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洪群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加减法并重
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加减法并重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副研究员洪群联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8)
本报记者 李晓红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6.9%的区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8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69299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27576亿元,增长7.6%。
对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副研究员洪群联认为,上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他就我国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问题仍亟待解决?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强大等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
多重因素推动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评价上半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洪群联: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GDP连续十二个季度稳定在6.7%到6.9%的中高速区间,经济增长表现出良好韧性,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总体来看,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去产能方面,坚决处置“僵尸企业”,严把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关,防止产能“边减边增”。针对去年煤钢一度出现供不应求、价格较快上升的情况,今年以来注重统筹去产能、保供应和稳价格,供求关系保持动态平衡。二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2.9%,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5%,为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
去库存方面,各地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5083万平方米,比2017年底减少了3840万平方米,库存数据跌至48个月最低。整体看,全国性去库存基本完成。
去杠杆方面,积极稳妥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监管审查力度,下大力气治理金融乱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一季度,金融、政府部门杠杆率明显下降,非金融企业、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结构性去杠杆明显,总杠杆率微升趋稳,增幅较上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
降成本方面,实施了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范围等一系列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预计全年减税降负将超过1万亿元。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4.49元,同比下降0.31元。
补短板方面,持续加大创新驱动、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民生建设、生态环保等领域投入力度,薄弱和关键环节得到加强。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5.4%,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投资增速均在10%以上。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积极因素?
洪群联: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这是政府积极引导和企业主动作为共同作
用的结果。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统筹布局,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地方政府更加主动地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出思路、定政策。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精细化生产,加快业务转型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这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环境改善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投资贸易活动稳步回暖,全球经济复苏更加巩固。根据IMF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实现3.94%。国内市场供求结构改善,供给体系质量有所提升,企业效益好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同时,价格水平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也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和改革有序推进。
加快供给侧改革的制度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问题仍待解决?
洪群联:如果说前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解决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那么目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推进难度加大。例如,去产能方面,过去化解过剩产能更多依赖行政性手段,市场机制尚未发挥决定性作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存在较大困难,PPI价格回升加大了部分行业去产能难度;去杠杆方面,紧货币、紧信用和利率抬升,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甚至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然比较困难。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市场资金流向实体部门的动力不足。今年1-5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等上游垄断性行业,私营企业利润增速不到国有企业一半。三是供给体系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许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供给普遍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存在明显二元结构,市场壁垒阻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中国经济时报:下半年,你认为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洪群联:前两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做减法,下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减法并重,更加注重改革的制度供给和改革的协调性、配套性。
一是要巩固前期成果,抓住关键任务,打好“三去一降一补”组合拳。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的“牛鼻子”,把去产能和深化国企改革、企业兼并重组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长效机制;去库存要坚持“房住不炒”,把去库存和城镇化、市民化、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房地产改革与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起来,加快房地产税改革进程;去杠杆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降成本重点是减税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补短板重点在精准脱贫、人力资本、公共服务、关键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力度,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式,提高投资效率。
二是立足长远,扎实推进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土地市场、金融体制、科技成果激励评价、资源型产品定价机制等领域改革,使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通过提高要素供给能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水平。以服务业改革为重点推进“二次开放”,创新包容审慎的新型监管制度,加快破除限制新动能成长的准入壁垒。
多方发力 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壮大
中国经济时报: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但目前还“大而不强”,你认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壮大?
洪群联: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1/4强,但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许多关键设备和产品依赖进口,这一瓶颈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中凸显。所以,十九大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推动制造业发展壮大,要长短结合、多方发力,当前迫切要解决成本高、利润薄的现实困难,中长期要致力于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能力。要从技术、管理、服务和体制机制多方面共同发力,建立完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做实业、敢创新、精益求精。
一是降低成本。包括大幅降低增值税率,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改革方案,清理不合理中介费用,金融定向支持制造业等。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前面已经谈到。
二是支持创新。完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支持重大装备国产化的配套政策,取消机电产品进口优惠政策。制定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在汽车等领域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国产品牌竞争力。在招投标中提高技术谈判和质量评估权重,突出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
三是提高质量品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完善国家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切实保护高质量产品,培育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倡导工匠精神,改革职业教育制度和技能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技术能人、工匠大师。
四是提升管理水平。帮助制造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建立现代化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更多以市场化的方式挖潜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是打造法治化市场环境。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限制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投机暴利,解决资本“脱实向虚”,形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良性互动。
Tags:访谈洪群联,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加减法并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