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袁富华、林盼、张小溪、楠玉:提升城市能级,怎样实现点的突破

http://www.newdu.com 2020/1/7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来源:解放日报,时间:2019年10月22日  
    2019年10月22日,《解放日报》第09版【思想周刊/观点】栏目刊登了袁富华等学者的文章:提升城市能级,怎样实现点的突破。内容如下: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在实践中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模式的有序探索。对上海来说,更好发挥对内对外的开放示范作用,在制度创新与融合发展方面率先实现点的突破,探索高质量城市化发展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三个挑战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通常可使发展中国家达到中等水平,但向高度发达阶段持续提升,往往发生在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过程中。身处中国发展前沿的上海,当下在城市能级提升上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一是路径依赖问题。
    2012年以来,上海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进入经济服务化和消费主导的增长轨道。上海发展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叠加,不仅有知识经济对制造业转型的叠加,而且有脱实向虚趋势的压力叠加。为了培育未来长期增长的潜力,迫切需要把资源配置体制转向激励创新、服务民生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上来。
    二是要素升级问题。
    要素升级问题是制约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瓶颈。从发展阶段的动态变化来看,经济追赶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追赶,这一点在日韩两国的经验中特别明显。大规模工业化之后,为了培育城市化可持续的知识积累与创新动力,两国用了15年至20年左右的时间普及高等教育,突破了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要素质量门槛。目前,在上海25岁至34岁的年龄组人口中,高等教育比重突破了30%的水平,但主要储蓄人口(35岁至54岁)的高等教育比重还不够。
    三是知识创造能力问题。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初级目标是实现技术进出口的基本平衡,高级目标是实现支持技术进出口顺差。总体来看,现阶段上海服务业贸易比重达到40%,与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城市定位相符。但从知识创新这个城市竞争力的硬指标来看,上海依然存在不小差距,综合体现在服务贸易中知识产权进出口的逆差上。2017年,上海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出口为1亿美元,进口是69.8亿美元,缺口很大。
    五条路径
    2018年,上海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万美元,可以说已经迈进发达水平的门槛。即使保持4%至5%的速度,再用10年至15年就可以真正进入发达社会。但这里的挑战关键是,怎样保持可持续的增长?为此,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完善资源配置机制。
    自贸试验区建设超越了单纯的空间集聚,本质上属于资源配置体制的全方位改革,目的是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嵌入城市化过程。要充分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利用“五个中心”优势,加快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同时,进一步拓宽利用国际优质资本的渠道,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新型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投融资服务的系统性制度支撑体系,吸引总部型机构集聚。
    第二,培育人才集聚优势。
    要发挥“五个中心”的优势,对高科技领域的拔尖人才和留学人才加大引进力度,形成高技术人才集聚生态。同时,进一步探索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内技能提升、技能激励的机制,提高存量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为全国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树立标杆。此外,积极调整服务业发展思路,围绕人才集聚更新服务业、提升服务业质量。
    第三,打造开放创新系统。
    以科创中心和总部经济建设为平台,发挥互联网+制造业的优势,从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创新两个方向上整合、发展制造业,在稳定就业的同时实现优化升级。主要措施包括,运用互联网+制造业改变传统制造业模式,从单纯生产制造转向供应链协同,捕捉柔性化生产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发挥科创中心创新的龙头作用,打造基于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开放创新系统。中短期内重点是实现高科技产品核心技术的单点突破,获取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能力。
    第四,发展专精小企业。
    上海制造业传统上得益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支持。但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发挥小企业在信息化、定制化和灵活性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于工业化时期选择性融资对大企业发展的支持,小企业的成长需要商业环境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为此,应逐步建立高科技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信贷和信任机制。
    第五,实施经济社会一体化政策。
    不同于工业化以生产为中心建立的资源配置体系,城市化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无论是要素质量升级,还是消费、服务业升级,归根结底是制度和规则的选择与再平衡。在高度城市化时期,从消费角度看待生产、以社会政策统领经济政策,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核心。一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二要加大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分享发展成果;三要加强社区软硬环境建设,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
    关键词:路径依赖;要素升级;知识创造
    原文链接:https://www.jfdaily.com/journal/2019-10-22/getArticle.htm?id=280767
    
    

Tags:袁富华、林盼、张小溪、楠玉,提升城市能级,怎样实现点的突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