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张车伟、赵文 等:数字经济带来就业市场新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20/7/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张车伟、… 参加讨论

    数字技能成为基本就业技能
    知识和信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支撑。因此,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技能成为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够对电子文档、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等数字信息进行制作、储存和管理,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一名合格劳动者的必备素养。欧盟委员会(2011)曾对数字技能做过概念性阐述,指个人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技能,用以搜索、存储、生产和交换信息,自信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工作、生活、休闲、学习,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参与这些交流协作。
    近年来我国技术人才数量增长缓慢,长三角16个城市的120万家企业中,对技师与高级技师的需求缺口高达68%;江苏的高级技术人才比例只有8%,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的40%相差甚远。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技能劳动者约占全国就业人数总量的19%,具有数字技能等高技能的人才仅占5%。2017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我国46.6%的数字技能人才来自ICT基础产业,20.9%的数字技能人才来自制造业,金融、消费品、医药、企业服务、娱乐、教育等行业的数字技能人才占比则均在10%以下,说明我国数字技能人才分布十分不均衡。
    就业方式越来越弹性化
    数字化技术使得个体和企业只需要宽带连接就可以在在线平台上交易商品和服务,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化,企业组织的平台化成为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之一。
    企业组织的平台化打破了传统的稳定捆绑式的雇佣关系,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雇佣期限等更加弹性化,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更加富有弹性,择业和创业更加自主灵活。数字化使劳动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远距离获得工作机会,就业创业边界逐渐被消弭,形成了基于平台的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大量个体和创业团队能够借助平台模式以较低的成本跨越门槛,借“平台”出海,完成“‘按需聚散’的契约履行与价值实现行为”。从劳动者人口特征来看,平台模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为已婚女性、流动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也提供了公平、灵活、获得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劳动力市场半径,降低了失业概率,稳定了社会基础。
    2016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独立工作:选择、必要性和零工经济》中指出,欧美地区有高达1.62亿人(占总工龄人口的20%~30%)或多或少从事某种形式的独立工作。2017年滴滴发布的《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在滴滴平台上82%的劳动者是25~44岁的青壮年,已婚劳动者接近90%,有子女群体占80%以上。阿里研究院在2017年发布的《数字经济2.0报告》预测,在未来的20年之内,8小时工作制将会被打破,4亿劳动力(相当于中国总劳动力的50%)将通过网络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世界经济论坛在2018年发布的《未来就业2018》中预测,未来工作的内容、地点和形式将会产生巨大改变,稳定的全职工作机会将越来越少,公司更倾向于选择临时工、自由职业者或专业承包商,而其他的大部分工作则可以自动完成。
    就业机会发生巨大变化
    一方面,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的兴起,势必要对传统产业和原有的就业岗位造成冲击。例如,机器人的应用导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失业,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导致大量实体门店关闭,引起成千上万的终端零售人员失业,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兴起冲击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世界经济论坛曾在《2016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中指出,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在2020年消失,现在上小学的孩子有65%最终将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全新职业。世界银行发布的《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认为,在未来,中国有55%~77%的就业岗位容易因技能含量低而被取代,印度为43%~69%,经合组织国家的这一比例为57%。2018年,世界银行在发布的《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中估计,美国47%的职业面临着自动化的风险,时薪低于20美元的岗位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为83%,20~40美元之间岗位被取代的概率为31%,而高于40美元的岗位被取代的概率为4%。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及其相互融合也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前,大量的创新创业都发生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通信、IT服务等数字经济领域,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IT服务等数字经济行业近3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才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之一,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近3年一直稳居我国人才需求最多的行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阿里巴巴集团2017~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电商平台创造了超过3300万个就业岗位,阿里巴巴新零售平台内容电商从业者已经超过100万人,2118个淘宝村创造了超130万就业机会。滴滴发布的《2017年滴滴出行平台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滴滴平台获得过收入的人数达到2108万(含专车、快车、顺风车车主、代驾司机),其中393万是去产能行业的从业者,还有133万失业人员和137万零就业家庭在平台上实现了新就业。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指出,数字经济在2016年大致产生280万新增就业,占2016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口的21%。
    产业就业结构和区域就业结构受到显著冲击
    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调整变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将持续上升。得益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第一产业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及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机器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将会被农业自动化释放出来。例如,借助于大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滴灌技术、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更精准、高效地施肥灌溉,因此将节约大量农业劳动力。在第二产业,传统制造业就业规模将持续降低。在德国,由于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预计到2025年约有61万个组装、包装和生产类岗位将被削减。除了由机器替换人之外,在“人工智能+制造”条件下,工作向智能化制造进一步的过渡将带动人机交互方式的再次升级,工业机器人与工人间更加高效、灵活的协作,将大幅提升制造业生产率。阿里研究院(2017)在报告中指出,人机合作是最优组合,其生产率比只有人或只有机器的团队高出85%。在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生活性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规模将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渗透,推动了养老医疗、体育健康、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兴起,服务需求的大幅上升拉动了就业需求的显著增加。
    除了产业就业结构的改变外,数字经济的发展应用也会引起区域就业结构的调整。历史经验表明,从短期看,快速的技术变革速度和下降的生产成本会促进产业的区域转移,新一轮产业集聚更容易在率先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从长期看,随着“工业4.0”的扩张和拓展,工业生产将由后发地区逐渐向科技研发水平较高而生产成本较低的发达地区转移,在产业体系重构的同时,劳动力区域结构也随之重新调整。从国际上看,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人力资源库,劳动力技术层次多样化,不仅可以较大程度上弥补本国劳动力需求缺口,在高水平的自动化与智能互联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也为劳动力流向发达国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条件。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一地GDP的增长,从而能够全方位拉动就业增长,降低地区整体失业率。所以在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失业率会显著低于其他地区。
    文章出处:社会科学报
    

Tags:张车伟、赵文,等,数字经济带来就业市场新变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