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县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当前地方政府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冰火两重天”等三大误区。
随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冲锋号的全面吹响,各级都在抓紧落实,积极投身到这场事关山东长远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县域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许多地方政府在推进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困惑,例如:新动能究竟是什么?如何找到适合本地的新动能?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本地的新动能培育起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等等。
应该认识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与经济新常态是一脉相承的,是经济发展到“三期叠加”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困惑是正常的。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一场新旧思想转换,只有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真正把握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内涵、精髓,与县域实际做好结合文章,才能实现新旧动能无缝对接转换。当前,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对新动能认识不到位,“穿新鞋走老路”。
一些县域领导及干部群众对新旧动能转换有一定了解,但停留在较浅层、表面的认知上。新旧动能顺畅转换需要深刻认识、主动谋划、合力推动、形成氛围,如果思想认识没有真正到位,只是开开会,学习研究一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上面的形势没吃透,下面的情况没摸准,就不会产生培育新动能的真正自觉、寻到动能转换的有力举措。对新动能的“迷茫感”,将会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无力感”。部分县区在项目建设上还是惯于传统思维、依赖传统路径,感觉培育新动能没有抓手,无处下手。“口号喊得满天响,行动却是轻飘飘”,打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旗帜,却走着过去的传统老路,找不到、找不准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着力点。
仅看到新动能的局部表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动能包含影响经济发展的所有主要因素,新动能=新动力+新能力,是包括发展理念、目标导向、制度体系、驱动方式等在内的综合性、整体性工程。新动能的表现形式,包括质量效益型目标导向、创新型主体支撑、可持续制度引领、新兴高端产业发展、高级要素配置等内容,拥有新制度、新要素(包括新技术、新人才、新信息、新融资、新资源)、新市场、新产业形态(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新主体(包括新企业、新企业家、新居民、新平台)等。在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要以顶层设计、系统思维、协同方式统筹推进,不能以偏概全,片面理解。比如,将新技术、新产业理解为新动能的全部,仅仅看到企业搞了几样新技术、产业有了几个新业态就认为是做好新旧动能转换了,没有认识到新制度、新市场、新主体才是新动能的深层次内容;又比如,将大规模投资等旧动能当成新动能,没有认识到新动能的本质是质量与效率,旧动能强调高速粗放发展,新动能则强调集约高效高质发展。
对新旧动能的认识缺乏辩证思维,“冰火两重天”。
当前,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项目库、基金建设等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县域培育新动能、报送新项目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全力围绕“十强产业”精心谋划,这种干劲值得充分肯定。但有的地方,一看到本地相关产业没有进入“十强”,就感觉被忽视、被边缘化等。应该清醒看到,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蜂拥而上、拔苗助长地追求新动能,在新动能没有完全起来前,不能完全否定旧动能的作用。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县域经济处于新动能、旧动能“双轮驱动”阶段。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新供给有一个形成、扩张、成熟、老化的过程,不能盲目追求转换速度。“十强产业”对每个县域不具有普遍性,各地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有侧重、有选择地培育、发展、壮大。盲目地新上没有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项目,既会错失发展机遇,也会错配有效资源,搞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之,县域找到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正确路径,首先要进行思想大解放、理念大转变,形成新思路、新理念、新目标;其次要在吃透县域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把握经济和科技进步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找准新定位;第三要培育技术、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塑造创新型企业、个人、平台等新主体;第四要建立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制度,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最后要实施新工程,如实施创业者培育工程、企业家激励工程、企业助长工程、产业集群倡导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产业品牌塑造工程、政府服务改善工程等。
Tags:孙明霞,县域动能转换要避免三大误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