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WTO香港部长会议正式提出促贸援助14年以来,各成员之间通过双边渠道提供了与贸易有关的援助,WTO还通过多边机制促进一批促贸援助项目的实施。虽然促贸援助的起步较晚而且规模有限,但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为主要目标,昭显WTO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外援助积极加入WTO框架下的促贸援助,为其添砖加瓦,促进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2005年12月,WTO《香港部长宣言》中明确规定:“促贸援助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增强它们所需的供给能力和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这些国家有能力实施WTO各协议并从中获益以及扩大它们的贸易。” 这一宣言启动了WTO框架下的促贸援助(Aid for Trade)。
WTO框架下的促贸援助归纳为,技术援助(Tecfrastructure Assistance),帮助制定贸易战略,帮助参与谈判和实施谈判结果;基础设施援助(Infrastruture),发展硬件设施,建设与国际市场有关的道路、港口和电信等基础设施;生产能力援助(Productive Capacity),通过产业投资提高产品的供应能力和生产效率,提高进出口的多样化,建立比较优势;调整援助(Adjustment Assistangce),帮助弥补因削减关税、优惠待遇侵蚀或贸易条件恶化等产生的调整成本。因此, WTO框架下的促贸援助的具体目标明确,援助范畴清晰。
以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为依据,WTO成员中有25个国家属于最不发达国家成员,占世界贸易组织164个经济体成员的15.2%。目前,国际上尚无对于发展中国家共同认可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中国家成员数目在WTO成员中占有绝大多数比重,但是其贸易额却相反,所占比重长期停留在20%-30%之间,其中最不发达国家贸易2003年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0.63%,占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量的2%。
2013年WTO第三次促贸援助审议全球大会上,中国公布促贸援助成果。第一,援建与贸易有关的基础设施。这类项目大约90个,包括援建多哥等国机场、公路、光缆传输网,改善受援国的贸易运输和信息化建设条件。第二,提高受援方生产能力。2011年底中国与非洲“棉花四国”,包括贝宁、布基纳法索、乍得和马里达成协议,中方通过提供优良棉种、 实施培训帮助上述四国发展棉花产业。棉花是四国重要支柱产业,其棉花质量好,年产约250万吨,但是加工只占3%。中国对于非洲棉花四国的促贸援助,提高其加工能力和出口能力。中国还援建厄立特里亚生产性项目,帮助其扩大贸易规模。第三,实施零关税措施。2005年,中国首度对非洲25个最不发达国家190个税目的商品实施零关税。2006年,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宣布扩大非洲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面。2011年,中国在G20戛纳峰会上宣布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第四,设立“中国项目”。中国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自2008年起向“促贸援助”项目捐款并于2011年 设立“中国项目”,资助最不发达国家官员和学生赴WTO参会和实习。中国还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最不发达国家加入WTO最佳实践圆桌会”并发表《北京声明》。圆桌会议于2012-2017年先后在北京、老挝、塔吉克斯坦、肯尼亚和柬埔寨成功举办,对推动WTO成员简化最不发达国家加入程序发挥作用。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今早在第四次审议大会上强调,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自身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过去10年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中国经济向“扩内需、促消费”方向转型,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和发展机遇。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首席专家;根据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19国际发展论坛——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合作:援助、投资与开发性金融”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