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董希淼:结构性去杠杆须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结构性去杠杆须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7)
本报记者 姜业庆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于是有观点指出,因为会议未提及去杠杆,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大转向”“‘大水漫灌’时刻再次到来”“去杠杆也已经告一段落”的论调。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他认为,货币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大幅宽松。应当理解为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延续。未来一段时间,金融严监管、去杠杆政策大方向不会变化。
货币政策基调依旧稳健
中国经济时报:货币政策从稳健中性到现在提到松紧适度,是否意味着开始放水,乃至“大水漫灌”?
董希淼:此次货币政策微调,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大幅宽松。应当理解为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延续。
梳理今年以来有关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表述也可以得到解释: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定调流动性时称,从“合理稳定”调整为“合理充裕”;7月23日,一个既非季末关键时点,也无流动性阶段趋紧现象,人民银行却在当日开展502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补充中长期流动性;6月27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再次出现“松紧适度”一词。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些都只能看作是货币政策呈现在边际上的松动。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人民银行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对流动性的表述由“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修改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两次降准(降准置换和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等政策工具向市场注入2万亿元左右的流动性(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当日又新发5020亿元MLF),央行这一系列的政策操作均表露了货币政策转松迹象。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此前曾多次提到的“宽信用”导向得到确立,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基调也被再次确认,后期市场流动性环境可望继续保持宽松。结合上周五“一行两会”关于资管、银行理财方面的最新监管政策取向,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也将助力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
去杠杆目标方向不会变化
中国经济时报: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为何未提去杠杆,是否意味着去杠杆告一段落?
董希淼:尽管未提去杠杆,但不能过度解读为去杠杆已经完成。未来一段时间,金融严监管、去杠杆政策大方向不会变化。尽管随着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风险防控成效初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但是,目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负债率仍然偏高,居民部门加杠杆速度过快,政府部门隐性债务大量存在。过高的杠杆率可能引发市场泡沫破裂,触发“明斯基时刻”,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而,在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结构性去杠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去杠杆,将债务水平和杠杆率逐步降下来。要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相比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方面而言,在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方面进展不大。主要存在于国企领域的“僵尸企业”,因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社会资源,导致生产要素扭曲配置,社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去杠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可避免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
我们应该看到,在信用紧缩阶段,迫切需要融资的往往是高风险企业。那些实力较弱、风险较高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进而退出破产清算,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体现,也是结构性去杠杆的应有之意。只有适当收紧信用,倒逼金融资源从低效率的产业和企业退出,我国经济才能真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打赢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还须货币财政政策协调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条件下如何展开原定的去杠杆目标?
董希淼:目前,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又要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进行。只有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才能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地服务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局。
财税政策要进一步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金融机构要坚持综合施策,一方面进一步创新产品和服务,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适当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正确合理使用定向降准资金,积极推进“债转股”项目落地,有效降低相关企业杠杆率。企业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在困难时刻不弄虚作假、不逃废债务;要牢记“借钱是要还的”,理性举债,将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在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精准滴灌。应尽快疏通国民经济循环和货币政策传导,特别是应加快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货币政策要在坚持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注重定向、结构性投放流动性,缓解社会融资环境偏紧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的三次定向降准,加上《意见》提出的措施,央行累计释放长期资金将超过1.75万亿元。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依靠“面多加水”的做法空间不大,而且可能带来副作用。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综合施策,以打持久战的精神不断发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Tags:访谈董希淼,结构性去杠杆须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