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透析所谓“锐实力”
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总是喜欢给中国贴上各种标签,“锐实力”就是新近抛出的一个。这是某些带有偏见的西方学者和媒体对中国正常的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歪曲炒作而炮制的新名词,他们利用这个概念对中国近年来为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所做的各种努力横加指责。从“锐实力”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看出,冷战思维在西方精英阶层仍然根深蒂固,有必要予以解析和回应。
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识之士的认可和欢迎。这一状况引发西方知识界和精英阶层中一些抱持冷战思维的人的担忧,他们对当前全球治理中西方霸权的衰落也感到焦虑。因此,他们调整话语策略,把中国正常的对外交流合作说成是一种有敌意的行为,以此煽动国际舆论。这样做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要输出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坚持“西方文明优越论”,用西方标尺衡量世界,看不到或不接受世界各国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现实和客观需要。
进一步看,长期流行的“软实力”概念实际上也是美国学者发明的,主要指通过公共外交、媒体传播、文化交流等方式来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西方学者大都用它来标榜西方文化的优越。但是,当中国影响力逐渐提升时,抱持冷战思维的某些西方学者却感到紧张和不安,进而抛出了“锐实力”概念,将中国开展的各种互利建设和文化交流作为攻击的对象。这种认为自己的对外交往完全具备正当性、中国的国际交流合作就是有害活动的双重标准,充分说明他们根本不是在讨论国际关系发展规律,而是在强制推行西方标准。
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低迷,政治体制弊端丛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分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急需设定一个对手,从而巩固自身价值基础上的内部团结。尤其是面对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和媒体的焦虑感越来越强,就更急于维护自己的“文明优越”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遏制。
类似“锐实力”这样的概念和论调,体现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误读、曲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和引领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经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但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将中国倡议和中国方案与对方国情和规划相对接,寻求互利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西方学者和媒体不断抛出各种概念,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加强自身理论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当下,如何破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提高我们的议题设置能力,是中国学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这还提醒我们,在对外传播中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加大信息传播力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为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一直在不懈努力,及时回应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的猜疑和指责。
Tags:史安斌,透析所谓“锐实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