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RCIF)讨论稿,2017年1月17日
Policy Brief No. 2017.004
[PDF全文阅读] 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的收益与风险 肖立晟
2015年“811”汇改后,中国外汇市场一度面临大规模资本外流和强烈的贬值预期。从2015年8月至12月,外汇储备每月下降接近800亿美元。按照这种速度,即便是高达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会逐渐消耗殆尽。市场开始怀疑央行依靠外汇储备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能力。一时间,外储下降与人民币贬值形成了恶性循环:外储下降越多,市场对央行捍卫人民币能力的担心就越大,人民币贬值预期也越强烈。
2016年初,央行推出“收盘汇率+篮子货币”新中间价定价机制,试图引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缓慢贬值。新汇率形成机制消除了一次性大幅贬值可能性,人民币贬值预期显著下降。正如央行所说的“由于美元走势具有不确定性,参考一篮子货币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会呈现双向浮动的特点,这有助于打破市场单边预期,避免单向投机。”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了透明度,事后可验证大幅增强,一次性大幅贬值预期大幅下降。
……
总之,在这场外汇储备消耗战中,我们应该尽量保住手中外储的子弹,让汇率自由浮动。这样做虽有风险,但却是最不坏的一种选择。希望央行能沿 “811汇改”的思路,在做好预案的基础上,早日完成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