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创投对“隐形冠军”企业孵化力度不足

http://www.newdu.com 2018/6/5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应晓妮 参加讨论101

我国缺少“隐形冠军”企业,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下达制裁令,7年内禁止所有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元器件、软件和技术,这一举措令手机芯片、光学元件等核心零部件依赖美国企业供应的中兴瞬间进入“休克”状态。尽管经过一系列协商,美国政府改口称将取消对中兴的禁令,暂时为中兴颁下了一张“免死金牌”,但我国有些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制造上受制于人的基本局面并未扭转。
    中兴事件令高端制造业领域中所谓的“隐形冠军”企业再次受到关注。“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因位于产业链上游而公众知名度较低的企业。当前,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痼疾始终未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类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特殊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大量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一旦进口受阻,很可能使价值几百亿、几千亿元
    的产业链瞬间陷入瘫痪。
    投资者短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国产替代进口”隐性门槛等因素导致“隐形冠军”企业难产
    虽然孵化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呼声几年前已有之,但我国制造业领域“隐形冠军”企业难产的现象却仍在持续,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投资者短视。市场上的投资者受到利益驱使,往往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而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特殊材料的研发和成果转化都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和积累。市场上的热钱既不愿长期投放,又不愿承担失败的高风险,自然不会流向这类企业。据统计,2017年,我国创投机构有39%的案例发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行业,7.8%的案例发生在娱乐传媒行业,而仅有4.9%发生在机械制造行业,4.2%发生在电子及光电设备行业。许多以“互联网+”名义创业的项目技术含量很低,有些仅仅是将线下零售模式改为线上零售,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国内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虽然日渐增加,但具体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保护措施难以落地,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产品和技术被窃取而投诉无门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抑制了企业进行研发的动力。反观发达经济体,侵犯知识产权面临的将是天价的索赔,这一预期有效遏制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减少了企业投入研发的后顾之忧。
    三是“国产替代进口”尚存在较高的隐性门槛。目前,国内制造业使用的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特殊材料多由国外供应商提供,国产品牌想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首先要克服两个难题:第一,关键部件、特殊材料对终端产品的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会给终端客户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终端产品制造商在选择关键部件、特殊材料时会采取偏保守、谨慎的策略,如无特殊情况不倾向于接受新进入者。第二,国内公众普遍对国产高端零部件存在偏见,认为国产品牌只在中低端产品制造上有优势,尚不具备生产高质量核心零部件的能力。这些隐性门槛极大限制了国产高端制造企业开拓下游市场的可能性,从而抑制了企业和投资者对这一领域的投资热情。
    强化创投机构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孵化力度
    要解决“隐形冠军”企业难产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从创业投资的角度来看,利用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导向性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创投机构为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特殊材料的研发和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加强创投对“隐形冠军”企业的孵化力度,不失为长期中的一剂良方。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创投资金更多向高端制造业领域倾斜。目前,我国创投市场存在短线热钱多、专业长钱少的现象,这一资金结构决定了“短平快”项目受到追捧,而高端制造企业却少人问津。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投引导基金,以公共财政资金注入创投机构的方式优化创投市场的资金结构,引导创投机构长期持有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股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向税收减免的方式,给予投资高端制造业企业的创投机构更高的税收优惠,或给予孵化出“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投机构事后奖励等。
    二是鼓励创投机构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援助。国内多数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经验,在遭受侵权时又缺少维权的人力财力。专业的创投机构可以通过与被投企业共享法务团队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法务信息咨询,同时,当被投企业被侵权时,创投机构可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维权,免去企业的后顾之忧,保护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三是鼓励创投机构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拓展上下游供应链。“国产替代进口”的隐性门槛将国内众多中小企业拒于高端制造业市场之外,这类中小企业虽然在各自细分领域的研发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通常不具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的能力。而专注该产业领域的创投机构往往具备行业内较强的人脉关系,可以较为轻松地帮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同时,行业内领军的创投机构还可以用自身的声誉作为信号,帮助不知名的中小企业获得下游市场的接纳,一旦优质的产品在试用过程中获得客户的肯定,国产高端制造业企业就能逐步在行业内立足。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Tags:创投对“隐形冠军”企业孵化力度不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