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观点 >> 正文

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充满生机活力

http://www.newdu.com 2018/7/30 《中国经济时报》 王微 刘涛 参加讨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向前推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鲜明地指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要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行动上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社会财富充分涌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一方面,政府要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失灵,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是,政府要从越位、错位的地方退回来,在缺位的地方补上去。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有利于解决改革开放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政府越位、错位、不到位问题,包括行政审批、行政性直接干预、对资源和要素过多直接控制、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协调配合,加快形成有效政府加有效市场、二者共生互补的全新发展格局,在更大程度上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3年以来,国务院推出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等一系列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措施,形成“放管服”三管齐下、全面推进的格局,改革综合效应不断显现。“放管服”改革在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业创新热潮,加快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及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而且对稳增长保就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同时,“放管服”改革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社会方式的创新和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带动了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抓手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的成效超过预期。但客观地说,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依然干预过多、管得过死,有些方面又管不到位的情况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要顺势而为、由表及里,坚持不懈地推进“放管服”改革。
    “简政放权”,就是要针对政府“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从中央向地方“放权”,转向从政府向市场“放权”,最终实现“简政”目标。在市场能有效发挥功能、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放管结合”,就是要针对政府“管不到位”,在市场失灵以及必须由政府发挥治理功能的领域,不仅要管起来,更要管好,在有所不为的同时更要有所为,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使二者相得益彰,琴瑟和鸣。
    “优化服务”,就是要把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位回归到服务者,服务好人民,服务好市场,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社会。要讲求实效,将是否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持续提高人民和企业改革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重要目标和衡量标准。“放管服”改革既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更不能自拉自唱、自我欣赏。
    根据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仍需加以完善的方向,下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要关注并避免出现以下情况:一是避免出现管理权力化整为零、避实就虚、放小抓大。二是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能力,参考地方政府建议,避免出现大量管理职能下放但地方政府接不稳甚至接不住,反而给企业和市场造成困扰。三是严格清理各种认证和“红顶中介”,避免出现明放暗不放。四是在放的同时,更要注重强化政府应该管好的方面,避免出现放管脱节、管理真空。五是对于新兴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要坚持以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长期利益为核心,体现包容审慎监管理念,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三、突出重点、持续用力,使“放管服”改革真正让人民受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放管服”改革要着力破解营商环境中的痛点堵点,刀刃向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一,全面提高企业开办经营和办理建筑施工许可的便利度。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整合优化审批流程,实质性缩短企业开办和施工许可的时限。今年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就此提出具体目标,包括:明年上半年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个工作日以内,五年内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五年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一半等。对于企业开办前后需要行政审批的,要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是“照后减证”,清理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类证照能减尽减、能合则合,推行承诺式准入,对暂不具备条件取消的,通过“多证合一”等方式优化服务。
    第二,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的基础上,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压减清单事项,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真正让负面清单发挥应有作用。另外,全面推行依清单收费,继续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斩断利益关联,破除服务垄断,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
    第三,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今年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首次对“新型监管机制”作出完整表述,这是促进公平竞争、推动监管方式改革的重大创新。李克强总理要求,在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为此,要加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全覆盖;在规范检查程序、事先严格报批的前提下,对有投诉举报等情况进行重点或专项检查。推进部门内监管流程再造和跨部门联合监管,实现监管方式由按行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由分散多头监管向综合协同监管转变,减轻企业负担。健全审管衔接机制以及多元共治模式,形成有效合力。加快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此外,在坚持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要坚守安全质量底线,加强对企业合规经营和竞争行为的监管,构建以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动态监管机制。
    第四,加快建设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坚持“联网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加强地方平台、部门专网、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接入,实现群众办事由分散办理向集中办理转变,实现异地注册和各地互认。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提升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实现从“多头找部门”“多次办理”变为“一个窗口”“一次办成”。相比于去年,今年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明确了未来几年要实现的目标,即“三年内实现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满足地方普遍性政务需求,五年内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及“五年内全面实现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第五,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工作机制。实现今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企业和群众的痛点,支持地方、基层大胆探索,拿出实招,切实让利。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以企业和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真正让人民成为“放管服”改革的受益者。
    需要强调的是,“放管服”改革是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面对体量日益壮大、结构日趋复杂、开放日渐扩大的经济体系,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求,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各级政府不断学习,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努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王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涛)

Tags: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市场充满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