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郑风田:精准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http://www.newdu.com 2018/4/24 新华网思客 郑风田 参加讨论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提出在2020年全面脱贫。按目前的贫困标准,当前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接下来一段时间扶贫的硬骨头要怎么啃?精准扶贫工作如何更好地推进?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当下,最难啃的骨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另外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从国家层面来看,未来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应该瞄准这两个特殊的地区与群体,精准发力,保证2020年全部脱贫。
    瞄准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
    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在什么地方?他们的贫困状况如何?据国家扶贫办的信息,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区三州”(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因为这些地区大都是深山区,致贫原因复杂,如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等。国家扶贫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300万的还有5个省区,主要分布上在述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229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2.98万个。
    深度贫困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常规的办法很难起作用,一定要采取超常规的方法。多年来,我国在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完全是可以战胜的。
    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国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各项投入力度,比如新增扶贫资金要多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新增扶贫项目要多在深度贫困地区布置,新增扶贫举措要多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国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要通过各种举措,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加大各方帮扶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强大的政策全力,帮助深度贫困地区早日脱贫,确保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实现脱贫目标。
    瞄准困难群体精准帮扶
    困难群体是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占现在农村贫困人口,就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0%左右。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确保病有所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应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国家扶贫政策要兜底,对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国家尽可能给予低保的扶持。国家对贫困老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要多投入,包括提高新农合报销实际补偿比例、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和完善临时救助等。
    条件成熟后要对我国农村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实行普惠制的养老。普惠制的养老金制度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普遍被采纳并且运行效果良好。该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逆淘汰现象,实行普惠制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其操作管理也简单易行。世界银行在1994年的报告中指出,普惠制的养老金制度由于不考虑投保人的收入、财富与工作年限,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难题,管理成本极低,还可以有效地缓解贫困,更易获得人们的热烈拥护。
    对农村老人的资助其实也是对农村儿童的帮助。因为这些农村老人并不会独享这些社会福利,我国农村大都有老带小的传统,老人们会把他们得到的福利代际传递到孙辈,这对我国未来的花朵,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资助农村老人其实等同于资助农村留守儿童。
    当然对于那些村庄集体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也可以给老年人提供集体福利。比如浙江金华探索的“居家养老”就很有价值,他们在村庄建一个老年社区中心,每天让老人们集中在一起免费吃两顿饭,加强老人间的交流,改善老人们衣食住行的条件,也便于及时发现老人们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
    瞄准内生动力不足者扶贫扶志
    我国贫困群体中内生动力不足者超过14%,数量不小。如何加大这个群体的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地区出现农民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对于建档立卡,进去的不想出来,进不去的,想各种办法作假想进入。
    还有些贫困户错误的认为脱不脱贫是政府的事情,是外派第一村书记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针对这种情况,扶贫一定不能仅仅单纯依靠物质扶贫,还必须两条腿走路,重视精神扶贫的建设。一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要在农村开展“扶志工程”。等、靠、要思想是我国农村最大的贫困,应开展“扶志”工程,加大宣传教育,解决部分农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从“要我富”彻底转变成“我要富”。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着力做好产销衔接、劳务对接,实现稳定脱贫。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对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与表扬,增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要通过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威力,让农村贫困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援助 。应该将孝道文化融入到精准扶贫过程中,将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将扶贫与扶孝结合起来,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出实效、上台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要打破贫困均衡,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对于贫困老人应发扬孝道
    贫困群体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数量巨大。对于这类群体,一方面国家要积极帮扶,另外一方面也应该积极发扬孝道,让老人儿女们尽责,不能忘记几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孝是首德,在所有善行中居第一位。几千年来我国孝道与家庭养老一直广受关注,也是最优良的传统之一。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是儿女们的应尽责任。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性。过去农村家庭子女如果不养老人,就会面临很大的道德压力,遗憾的是,近年来这种传统孝道有弱化的趋势,必须在新时代下重塑孝道文化,加强孝道扶贫。
    我国各地已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山东有些地方提出每年每位成年子女应付给父母不低于600元现金、200斤小麦面、10斤玉米面、10斤花生油的东西。有些村庄更具体,区分了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人的情况,对于非留守老人,规定每年成年正常子女应付父母每天一元钱、一斤面,每年20斤花生油、20斤玉米等杂粮面,而对村庄留守老人,规定每年每位成年子女以现金的形式支付赡养费,其数额原则上不低于前述非留守老人的相当金额。这些具体村庄做法接地气、易操作,容易形成共识,也更易执行。要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赡养方式,明确子女的具体赡养标准,将扶贫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要加大宣传,鼓励“以孝为荣”的传统正能量。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关爱与帮扶,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激发农村子女的养老意愿, 让村民在家行孝事,出门见孝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营造“百善孝为先”的浓厚氛围。并且对近年来出现的那些“人为财死”“唯利是图”等负面的价值观进行批判,督促教育子女履行好赡养、照顾贫困老人的义务。
    也可以在贫困村成立村庄孝道委员会,把孝道扶贫措施与内容具体化。村庄孝道委员会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重点吸纳村庄的乡贤,包括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让那些德高望重、敢直言、有热心的人当委员会成员,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产生。村庄孝道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村的孝道制度、评优惩戒不良行为等。可以在村庄开展“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通过“孝道”评选活动,充分发掘孝道先进榜样的力量,弘扬爱心敬老文化,倡导优良淳朴的家风、村风和民风。村庄孝道委员会还可以对村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尤其是对不尊老、不敬老、不养老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监督。
    另外要对有些拒绝尽孝子女进行惩罚。仅有正面鼓励是不够的,因为依靠道德规范的约束远远不够,还要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要利用法律规范的强制性来规范个别子女的不孝行为。尤其是农村法制不健全、农民法律意识比较弱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村民中广泛普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能力与激励制度建设,增强扶贫队伍的战斗力
    我国近年来选派了近80万个驻村干部,近20万个第一书记。这支队伍中不少人工作成效显著,但也有一些扶贫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执行能力等方面与扶贫攻坚任务还有差距,需要从精神与物质层次进行更大的激励,增强扶贫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与攻坚力。
    各级政府要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制定激励政策,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Tags:郑风田,精准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