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文萃]李钢 张建英: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比较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4/11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人口科学》 李钢 张建… 参加讨论

        对中印两国发展差距的初步分析
    1950年以来,中印两国都参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80年代前后又相继开展市场化改革,而且两国都十分注重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差距主要来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及不同的社会经济建设过程。
    1.社会历史的差异。
    2.社会文化的差异。
    3.工业化道路的差异。
    4.土地制度的差异。
    历时70年,中国和印度从获得主权独立到发展成为拥有当前规模的新兴大国,两国的地位也发生了逆转。同样是人口大国,中国的起点更低,但发展比印度更好、更快。
    第一,中国从全面落后到全面超越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无论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居民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中国都落后于印度。1992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全面超越了印度。
    第二,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改革以前,中印两国的教育指数和寿命指数的增速均比收入指数快。中国的收入指数低于教育指数和寿命指数,印度则相反,不论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社会进步总是处于关键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类发展指数主要由收入指数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全面促进社会进步。
    第三,中国首先在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上超过印度,之后才是经济增长。中国教育指数在1951年超过印度,寿命指数在1955年超过印度,而收入指数在1992年超过印度。一方面,中印两国在教育和寿命方面的差距比人均收入的差距小得多。中国首先注重的是基础教育,印度则看重高等教育,这就使中国教育的追赶最先完成。在营养改善和生育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传染病的控制是影响预期寿命的核心因素。中国在1968年前后基本消除了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而印度只是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传染病。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这一方面显然比印度做得更好。
    第四,中国对印度的全面超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收入指数的追赶主要发生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即使印度1990年也进行了经济改革,但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对印度在经济上的追赶和超越。一方面,中国抓住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发展了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经济体系。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而印度出于保护本国产业和避免受制于他国的考虑,未能充分分享全球化的红利。另一方面,中印两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中国采取的是制造业主导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印度实施的是服务业主导的新兴发展道路。制造业主要解决中间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服务业主要解决两端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对于有着大量中间收入水平的人口大国来说,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从7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印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比印度更加成功。中国从全面落后于印度到全面超越印度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而是由于更早地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投资。经济投入和社会投入的回报周期是不同的,对保证长期经济增长而言,人力资本投资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针对人才的培养,中印两国的做法有所不同。印度注重高等教育,使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软件开发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但印度的全民受教育水平仍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加注重基础教育,保证全民的受教育权利。这一方面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具备基本素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并有助于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文萃李钢 张建英,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