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更具灵活性、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必须破除人才培养、流动、引进、使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更具灵活性、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一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教育强省和人才兴冀工程”,要求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应用型、技能型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目前,我省产教融合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偏少,一流学科建设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突出我省转型发展需求导向,又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要改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对企业家队伍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二是引导人才向企业、产业合理流动。提高政策的引导性,解决对人才流动限制过多、渠道不畅问题。人才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被不同部门和区域有效利用、发挥作用。当前,人才区域间流动中的限制主要在户籍、社保、人事关系等方面。为此,要破除区域间人才流动中户籍、地域、身份、学历等方面的制约,打破体制壁垒,尊重人才流动规律,因势利导、把握主动,根据转型升级和创新创造实际需求,引导、鼓励人才向企业和产业流动,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三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机制,促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向河北汇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各国都在从全球聚揽人才。我省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不断扩大国际国内交流,加强国际国内人才合作,在合作中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创新海内外人才引进方式,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及配套政策,力争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四是以多种分配激励制度增强人才的获得感。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最现实的方式就是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多种分配激励制度和方式增强各类人才的获得感。首先,加大人才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定意义上说,知识产权不仅代表着重要成果的归属,更主要的是通过成果的转化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体现人才的价值,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人才的利益。因而,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人才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获利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重点。其次,建立充分体现人才创新创造价值的多种分配制度。实行多元化的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比如,通过专利权、科技成果入股,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逐步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的工资制度,崇尚实绩、注重贡献,对关键岗位和急需紧缺人才制定特殊分配政策,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同时,推动建立市场化、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获得优厚待遇,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