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论企业人群与职业建构——以会计专业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北方经济》2012年第6期下 于 淼 参加讨论

摘要:人群资本是人的社会化族群的重新创生,也是产业形态适应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经济,更是人类自身文化域群的重新接纳。人群资本的架构,积极承担具体的新的资本族群的建构,积极探索“家族”向“族群”的转移,“个人资本”向“团队资本”的转型。
    关键字:个人资本,人群资本,现代架构
    一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原来,出现了大量的劳动人群的社会现象。人群现象是一般经济学所忽略的,因为这些人群形成的劳动合作是没有在制度范围内的。西方的每一次资本行动,也都存在一个人群集聚的基础。一般家族企业研究所关注的是完成原始积累的资本形态,而忽略人群合作的原始形态。中国家族企业恰恰是在人群合作中形成的部族、氏族形式的产业集聚。西方现代的职业建构,也是在人群基础上。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美国的社区教育如此,其实大学改革也是源于工业人群。我们目前还没有对人群现象进行资本界定,目前的企业研究包括许多基本法则和社会法则。
    作为方法论研究,我们依据职业技术教育人群分析,发现了人群资本的传承价值。中国的晋商、徽商、浙商、粤商,起码证明了中国古老经济体系如何在族群传承上坚持了文化的民生属性,因此,乔尔·科特金《全球化时代:族群如何胜出》一书中重点考察现代产业“族群(部族)”新的内涵,人群的资本开放和产业传统使得人群资本显示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生命。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企业人群的发展历史,然后,才会确立人群资本的研究意义。
    根据“人群资本”的观点,人群资本的个体劳动,通过职业建构形成社会资本,最后形成企业人群资本概念。人群资本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赋予了产业资本的概念,于是,人成为产业群体的捆绑物,族群传统被企业捆绑,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家族与政治的联盟。民营资本在家族传承沦落后,逐步进入产业区域化发展阶段,产业集聚与人群集聚形成了新的扩张策略,形成了家族企业的新的发展周期。这个时期,人群资本演化为个人资本扩张,个人资本扩张进一步破坏了族群体系,同时,个人资本扩张开始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将科学技术的资本内涵演化为市场扩张的破坏力,这就是目前家族企业所处的基本处境。改革开放以来,人群生产力如何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国家教育证书体系开始引进西方行业管理证书,国家人力资源部与社会保障部开始引进英国人群资本核心能力考证体系,尤其是大量的职业技术学院,直接融入到产业集聚中去,建构人群资本教育体系。人群资本是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所在,也就是说,人群资本的职业属性使得族群的生存文化、合作文化成为了新的社会属性,因此,回归族群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基础。目前,社会体系与人群资本作为“一种整体职业系统或者社会文化的方法”,开始探讨项目化体系下的人群资本族群机制。
    二 现代人群资本的职业体系建构的做法——以会计专业为例
    1.共生互补的人群资本建构
    

    人群资本的基础是马克思劳动理论,人的劳动就需要具体的产业背景,因此,在一定产业背景下,人群资本开始建构产业符合人的发展的生产模式。这个模式从国家到地方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但是,项目化实际上就是这个模式的基本单位。因此,人群资本是建立在“以需求定岗位,以岗位定能力”的逻辑基础上,将项目化理论与方法引入专业建设层面,围绕提高人群资本这一中心目标,构建了基于项目化的人群资本体系。因此,企业族群化,在今天就是人群资本建构的劳动分工模型。比如,一般意义上,会计专业就业岗位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统计,金融业的柜面业务员和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员等。如果我们要建立人群资本的专业域群,就需要对人群资本整体进行调研。经对用人单位调研及对毕业生追逐调查,我们总结归纳出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的“四有要求”:有相关职业证书、有相关岗位经验、有职业能力素养、有职业拓展潜力。根据以上四有要求,我们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有相关职业证书、有相关岗位经历、有职业能力素养、有职业拓展潜力的高技能财务人才。并据此设计了四个建设项目:财经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政校企财经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分别对应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
    2.协调合作的资本族群体系
    

