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7年1月4日
Policy Brief No. 2017.001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证券报》
[PDF全文阅读]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6年回顾与2017年展望 肖立晟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参考收盘价决定第二天的中间价;2、日浮动区间±2%。这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迈向浮动汇率的重要一步,但是由于前期缺乏与市场的充分沟通,造成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的急剧贬值,新的形成机制仅仅存在三天就被取代。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资本外流和剧烈的贬值预期。
人民币汇率的看空情绪一度失控。市场不相信央行能够依靠外汇储备稳定人民币汇率,认为即使是高达4万亿的外汇储备,也有消耗殆尽的一天。海外投资者大肆唱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陡然上升。
……
总体而言,“收盘价+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仍然是不成熟的过渡机制。虽然这一机制缓解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势头得到遏制。但是,任何非浮动的汇率制度都无法解决市场出清问题。在市场出清之前,任何双向波动都是人为的、都要以外汇储备的运用为基础。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和管制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化解外汇市场风险,而仅仅是把风险后移。未来央行应该沿着“811”汇改最初的思路继续前进,让市场供求占主导地位,最终实施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