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局:三大博弈 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把握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是指全球视野,“纵坐标”是指时代眼光。把握中国升级版的对外开放走势,首先要从世界大趋势说起。
我曾在《人本型结构论》一书中指出,当今世界有三大潮流: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化潮流、全球新技术革命潮流和人本主义发展潮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大潮流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情况,出现了三大博弈。这将对中国下一步对外开放产生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明确声言他上任后将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表现之一就是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洲现在也出现了这样的苗头,频繁采取反倾销等贸易限制措施。在人们看来,这股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逆全球化”的潮流。但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我认为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阻遏的。
以2016年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为例,会议通过了未来“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相关文件,确定了G20国家九大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其中,第一条“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第六条“促进竞争并改善商业环境”,都意味着G20国家将融入全球化的潮流,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开展贸易活动,都明确传递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
时移世易,原来曾经狂热鼓吹全球化的某些欧美国家,现在居然成了或即将成为反全球化的力量,而像中国这样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对外封闭的国家,现在则成了全球化的积极推进者和倡导者。这实在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科技革命与“科技黑战”的博弈。科技革命里最突出、最令人激动的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以及生物革命、新材料革命等。但是,伴随着信息革命也出现了“信息战”,其中包括若干信息黑战,像监听、黑客攻击、信息诈骗、信息封锁,及其导致的信息风险等。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革命,则使人产生对于基因变异的担忧。此外,新材料革命、人工智能革命等也会衍生出伦理风险。应正视科技革命浪潮所遇到的科技黑战的干扰、挑战和掣肘。
人本主义与“权贵加民粹”的博弈。人本主义是一种正潮流,但也受到两种倾向的干扰,一是权贵主义,二是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当今一股世界性潮流)。我在《人本体制论》一书中曾言:我主张的“人本”,上对“权贵”,下对“民粹”。无论是“权贵”还是“民粹”,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是不利的。而且,两者互为依存、恶性互动。上面越“权贵”,社会越“民粹”;社会越“民粹”,上面越“权贵”。既要反“权贵”又要防“民粹”,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很复杂。
“一带一路”:率先推进六条线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是一个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战略,也是一个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大战略,不能将它狭隘地理解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
现在有些论者对“一带一路”的解释可能有偏颇。我曾强调“四个不只”:第一,从历史渊源来说,“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人的创造,而是亚欧人民共同的创造;第二,从路线来说,“一带一路”不只是一条线,而是通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多条线;第三,从目的地来说,不光是亚洲,还到达非洲、欧洲、澳洲等;第四,从活动内容来说,不只是贸易,而且包括人文社会的交流。总之,它不是中国一国的独唱,而是六七十个国家乃至更多国家的大合唱。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那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应从哪里起步?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中国与这么多国家合作,不宜不分主次,而应该突出重点、梯次展开、扎扎实实地循序渐进。为此,我在实际调研基础上逐步形成“六条线路”的构思。前四条已经启动,后两条正在酝酿启动。
第一条线是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起步点——中巴经济走廊。2015年4月,我曾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应邀主持讨论瓜达尔港专题,形成的突出印象有三:第一,巴基斯坦与中国的“铁关系”。开启“一带一路”战略当然要找关系好的。第二,建好中巴走廊,打造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新通道,将大大缩短中东原油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风险,从而带动新疆和内地的经济发展。第三,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通向印度洋、阿拉伯海的必经之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第二条线是中国和伊朗的经济合作。中国与古波斯商人往来历史悠久。现在的伊朗能源丰富,国民教育水平也高。前些年,伊朗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发展缓慢。如今,美国已经对伊朗解禁,这里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中国可以抢占先机。
第三条线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的合作。中亚五国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合作伙伴,“一带”的命题就是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2016年8月,我在新疆主持“中国与中亚五国基础建设分论坛”讨论时深切体会到,强调中亚五国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因中亚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沿线,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还在于中亚国家蕴藏的巨大商机,尤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能源开发等方面。同时,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还可以加强与俄罗斯等上合组织国家的联系。
第四条线是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印度尼西亚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地。前不久,我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印尼朋友较深入地讨论了“海丝”的问题。印尼人口众多(2.5亿,世界排名第四),经济体量大(世界第16大经济体),领土广阔(有1.7万个岛屿),战略地位重要(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经济增长势头也不错(近十年年均增长5%),但现在缺少资金和基础设施,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与我国具有互补性。因此我建议把它放在“海丝”的首位。
最后还有两条线,分别是向南、向北实施“一带一路”。一条是中缅印孟经济走廊,由缅甸经孟加拉到达印度。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印度是当前亚洲增长抢眼的国家之一,近年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另一条是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的合作。我曾到海参崴做过实地了解,发现俄罗斯在欧盟挤压下有“经济东移”的迹象。应该想办法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和蒙古的“草原之路”、俄罗斯的“欧亚之路”对接起来。
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条线路,彼此合作干什么?现在看,主要有五个合作领域。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