    人群资本项目化体现为族群合作,我们的调研对象及族群实际面临着人群资本的重新整合,但是,面对产业转型,人群资本的介入是缺乏规范的,因此,家族企业就会把关注点转移向资金和订单等商业交易,忽略了人群交易的基本原则。在落实了人群资本的架构后,我们还必须积极承担具体的新的资本族群的建构,需要建立团体、团队的行业化族群扩张,而不是简单地产业集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家族”向“族群”的转移,“个人资本”向“团队资本”的转型。硅谷研究具有其他经济体所没有的机制,不是产业群的规模,而是立体的人群资本结构。人群资本获得了银行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等国家资本体系的全面支撑。
    会计专业属于财经类专业中技能型较强的专业,会计从业人员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群体,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会计证书体系,主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技能证书、学历证书等。根据用人单位对财会人才的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们设立了财经人才培训中心,构建了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技能证书、学历证书“四证”一体的证书培训体系。
    由于会计工作自身的保密特点,企业无法提供大量实习实训机会,这是长期以来困扰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难题之一。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的相关精神,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2010年,与宁波德汇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了校内业务处理中心,2011年,在海曙区财政局的主导与参与下,与海曙区部分企业合作建立了财经人才培训基地,其宗旨是“政府主导、校企合作、院校贯通”。
    3.根植人群资本开放与族群文化素养的认同机制
    

    人群资本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民营资本体系的族群化,因此,为了推进人群资本的族群机制,族群基本文化交流是基础性工作。企业资本如何与产业集聚群体进一步规范,就需要建立认同机制。我们在专业领域的合作实际上承担了产业扩张上的相互认同。人群资本是解决各种争端的基本机制,这是我们族群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发现。基于这个认识,与加拿大三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及学分互认协议,并在学生交流、教师互访、课程引进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同时,在与加拿大商业职业教育学院(AoL)合作办学的教学设计中,重点研究中小企业族群冲突的商贸协商,证明了会记专业学生在出国学习时语言学习能力、专业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均能达到国外同类院校要求。在此基础上,会计电算化专业与中加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及加拿大洛克教育集团签订“1+2”及“2+1”项目,即在国内学习一(二)年,国外学习二(一)年,双方互认学分取得国内外文凭。本项目的入读学校为加拿大红河学院与温尼伯技术学院,分别有一年制职业证书课程,二年制毕业证书课程可以自由选择。所读学分均可带入本科阶段。学制认同背后凝聚了巨大族群文化内涵,我们交流中不断深化了族群文化的通识体系,达到了相互接受的人群资本认同的目的。
    四 人群资本的产业转化:人群转化与资本构建的结论
    

    总结人群资本对我们的启发,我们对族群经济学中的家族企业、民营企业有了现代理论方法的重新解读。首先,针对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四有”要求,即“有相关职业证书、有相关岗位经验、有职业能力素养、有职业拓展潜力”,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过程中设计了四个建设项目,包括财经培训中心建设项目、政校企财经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具体的目标、载体、任务及考核标准,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共同实施,全面提高了会计专业资本化运作能力,适应了人群劳动形态转化以及族群认同模式变化以及产业模式的资本构建的路径社会化的趋势。
    其次,构建了“立体化”的培训体系,为人群转化及人群资本构建建立了“四证一体”的会计职业证书培训体系。“四证一体”即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证书、会计技能证书、本科学历证书的培训及考试进行系统化设计整合,避免不同培训之间的冲突,做到各类培训互通互利,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业课程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同时参加不同培训,实现获益最大化。培训中心证书类型丰富完整,培训人次数量众多,考试通过率较高。如此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了“纵深化”的政校企合作。人群资本是人的社会化族群的重新创生,也是产业形态适应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经济,更是人类自身文化域群的重新接纳。政校企共建财经人才培养基地,由海曙区财政局、海曙区各类型企业、浙江纺织服装学院易斯戴学院三方共建财经人才培养基地。在基地建设中,政府不仅起主导作用,更直接深入参与项目组建了由财政局专业人员、企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兼职教师既参与课程教学,也参与证书培训。以“政府主导、校企合作、院校贯通”为原则,三方共建卓越会计师班。政府的深度参与机制,为学生进企业岗位实习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长德、单德朋.族群多样性与经济增长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综述[J].民族学刊,2011(3)
    [2]何娜娜.损己利人的经济学解释——基于族群演化选择模型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3)
    [3]〔美〕乔尔·科特金.王旭等译.全球化时代:族群如何胜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4]周震豪.浙江产业集群背景下的高职集团化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6(8)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学院)

Tags:论企业人群与职业建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