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深化脱贫攻坚金融服务

http://www.newdu.com 2018/9/11 中国经济时报 吴琛琛 参加讨论

    ——贵州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当前,贵州已进入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应创新开展“三创新三建强三带动”的“333”金融扶贫模式,真正构建起银行支持、保险跟进、担保介入、资本市场参与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体系。
    当前,贵州已进入脱贫攻坚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金融作为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应创新开展“三创新三建强三带动”的“333”金融扶贫模式(即创新产品、模式、业态,建强平台、产业、机制,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真正构建起银行支持、保险跟进、担保介入、资本市场参与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体系。
    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一)国家部委支持,政策红利“多”
    一是成功争取人民银行总行继续调增扶贫再贷款限额。截至2017年,贵州扶贫再贷款限额244.2亿元,余额240.6亿元,均位居全国首位,使用率全国最高。二是成功争取国务院批复建设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出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意见。三是成功争取原中国保监会与贵州共建全国首个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获得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优先审批、中国保险产业扶贫基金与中国保险业扶贫公益基金优先投资、保险费率下调等优惠政策。四是成功争取由贵州与国开行、农发行共创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按照“统一采购、统一贷款、统一还款”的融资模式,重点支持搬迁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省级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实”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以《关于全面做好金融服务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为代表的10项扶贫工作政策举措,形成了“1+10”的政策框架。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牵头出台了《贵州省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等,对全省金融系统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进行了明确和安排。
    (三)扶贫聚焦基层,基础覆盖“全”
    一是金融机构全覆盖。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政策性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贫困县基本形成了农信社、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机构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股份制银行共同提供金融服务的格局。二是金融服务全覆盖。全省各乡镇已实现金融服务网点100%全覆盖,行政村已实现便民金融服务点100%全覆盖,基层老百姓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服务的愿望已基本满足。三是结对帮扶全覆盖。国开行选派66名金融扶贫专员赴全省66个贫困县,宣讲金融政策,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四)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性金融发展“快”
    1.政策性担保。全省政策性担保机构共达138家,实现了县域全覆盖。注册资本金210.14亿元,资本总额237.62亿元,净资产234.58亿元。截至2018年4月底,全省担保体系在保余额480.67亿元,扶持企业户数36504户。
    2.政策性保险。打造剑河、大方、普定、晴隆等保险精准扶贫示范县。落实保险产品特惠政策,推动农险“降费提标”,人身险“降费扩责”。精准对接多元化保险需求,2017年首次开办甘蔗、脐橙、小香鸡价格指数保险、茶叶气象指数保险、猕猴桃收益保险、水稻制种保险、家禽保险以及刺梨、樱桃、蓝莓、苹果、草莓、柑橘等水果种植保险。
    3.政策性贷款。截至2017年末,全省扶贫再贷款限额244.2亿元,余额240.6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14个深度贫困县扶贫再贷款限额达63.6亿元,占全省扶贫再贷款限额的26%。
    4.投资基金。设立总规模达3000亿元的脱贫攻坚基金,其中财政性出资350亿元,募集社会资本2650亿元,投向扶贫产业的达1200亿元。
    (五)行业多管齐下,金融创新“多”
    1.业态创新。一是供应链金融。如华创证券公司组建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机构,累计帮助贵州省实体企业融资9.66亿元。建行贵州省分行共向中小微企业投放供应链金融产品已超过1亿元。二是科技金融。贵阳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发基于场景的“数谷e贷”系列产品。三是绿色金融。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7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8.1%。四是互联网金融。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专项行动,推动在贵阳、贵安新区等地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
    2.产品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创新了100多个针对“三农”和贫困地区的信贷产品。如农村信用社的“凤还巢”等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产品,累计发放贷款235.73亿元,支持14.6万人次农民工返乡创业。惠水县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四个加”后扶金融服务,推出“迁企贷”“迁户贷”信贷产品等。
    (六)数字技术引领,金融监管“活”
    一是依托“贵州信用云”,整合各金融机构数据,建设贵州金融云一期工程,初步实现地方金融组织前置审批、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等功能。二是人民银行贵阳分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贵州省农权抵押管理系统”,达到交易可追溯且数据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共享的目的,有效防止多头抵押。
    金融扶贫短板仍存,扶贫潜力有待释放
    (一)金融政策从紧趋严,融资渠道收缩
    2018年上半年以前,中央全面升级金融监管政策,金融部门进入实质性缩表。从社会融资规模看,2017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较2016年增加1.6万亿元,少于2016年较2015年增加的2.4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全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022亿元,低于2017年同期1545亿元的新增融资规模。由于社会融资规模收缩,政府融资平台、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出现融资难问题。
    (二)保险扶贫功能发挥不足,险资利用程度不高
    贵州省作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在“信用增信”“资金融通”方面的探索不足,如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在贵州省投资仅1.3亿元。人保财险虽然开办直接支农融资业务,但目前只有17个项目1834万元融资额落地,融资金额有限,业务规模尚小。
    (三)经济证券化水平低,资本市场扶贫力度不足
    以股票融资总额或发行规模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计算,贵州省国民经济证券化率为3.9%,规模居全国倒数第一。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情况看,贵州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全国的比重位居第27位,低于周边的云南、重庆、四川和广西等。资本市场作为融资渠道的利用率不高。
    (四)政策性金融供给不充分,薄弱领域融资需求未能保障
    从政策性贷款看,主要来自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分别为225.8亿元、30亿元、34.5亿元。截止到2017年末,余额分别为192.5亿元、13亿元、25.6亿元,由限额减余额来计算,可利用空间不大。从政策性担保看,贵州省政策性担保资本金注入机制、公司法人制度、人事配备等不完善,增信和担保撬动杠杆作用有限。部分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自成立以来甚至没有开展过相关业务。
