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6年1月5日
Policy Brief No. 2016.003
[PDF全文阅读] 世界经济如何摆脱“长期性停滞”? 张明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2000年至2007年期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4.5%,但2008年至2014年期间的年均增速却下降至3.3%。虽然世界经济增速在2010年一度反弹至5.4%,但2012年至2014年期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却再度回落至3.4%。根据IMF的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也仅为3.1%。
针对这种经济增长停滞的局面,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提出了长期性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的概念。所谓长期性停滞,是指在通胀率极低甚至为负的前提下,由于名义利率面临零利率下限的限制,导致实际利率不能下降至足够程度以刺激投资并实现充分就业的状况。换言之,长期性停滞是指,为了使一国储蓄率等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投资率,需要实际利率为负。而由于低通胀与名义利率零下限的存在,实际利率很难降至低于零的水平,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无法实现充分就业。萨默斯担忧,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世界经济目前都面临着长期性停滞的现实威胁。
……
为了更好地缓解本区域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采取如下对策:第一,更好地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多边投融资机构的作用,一方面鼓励更多国家政府与相应机构参与到这些多边机构中来,提供更多的资本金支持;另一方面,这些多边投融资机构应该通过发行债券、银团融资等方式适当扩大杠杆;第二,在设计到沿线国家的具体项目时,可以考虑通过PPP等市场化机制引入更多的民间资金来缓解资金缺口。不过,私人部门投资者是否愿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关键在于具体项目设计能否保证足够的投资收益率以及投资安全。
(笔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