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有新的作为

http://www.newdu.com 2018/6/12 解放日报 赵红军 参加讨论

在协调发展上,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意味着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其中,大城市要强化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则应形成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同时,还意味着城市间产业分工、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社会服务、犯罪治理等的联动与协调。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不是政策洼地,也不是监管洼地,而是制度、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高地
    ■赵红军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长三角更多的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范畴。之后,长三角的概念逐渐与经济一体化连在一起表述。当时的一体化重在经济一体化,经济之外的一体化则依然任重道远。但在过去5年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从理念和实践中日渐丰富为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等。由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政府治理等一体化的新阶段。
    在此进程中,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长三角“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的城市圈快速形成。2016年,国务院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长三角城市群扩展至沪苏浙皖四地,城市数量也由16个增至26个,覆盖面积更是进一步扩大。这一扩充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将呈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新发展。
    与此同时,长三角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也得到了有力提升。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的亚太门户的目标引领下,长三角未来发展无论是能级还是量级都会有更大的突破,因而也更需要新作为。
    第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将更多聚焦于营商环境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而非简单的经济一体化。
    如果将基础设施和经济互联互通当作区域一体化的1.0版本,那社会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将是2.0版本。在1.0版本中,铁路、公路、电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高效便捷,是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与之相伴,经济、贸易与市场一体化是题中应有之义。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2.0版本。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商务环境和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通俗地讲就是,企业面临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在长三角范围内基本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和便捷化。
    比如,企业注册是否可以实现联网化?居民身份证办理、公交卡服务以及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是否可以实现一体化?人才和就业、养老退休能否同城化?
    这里举的例子,或多或少有些理论创新的意味。它们是否会成为下一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实践,值得我们共同期待。就眼下而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一是规划对接,二是战略协同,三是专题合作,四是市场统一,五是完善机制。
    第二,长三角一体化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理念方面实现有效引领。
    调研显示,阻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住房制度,也不是工资差别,而往往是教育、医疗服务水平在地区之间的差异。那么,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先调研,后头脑风暴,接下来再先行先试。一个可行的思路是模仿日本东京地区中小学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的相关做法,鼓励长三角地区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网络化布局,在保证教师家属就业、教师住房和待遇的条件下,让优质师资有机会在长三角范围内实现动态配置。
    在协调发展上,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意味着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其中,大城市要强化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则应形成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同时,还意味着城市间产业分工、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社会服务、犯罪治理等的联动与协调。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不是政策洼地,也不是监管洼地,而是制度、创新和人才集聚的高地。
    长三角地区还需在开放发展上做足文章,既要鼓励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对接一流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品牌、人才等优质要素,又要注重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开放型区域经济体系。
    在这方面,建议扎实开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行业筛选与制定,尽快形成统一标准,以便在全球制造业转移和拓展中塑造中国的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之所以出这一对策建议,主要源于我们要想清楚长三角的优势在哪里,以及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第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实现向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阶段的飞跃。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又较为重视成本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锁定在低的层次上。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迈向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阶段,应当引发长三角有关各方的认真思考。
    一方面,要转变唯GDP的倾向,在发展的目标上要更加注重就业创业、质量效益、风险防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才和人力资本的作用,注重调动和保护人才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人力资源因素来看,长三角完全有理由建设成为全世界具有竞争力、具有创新潜能的人才聚居区。为实现这个目标,长三角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配套。
    此外,还要广泛树立质量第一、品牌第一、信誉第一的社会氛围和意识,着力在高端制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医药卫生、养老服务、咨询服务、高等教育、先进材料研发等产业领域,形成长三角品牌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Tags: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有新的作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