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白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应对国际市场“新常态”

http://www.newdu.com 2018/3/10 爱思想 白明 参加讨论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当下颇为流行的新名词,而事实上,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出现的某些新特点、新趋势最终也有可能常态化。在笔者来,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内企业急需认清这些国际市场的“新常态”。
    国际贸易发展低速增长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爆发后,世界贸易原有的高速增长“常态”就被打破。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2年和2013年的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4%和2.1%,均低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在以往的经验中,世界贸易增长速度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顶多维持一年,而这次已经延续两年时间。如果2014年世界贸易的增长连续第三年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那么低速增长或许可以被认为是最近一段时间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常态。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妨从美国经济说起。迄今为止,美国除了主导当代国际分工外,也主导着国际贸易规则与秩序,甚至还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几乎同步,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也开始了美国版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近些年来,随着美国方面抛出了再工业化、5年出口倍增计划及3次实行货币政策上的量化宽松措施等一系列“组合拳”,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缓过来”的势头。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至5.9%,低于完全撤出量化宽松所需要的6%这道“红杠”。现在看来,只要美国经济没有大的问题,整个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有大的变数。
    其次,从世界各国发展来看。虽然现阶段美国经济有起色,但对世界经济的牵引不及以往。而欧洲经济并不如以往估计的那样乐观。虽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欧猪国家”的经济有所起色,但由于欧元区国家缺乏独立的 货币政策工具,德国、法国等欧元区中“高大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却受制较多。与此同时,金砖国家的经济也不如以往乐观,印度卢比贬值,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遇到外资撤离与来自外部的经济制裁,巴西经济也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拖累。总体来看,除了美国市场热度上升外,世界其他市场还看不到明确的复苏信号。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2014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下调至3.3%,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目前来看,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定调。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11年全球进口价格指数曾经一度上涨14.5%,但在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下跌0.9%和1.5%,而2014年第一季度虽然环比回升0.9%,但第二季度马上又回落1%。由此,用“温吞”来形容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境况可能比较贴切。
    贸易保护主义再抬头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钟爱,可以被认为是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又一个"新常态"。
    分析来看,近些年来,美国为了重振实体经济采取的上述一系列“组合拳”的确使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有所起色,但因此而外溢出的挑战与外溢出的机会显然不对称,前者明显强于后者。美国商务部数据表明,2014年8月美国贸易逆差401亿美元,为今年以来最低值。在美国外贸数据逐渐“好看”的同时,美国经济外溢出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许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的自主运用空间越来越窄,同时随着美元升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跌,一些原材料出口国的日子更加难过。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前些年一直强调要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这几乎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一种“常态”,但自从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却没有坚守贸易自由化理念,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笔者认为,即使美国经济好转带来了一些市场机遇,贸易保护主义与再工业化口号相叠加也不利于美国的商业机会外溢。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这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贸易壁垒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形式还会多种多样,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
    大宗商品价格将稳中有降
    随着我国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变化对大宗商品进口成本影响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4年9月,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为年内最低点,比上年同期下跌8.8%,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大宗商品价格并非齐涨齐跌。
    一方面,与中国进口贸易相关度很大的某些种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明显。如食品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6.1%,金属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9.2%,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下跌11%等。
    另一方面,某些与中国进口贸易相关联的大宗商品价格不仅没有下跌,反而还有所上涨。如原料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7%,饮料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7.2%等。
    笔者认为,现阶段前期支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牛市的需求、供给和货币基础都发生动摇。首先,从需求基础上看,前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对中国经济长期高速成长过度预期的成分,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前期的过度预期不再缺乏支撑,会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起到“泼冷水”的作用。其次,从供给基础上看,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增强了国际市场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给预期,而持续扩大产能也让澳大利亚、巴西等矿产资源出口国短时间内难以消化过剩产能。再次,随着美联储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再加上年初美国对于投资银行参与大宗商品的炒作严格限制,参与对大宗商品价格炒作的国际投机资本也显现出日益增强的风险厌恶倾向。由此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来说,整体水平稳中有降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中国对外贸易要学会“捕捉”机遇
    在笔者看来,对于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守常”也不必过于在意,现在看起来的许多平常事也离不开特定的时空环境。将时空坐标拉长一些来看,现如今中国外贸发展所依托的某些常态本身就是对上一个常态的修正。
    以往,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都曾经相继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产业结构经历了再一次的重新调整,许多产业逐渐从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使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一种常态。时过境迁,随着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展开再一次的替代过程,现阶段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未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会面临着一个新的常态问题。
    当然,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也不仅仅是挑战,各种机遇也是会遇到的。随着中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走出去、以质取胜、贸易便利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大战略性举措,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将上述机遇由被动“偶遇”变为主动“捕捉”。
    笔者认为,目前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减轻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如果说要对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加以形象化描述,那么,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就应当是这种新常态中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唯有如此,在“不守常”的世界市场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常态才能够被锁定在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路径中。

Tags:白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应对国际市场“新常态”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