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学 >> 正文

陈新:全球贸易变化与欧盟贸易政策调整

http://www.newdu.com 2019/5/1 爱思想 陈新 参加讨论

    
    
    欧盟贸易政策,是欧盟经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贸易政策的发展,也反映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形象的演变,最终成为欧盟软实力的不可分割部分。欧盟贸易政策的调整,受制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挑战,更受到来自外部世界尤其是全球贸易的变化的影响。
    一、新世纪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全球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对欧盟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造成重大冲击,欧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滑。从产业层面来看,全球贸易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二是数字革命对产业的冲击。这些变化均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拓展了贸易的外延和内涵。
    (一)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发展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全球价值链的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通过创意、设计和生产将各国联系起来。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欧盟的生产要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但随着全球化的出现,欧盟的生产也依赖零部件、组件和机械设备的进口,这些进口如今甚至占到了欧盟进口的80%,进而构成了欧盟企业竞争力的基础。自1995年以来,进口产品在欧盟出口中的比重上升了60%,达到13%。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形成了欧盟进出口之间的相互依赖。全球价值链给欧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全球价值链的重新布局带来的产业空心化。
    (二)数字革命的冲击
    数字化是电子商务以及数字技术给贸易带来的一种全新的变革。数字革命消除了地理和距离的壁垒,对全球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盟在应对数字革命的冲击方面实际上反应是比较早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欧盟就针对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提出了应对之策。遗憾的是,由于执行层面的不足以及欧洲内部在数字市场上的割裂,导致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落后于美国,甚至近年来落后于中国。
    二、欧盟贸易政策的选择
    欧盟是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最大的出口商和进口商,也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目的地,贸易对于欧盟经济的重要性前所未有。面向未来,贸易依然是欧盟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欧洲的经济复苏更需要加强同全球的联系。
    (一)通过双边发挥更大影响力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转向更为自利的竞争自由主义,将自由贸易协定视为多边贸易协定的可能补充。欧盟在进入21世纪之后,似乎在追寻美国的这一足迹。促使欧盟从多边转向双边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性谈判不成功、欧盟的市场权力下降、欧盟在多边框架中的软实力有限等。2006年欧洲的全球战略重点渐渐远离经合组织国家市场,转而开拓大型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等。双边贸易协定谈判的启动意味着这种系统性转变的开始。
    诚然,欧盟并未放弃在区域性贸易安排方面的努力,转道双边实际上是试图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安排来最终达成区域性的贸易协定。这在欧盟与东盟的自贸谈判中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同中美洲六国、非洲、拉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区域性方式也引起欧盟贸易政策新的关注。
    (二)不放弃多边
    欧盟自身的发展史证明了欧盟是多边贸易的受益者。欧盟寻求在贸易中发挥领导作用,并且积极地影响、构建多边贸易议程。但随着美国20世纪90年代从自由贸易的转向,加之进入21世纪后欧盟经济权力被削弱,由欧美双垄断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出现了变数。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美国转而采取“一身跨两洋”的战略,通过TPP和TTIP谈判试图另起炉灶。作为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也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倡导者,欧盟虽然转道双边协定谈判,但对多边体系仍不放弃。
    欧盟认为,WTO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中心地位下降,并不意味着它会被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所取代。目前,全球贸易治理已经分为三个层面:多边、复边和双边。按照目前的贸易发展轨迹,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将继续主导传统贸易。
    欧盟在多边体系的另一个努力是致力于推动全球投资体系的改革。欧盟认为,作为发起者和主要行动者,欧盟的地位最能够(也有特殊的责任)来引领全球投资制度的改革。随着《里斯本条约》将投资保护的权能移交到欧盟层面,欧委会在投资保护方面会有新的责任,也已制定了优先改革的方向并愿意引领全球进行改革。从长期来看,欧盟支持把投资规则纳入WTO。这将有助于简化和更新目前的双边投资协定网络,以建立更清晰、更合法和更包容的体系。
    (三)推动规范性力量
    欧盟希望通过贸易议程促进可持续发展、人权和良治。欧盟的各项基本协议要求欧盟在全球推动其价值观,包括贫困国家的发展、更高的社会和环境标准以及尊重人权。因此,贸易和投资政策需要同欧盟对外行动工具相一致。欧盟的目标之一是,保证经济增长能够跟社会公正、尊重人权、较高的劳工和环境标准以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相同步。但是,贸易政策只是欧盟众多的政策工具之一。如果把促进可持续增长、人权、良治、增长、就业等都变成贸易政策的目标,恐怕是贸易政策不可承受之重。
    (四)强调公平贸易
    公平贸易本来是指为了保护欠发达国家的贫困者,通过经济扶贫的方式,将欠发达国家生产者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等直接带到欧美发达国家商店售卖,改善这些国家生产者的生活。近年来,欧盟所强调的公平贸易有了新的内容,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进口来源地国家通过补贴等方式给企业赢得不正当竞争优势,二是针对欧盟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受到投资目的地国家的不平等待遇。这种本来是保护弱者的概念,被欧盟用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也不啻反映了欧盟全球经济权力下降过程中的“呐喊”。
    三、欧盟贸易政策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欧之间在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一度进入“蜜月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欧方发现并没有从中国的增长中获得所预期的收益,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的努力受阻,欧方对中国的判断也从合作变为竞争。在经历了欧债危机的打压之后,欧洲启动TTIP谈判,欧盟对华贸易政策也变得咄咄逼人,贸易摩擦不断。欧盟通过光伏案最终获得了中国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承诺,并寄希望于借此扩大市场准入,获得更多的投资保护,同时力图在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方面设立新的标杆,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一)欧盟的纠结心态
    欧盟从对华贸易中受益,但中国也成为欧盟贸易政策的最大挑战。如果说,十年前中国更需要欧盟市场的话,如今,中国的市场是欧盟经济复苏的重要源泉之一。因此,欧盟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愿望就更加强烈。欧盟在东亚没有地缘政治利益,也没有领土纠纷,因此,保持与中国良好的经济贸易关系是欧盟最大的利益。
    欧盟感到纠结的是,一方面,中国在欧盟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快速发展同美国的不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欧盟对美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对中国贸易却持续逆差。中国一旦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将更大。另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追赶态势和欧盟的停滞不前,也让欧盟在贸易上深感来自中国的压力。
    (二)试图改造中国,但未成功
    欧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发展援助的方式,试图拉拢改造中国,却无果而终。加上欧盟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在欧盟2010年贸易政策沟通文件中,欧盟表示在与中国等新兴市场贸易时应采取更为激进的做法。2016年的对华关系文件则明确表示要实施更多的对等原则。
    (三)欧版“重返亚洲”,欧盟的再平衡
    2015年发布的欧盟贸易政策文件认为,亚太地区对欧洲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欧盟希望加快同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FTA谈判,以减轻中国挤压带来的压力。包括:(1)同日本的自贸谈判和更新同韩国的自贸协定;(2)准备启动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贸谈判、以及同东盟的区域谈判;(3)计划启动同台湾、香港的投资协定谈判。
    贸易政策是欧盟唯一能够做到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的领域,是欧盟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是,全球化带动了欧盟内部的产业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欧盟的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外部世界的变化也给欧盟的全球贸易地位带来挑战。欧盟正在通过调整贸易政策,积极应对全球贸易的变化,以继续保持在全球贸易中的软实力。
    (作者:陈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摘自周弘、苏宏达主编《21世纪欧洲联盟的对外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Tags:陈新,全球贸易变化与欧盟贸易政策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