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
【内容提要】制度是非中性的,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国际贸易制度同样具有非中性特征。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制度长期以来主要由美国通过霸权以国际公共产品的形式来提供,并反映美国的利益诉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中美两国的经贸实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两国主导国际贸易制度的能力和意愿也发生了重要转变。美国提供全球性国际贸易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不断下降;中国的意愿和能力虽逐步提升,但未能在全球领域填补相应的空白。在此背景下,美国逐渐转向提供成本较低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且其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使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的重点由全球转向区域,并进入相持阶段。未来,随着经济贸易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国际贸易领域,无论是在全球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中国不可避免地需要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成本,当务之急是要切实提高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
【关键词】公共产品;国际贸易制度;全球治理;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李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研究员;黄艳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邮编:100029)
关键词:公共产品;国际贸易制度;全球治理;中美关系
Tags:中美国际贸易制度之争,基于国际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