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GTN网站;时间:2021年5月12日 2021年5月12日,CGTN网站播出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朱玲研究员的专访。以下是专访的详细内容:
CGTN: 在中国,照顾老人是传统的一部分,人们大多喜欢在家里度过退休后的岁月。但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无行为能力老年人的数量超过4200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6% 。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照顾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养老院的吸引力不断增长。
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70岁的经济学家朱玲来说,中国的养老金行业是她学术研究的众多领域之一。她也是一个女儿和一位老年人。朱玲现在每周去敬老院探望91岁的父亲至少两次。在这个迅速老龄化的国家,很多人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得不像朱玲一样做出关于她父亲的选择。
朱玲: 我父母并不是不能呆在家里,他们只是没有能力独立生活。我也准备好有一天去养老院,但是现在,我仍然可以照顾自己,因此有更多的选择。
CGTN: 朱玲在一篇题为《转向社区养老院》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她决定将父母安置在养老院的原因。它在网上广为流传,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些人担心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有些人担心他们会丧失行为能力。
朱玲: 当我试图把他们送进养老院时,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差点就病了。
CGTN: 但读者评论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同意她的决定。同样,最近的调查也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改变他们的旧观念,即以机构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与中国的传统孝道相矛盾。
专家说,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我们的寿命更长,孩子更少,以及劳动分工和专业化。
朱玲: 我今天仍在继续工作——我的专长是做研究、开讲座,在国际会议上讲述中国发展经验,而不是守在家里做照护工作,我的决定是求助于专业机构。
CGTN: 到2020年底,中国有超过38000家养老院,这意味着中国老年人在选择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养老院时,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以北京为例,老年人可以在民政部推出的应用程序上从400多家市场上的机构中选择,价格从每月三位数到五位数不等。然后用户可以评估他们的房间大小,服务和支付类型,所有权和位置。但是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家,会带来新的问题。
朱玲: 能满足所有要求的并不多,比如好的设施、地点、医疗条件,以及温暖的氛围,合理的价格。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最适合的。
CGTN: 朱玲父亲住的养老院现在已经满员了,有100多人在排队等着搬进去。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相当数量的养老院床位被闲置。根据民政部去年7月发布的数据,全国养老院的平均入住率仅为50% 左右。距离北京市中心约20公里的卫华养老院副院长李秀丽表示,该院入住率仅为30% ,目前正处于亏损状态。李秀丽还补充说,养老院不是一个可以迅速获得巨额利润的行业,因为在住房、设备、新鲜食品、专业的长期护理团队等方面有大量的投资。
然而,入住养老院的费用也是一个问题。杜秀芬过去花3000元人民币住的那个地方很不舒服,吃饭也不习惯。她现在住在卫华养老院,她说,现在我的退休金只够支付我在这里的开销。但如果有一天我失能了,我就负担不起了。
另一方面,领养老金的陈国森,在经历养老院服务的不愉快之后,终于决定为他父亲雇一个住家看护。陈说附近没有一家普惠型养老院符合他的标准。他表示可能会到北京以外的地方看看。
包括朱玲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供求关系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不断增长的行业,更多的政府和社会支持到位。
朱玲: 市场反应非常迅速。自从我知道这家品牌以后,已经过去了五年,它已经从一家养老院扩展成覆盖北京城区的网络。
CGTN: 当谈到她父亲所在的养老院时,朱玲认为市场会淘汰那些管理不善者。她还呼吁政府和社会承担起监督这些机构的责任。
朱玲: 还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CGTN: 最终目标不是把全国所有的老人送到养老院。中国实行“9073”指导方针已经十年了。据估计,90% 的人口呆在家里,7% 的人得到社区的帮助,只有3% 的人得到机构的照顾。根据专家的说法,目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满足最紧迫的需求——严重无行为能力的低收入老年人。
原文链接:
https://news.cgtn.com/news/2021-05-12/Increasing-number-of-Chinese-to-rely-on-nursing-homes-in-old-age-10d10aluLni/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