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观点摘编]刘志彪 等:高质量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9/1/23 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志彪 等 参加讨论

    2019年1月18日,第三届长江产业经济论坛召开,聚焦“高质量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题。与会专家对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阻碍因素和下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路径和战略思路等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致包括六大体系加上一个体制问题。对于产业体系,根本问题是要打破垄断,让资本自由流动。对于市场体系,核心问题是进行要素市场改革,比如加快放开土地、资金、房地产、电力、石油、天然气等价格。对于分配体系,核心是在产权问题,承认人力资本价值创造贡献。对于区域发展体系,核心问题是突破胡焕庸线,在胡焕庸线“上下左右”有所作为。对于绿色发展体系,瓶颈在于要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或者把外部收益内部化。对于开放体系,核心问题是对内开放不足,归根结底是改革滞后导致的。对于经济体制,核心问题是要转向横向改革。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江淮教授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扭曲的高成本抵消高技术劳动力创新能力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中高端消费作用巨大的潜在增长动能受到压制,乃至消费降级;城市之间原有的发展模式可能限制了以高级能力互动交流为主的城市经济互动;投资预期短期化与创新产业投资之间的矛盾;保持中间产品体系的完备性和创新性;等等。
    复旦大学产业与区域经济中心主任范剑勇教授提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交通设施的改善或者制度背离的消除,可能会使某一区域的产业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和比较优势,使得该区域出现新的分工,从而导致整个福利水平的提高。对上海来说,理论上,产业集群机制的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制造业的集群机制,二是总部经济式的产业集群机制,三是数字引领,或者柔性智能制造和全球创新网络产生的集群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研究员认为,从中央和地方之间财力的关系来看,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态势向好,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保持上升势头。但是,上游、中游、下游省际分化非常明显,上游四省除重庆外,其他三省中央补贴的压力非常大;中游湖北、安徽、江西有明显好转的迹象,中央补贴越来越少;下游三省的贡献趋于弱化,并非想象中一直呈向上增长的态势。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陈柳研究员认为,民营企业陷入困境的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加杠杆、投资失利和现金流断裂三部曲。此外,他提醒,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间,尤其是加入WTO后,经济单向高速增长引致企业家高风险偏好,在经济高速直线增长、增长周期性谷底非常短的情况下,激进的企业和企业家给社会提供了成功的示范。而如果在经济新常态,仍然按照以前的模式走,风险可能就会出现。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高波教授指出,推进三农现代化,关键在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完善全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植农村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林乐芬教授提出,完善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为此要加快三省一市中小微企业征信系统、融资互联网平台、商业银行内部合作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三省一市商业银行、小贷银行、区域股权中心,重点推动新三板开展私募建设的设置等等。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林学军教授表示,建设广州创新型城市的策略在于,改变传统商业城市观念,加强创新投入,吸引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官产学创新体系,利用广州中心城市地位,整合全球创新要素,扩大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打造创新支撑体系,建设高新技术的产业园区,打造高端产业基地。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30人论坛组委会副会长宋常铁强调,加快东北地区发展,必须扶持中小企业和民间企业增长,彻底转变东北农业发展思路,更好地吸引农业资本的进入。并在人口潜在危机背景下,反思振兴东北战略的功效评价、成本收益评估,建立区域自洽的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城乡融合。
    江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卿表示,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必须要有全球化的思维,全球价值链方面的思考,要避免一体化走向共同分享利益的误区,而应注重共同利益的创造。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赖红波提出,人工智能兴起的挑战是,促使传统知识学习模式发生变化,对创新创业传统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在各个城市之间要突破大同小异的困局,重在形成特色。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徐天舒认为,长三角企业转型创新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苏州的中小科技企业创造了比同区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更优的绩效,其中研发强度和科研人员占比在所有创新指标中最为显著。在创新企业评审过程中,应该淡化注册资金、人均劳动生产率等规模性指标,注重投入后的长线收益。苏州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政府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上,并不属要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和所属产业进行区别化的对待。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孔令池博士认为,加快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着力于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展所长;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构筑区域共同市场;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构建统一竞争规则;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推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创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省际通达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社会领域信息化协同和融合发展水平;建立区域开放市场,协调发展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健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强生态优先,完善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更高规格的区域协同决策机制。

Tags:观点摘编刘志彪 等,高质量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