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7月
[PDF全文阅读] 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重塑 袁正清 李志永 主父笑飞
摘要: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并非只是一个兴起、扩散和内化的过程。争论性逻辑和过程建构主义的关系性逻辑显示,国际规范的发展还存在起源、扩散和重塑的另一路径。中国通过规范对话、话语批判和自我塑造等机制,用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理论体系丰富着国际人权规范重塑的实践,为非西方国家突破人权规范发展的单一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关键词:规范重塑 人权 争论性逻辑 关系性逻辑
国际规范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兴起、扩散和内化的过程吗?白玛莎?芬尼莫尔等学者于1998年提出这一命题,国际关系学者对规范发展的不同阶段做了诸多微观研究,使这一命题得以充实和完善,并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学者们对规范的退化和本地化问题的探索,拓展了规范研究的视野,但对命题本身却鲜有质疑。而笔者认为国际规范的发展除了兴起、扩散和内化过程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发展轨迹,即兴起、扩散和重塑的过程。规范是行为体行为的适当标准,是一种集体观念。国际规范不只是约束而且还建构着国家的行为,改变着国家对利益的认知。本文并不准备全面分析国际规范从兴起、扩散到重塑的整个历程,而是专门聚焦国际规范从扩散到重塑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是区别于现有规范发展逻辑的关键点,而且是理性主义的结果性逻辑和建构主义的适当性逻辑无法解释的。这一环节的理解必须超越目前的社会化分析路径。本文试将争论性逻辑和过程建构主义的关系性逻辑引人规范重塑研究,并以中国在国际人权规范方面的实践为案例,阐释中国在国际人权规范中的重塑作用,以期平衡目前学术界把非西方国家的规范重塑悬置的局面,寻求对中国与国际社会彼此争论磨合的再理解,从而呈现国际规范重塑的中国经验。
一、国际规范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
二、规范重塑的定义、逻辑与机制
……
三、国际人权规范重塑中的中国实践
……
结 语
国际规范研究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一元的线性研究范式探索的是规范产生、扩散和内化的路线图,排斥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体,主要是非西方国家行为体在规范重塑中的作用。国际规范研究的西方话语霸权遮蔽和压缩了非西方话语的发展空间,低估了非西方国家在规范重塑上的作用和影响,忽视了国际规范实践的多元路径。目前,非西方世界的兴起为国际规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他文化的实践活动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多元建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争论性逻辑和关系性逻辑为分析基础,从国际社会的过程论出发,把规范重塑作为规范演进的重要一环纳入到规范研究框架中来,试图弥补这样的缺陷和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