    (五)金融载体发育不良,金融资源投放受限
    产业是金融的载体,没有产业支撑,金融资源就缺乏投放对象。贵州省经济实力弱,2017年,GDP仅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25位,仅相当于周边省份四川、湖南、广西、重庆、云南的36.6%、39.1%、66.4%、69.4%、81.9%。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低,仍停留在出售原料或初级加工阶段,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符合金融资源投放的产业选择有限。
    (六)金融扶贫机制不畅,金融资源落地困难
    现阶段,贵州省金融扶贫主体协调不畅,扶贫资金投放困难。一是政府与银行,互相沟通不力,金融资源内耗。二是政府与农户,由于农村诚信体系不完善与政府信息不充分,政府分配扶贫资源的过程中对扶贫对象把握不准、定位不精准。三是银行与农户,银行在金融扶贫时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一刀切”的弊病,设计的金融产品不符合农户需求。农户的分布特点使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工作面临挑战。
    (七)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局部风险仍需关注
    一是部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突破了社员制、封闭性的原则,变相吸储放贷、股金“高进高出”、资金流向限制性领域等。二是部分村镇银行违规经营。个别村镇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较严重,资本充足率为负。三是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户贷企用”,入股产业经营主体参与经营。“户贷企用”行为存在企业转移扶贫信贷资金用途的风险隐患。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更好激活扶贫叠加效应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为抓手,注重整合银行、保险、证券和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的力量,通过“三创新三建强三带动”的“333”金融扶贫模式(创新产品、模式、业态,建强平台、产业、机制,带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真正构建起银行支持、保险跟进、担保介入、资本市场参与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深度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效果。
    (一)创新产品,提高金融扶贫的有效性
    探索开展农业设施、农机具等动产或不动产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推广“三变贷”,推动“三变”改革经营主体在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应挂尽挂”。探索推广“税融通”业务。
    (二)创新模式,打好金融扶贫的组合拳
    1.保险扶贫模式。推广“贫困户贷款+保证保险”“小额贷款+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小额扶贫保险”等模式。推广“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保险资金投融资”,开展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探索政府综合救助责任保险。
    2.电商扶贫模式。争取中国县域电商孵化联盟支持,由中国县域电商孵化联盟和县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县农商行按照不超过1∶10的比例向加入孵化中心的涉农科技型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
    3.券商扶贫模式。利用华创证券等券商的服务资源和产品优势,为贫困地区企业提供融资策划、债券发行、企业上市、股票发行、并购重组等全方位资本市场专业服务。
    (三)创新业态,增强金融扶贫的多样性
    1.绿色金融。推广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探索开发绿色资源资产证券化产业。成立区域性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基金。
    2.供应链金融。鼓励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兴业银行“金芝麻金融中介连锁超市”、招商银行“电子供应链金融”、民生银行“贸易金融家”在贵州省的推广应用。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建立完整的农业工业链,提高农业供应链管理和公司治理水平。
    3.科技金融。创新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开通国家商标局与地方受理点的数据专线。加快发展专利保险、科技创新保险、重大科技装备首台(套)保险等科技保险。支持贵阳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特色支行等。
    (四)建强平台,发挥金融扶贫的示范性
    1.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开发推广“黔惠保”系列产品。开展保险资金支农融资试点。探索开展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畜禽水产活体保险等创新试点。
    2.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完善实验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尤其是出台项目申贷的可操作性文件。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纳入实验示范区规划项目清单内的项目,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五)建强产业,筑牢金融扶贫的载体支撑
    1.农业“精品化”。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试点。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型农庄、水果采摘园等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和产品。
    2.工业“高端化”。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现代材料产业、军民融合与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3.服务业“特色化”。开展“物畅贵州”行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开展“大美贵州”行动,构建以贵阳省域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八个市州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为枢纽节点,以一批旅游城镇为支撑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
    (六)建强机制,完善金融扶贫的制度保障
    1.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建立全省金融专家库,与涉农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的金融顾问制度,由金融专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金融扶贫产业主办银行制度。根据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明确以工商银行支持产业扶贫、农业银行支持进城贫困农民市民化、邮储银行和农信社直接支持贫困户生产生活、国开行和农发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重点领域的主办银行。由主办银行牵头做好精准扶贫领域的融资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发。
    3.政策性担保机制。一是建立资本补充机制。通过直接注资等形式,重点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做优做强。二是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省担保集团再担保功能。支持市级担保机构采用“集团总部(母公司)—下属成员单位(子公司)”单线结构。三是改进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取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盈利考核要求,合理确定担保费率和担保代偿率。
    4.金融扶贫财政激励机制。每年根据各银行支持脱贫攻坚的考核情况,对财政存款的分配权限进行适当调整。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通过加速折旧、减免地方财税费用征缴、财政补贴等途径给予财税优惠。
    5.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加快“贵州金融云”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服务平台。建立地方交易场所准入及跟踪评估制度。
    (作者系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金融部部长)

Tags: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深化脱贫攻坚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