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信用文化及其环境建设(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新会计》2013年第2期 钟一鸣 高… 参加讨论

摘 要:企业信用文化是一个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交集合。文章借用、结合以上学科理论成果进行研究提出:政府可以通过企业信用文化法律环境的优化、企业信用文化信用信息制度环境的改善、企业守信用观念的提升、企业信用行为约制环境的强化分别从意识形态和制度建设层面上深化改革。
    关键词:文化,企业信用文化,信用,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整个社会文化有了新的含义,企业信用文化也正在逐步变迁。但就目前而言,其发生了一些时滞现象,现实文化和理想文化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尽管企业信用文化这一提法出现时日不久,但学者们在企业信用文化上已经作了许多的努力,定义和相应衍生的理论也为数不少。就国家而言,企业信用文化应该从宏观角度进行理解,本文依据一些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理论成果,从对企业信用文化的宏观界定开始,透过企业信用文化体征,考察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外部环境对企业信用文化的影响,并且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给出建设良好环境促进企业信用文化水平提高的对策。
    一、企业信用文化的一般含义
    

    文化属于社会学范畴,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将文化细分为两大类: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对于非物质文化,社会学者更简明地概括为价值观和规范。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并为一个人的行为提供正当的理由。社会学家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可进一步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通常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违反者有特定的惩罚。而非正式规范是不成文的,但往往能被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曾小华,2001)。
    企业信用文化自然(也必定)是:企业作为一个群体,在信用关系的建立及结束,所共有的价值观、规范等。在信用关系中,“企业信用文化”就可以被视为是企业行动的指针,决定一个企业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信用关系暗含于“言”与“行”之间。企业在设立之前向政府规定的以纳税为例的各项法律所作出的认同;在合同中与对方当事人所订立的一系列约定;在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保证书上的承诺。这种建立在或书面、或口头、甚至是心理默示的以上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的“言”;而企业或即时、或短期、或长期的相应行为,如纳税、履约、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及后续服务就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行”。“言”建立起信用关系,而“行”使其终结。无论企业信用关系在名称上、表现上或性质上多么的芜杂,都可以在“言”与“行”的关系上找到与其一一相对应的射影点。每次信用关系的结束就是一次对于企业信用的评价,“言”与“行”是否契合,或契合多少都左右着企业信用在人们心中的等级。
    二、转型经济中多层次的企业信用文化
    在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是企业的社会义务,即企业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要求。比如我国《公司法》第五条中就有企业应该诚实守信的要求。然而,对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义务,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之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古典观,纯经济观,他们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其二,是社会经济观,站在社会经济立场上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顾及社会效益,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言行一致。这是两种较为典型的观念,他们对企业是否言行一致的社会义务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价值观不同的缘故。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尚未建立起可以将具有其中任何一种观念的企业驱逐出去的环境,或者这种环境在并不完善的前提下,企业信用文化会存在以上几个主要层次,具体表现如下:
    1.追求“厚黑利润”的企业信用文化。追求“厚黑利润”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无视社会效益,有时,为追求眼前利润会将诚实守信和社会公德抛在脑后。现阶段处于这一层面的企业信用文化还普遍存在,它是企业信用文化中的另类。
    2.追求“阳光利润”的企业信用文化。社会经济观认为:经营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企业追求阳光利润是社会经济观的行为体现。这些立足高远的企业不仅仅以盈利作为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还将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他们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严把质量关,长期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显然,这些企业的宗旨包含了盈利性(或效率目标),以及承担社会责任,在经营过程中,追求“阳光利润”的企业同时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企业的价值观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追求“阳光利润”的企业信用文化还可以进一步地细分为经济效益主导型、效益折中型、社会效益主导型。
    (1)阳光利润企业信用文化的第一层次:“经济效益主导型”。“经济效益主导型”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义务,对受法律保护的“言”,比如合同,他们会按“言”进行履行。
    “经济效益型”企业信用文化处在浅的层次,是由于它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的约束力使当事人必须言行一致;但“经济效益主导型”又是整个信用文化的基础,也是信用活动的底线。只有“经济效益主导型”成为数量众多的企业行为规范和自觉意识时,我们所期望的企业信用文化才算基本告成,也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企业信用文化境界。
    (2)阳光利润企业信用文化的第二层次:“效益折中型”。“效益折中型”企业除了对受法律监督的“言”进行履行之外,对于不受法律明确保护的心理契约,或无任何依托的心理契约,比如基金经理人能忠实地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这就是心理契约。这些心理契约,或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机会,或无任何凭据的证明,对于这些法律的真空地带,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而“效益折中型”企业会放弃这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言”进行完全履行。对此,“效益折中型”的企业信用文化境界更突出自律,需要守信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阳光利润企业信用文化的第三层次:“社会效益主导型”。“社会效益主导型”企业在完全履行了有法律约束的“言”和没有法律约束的“言”之外,他们的“言”中更带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可以说他们履行了社会契约——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如环境保护、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等等。因此,“社会效益主导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对方、第三方或更广的社会的利益,甚至放弃自己部分利益,以达成“双赢”或“共赢”,这是最高境界的企业信用文化。“效益折中型”虽高于“经济效益主导型”,但并未达到完全自律程度,而“社会效益主导型”却是完全自律的信用,其价值取向已不仅限于自己而是扩展到了社会。
    三、经济转型使企业信用文化呈低水平循环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可以将追求“厚黑利润”的企业不断排除在市场之外,并且使企业信用文化普遍处于较高层次的环境,所以从整体而言,企业信用文化呈现出低水平循环的现象,一方面,追求“厚黑利润”的企业信用文化愈演愈烈,并有一种逐步蔓延的趋势;另一方面,追求“阳光利润”,从而持有先进企业信用文化的企业还为数不多,只处在较低的层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信用文化环境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表现为:企业信用法律环境急待优化、信用信息制度环境还未完善、企业信用观念和文化管理能力相对薄弱,以及企业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Tags:企业信用文化及其环境建设(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