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正文

中小企业的出路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营与管理》2011年第12期 贾荧 参加讨论

中小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对市场机制反应最灵敏、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100万家,并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约2.8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而且中小企业创造的利润已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两年,中小企业的经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已导致部分面向出口的中小企业利润率降至1.44%左右。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据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简称香港厂商会)调查显示,珠三角企业生产成本平均较去年上升19.4%,成本的上升导致利润大幅度下降。而在中小企业数目较庞大的长三角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据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1%。
    中小企业的难点
    1.国家目前实施的各项经济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鉴于我国经济目前的现状,政府将“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而高频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不可否认的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另外,部分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如人民币升值、2011年节能减排任务的分解、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分解等,也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没有更多地考虑多种政策所造成的叠加效应和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弱的情况下,这种高通货膨胀环境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2.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畅,政令不统一,管理分散,且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单一,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我国大多数地区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超越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按社会内在分工要求,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扶持、监督和协调的专门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一部分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被管得太死,而大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则少有人关心和指导,政令不一致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且不少地方的领导,热衷于上规模,上项目,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很少关注。所有这些都导致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了解又在宏观上对中小企业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不够。同时,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铁路、电信、高速公路和商品批发等30多个行业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3.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加之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用地和物流成本的上涨等,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大幅下滑,甚至有相当多企业倒闭。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既难在大量民间资本无法通过合理渠道进入实体经济,也难在政府为应对通胀压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银行的资金全面收紧,同时还难在没有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受商业利益的驱使和中小企业自身还贷能力的制约,银行并不真正面向中小企业,逼得中小企业只能从高利贷市场融资。根据相关监管部门4月份的一项调查,目前珠三角企业平均银行贷款成本在年息8%~9%左右。由于支付的利息往往比企业创造的利润还高,所以使得有些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停工。与此同时,受工资增长、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成本增加却不敢提高产品价格,加之这两年国际市场的剧烈动荡,使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经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4.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受体制限制,使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相对分散,涉及多个部门,存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干预过多、服务不周等问题,职能部门的指导服务各管一段,难以实现全程对接。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另外,目前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十分健全,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的法规,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5.社会负担较重,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难。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要承受较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这无疑进一步加重了其成本负担,使其经营的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大、中、小企业间的组织联系相当松散,作为“主角”的大企业兼当“配角”,搞“大而全”。而作为“配角”的中小企业又充当“主角”,搞“小而全”。大企业难以从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中小企业则难以从大企业得到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能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只是极少数。据统计,中小企业80%以上的产品销售直接依赖终端市场。这些都与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规模经营、分工协作的趋势背道而驰。
    6.中小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产业层次偏低,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是“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生产。许多中小企业在创建之初就是看别人赚钱而一哄而上的,企业并不能真正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且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
    7.产业结构趋同,调整乏力,企业技术进步迟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往往起步于家庭工业,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再加上所在区域范同小,文化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致使企业规模小,组织离散度大,创新能力较低、能耗高、企业技术进步迟缓等。
    8.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管理落后。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管理,在事关企业生死的重大问题面前,以企业管理者少数或个人决策居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科技人才;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也缺乏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9.不顾自己的能力,盲目投资扩张,致使企业发展的内动力不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做大做全”的情结,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内部条件及企业外部的具体情况,而一味的为做大而“做大”。有相当多发展不错的中小企业因“四面出击”,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无度扩张,最后倒闭破产。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较短,缺乏在国内影响力,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少。多数产品雷同、市场竞争力缺乏,且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辖区众多企业有序分工、紧密合作的顺畅链条和集聚效应。
    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
    发展中小企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政府部门可为中小企业建立一套政策调节工具,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扶持力度。同时,应降低管制行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希望进入的服务业的准入门槛,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领域。可通过减少中小企业税收,取消各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收费,同时以金融、财税等多种手段促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升级,鼓励优势中小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良性扩张。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力度,完善诚信及有关法律建设,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抓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收集、评价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息查询和服务的社会化。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条件。
    2.着力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西方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专门服务于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资本市场结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帮助中小企业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
    3.大力发展小额资本市场,鼓励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民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同时激活民间资本,推动中小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的发展,将国有银行改造为银行控股公司、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互助性的民间中介担保机构,改革银行体系,服务中小微企业。
    4.政府需要落实安排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世界各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要尽快推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门资金,放宽对利率的管理幅度,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多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风险投资。
    5.在贷款利率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建议采取鼓励贷款的激励机制,可采取无息、贴息、低息等各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开业,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信用保证贷款的利率幅度应该下浮,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性投资,企业和个人以固定资产投资人股开办的具有一定经营特色和产品特色的中小企业,国家应在一定期限内减税或免税;对于应纳税但暂时有困难的,可酌情缓交。
    中小企业的发展出路
    1.树立战略意识,着力培育和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科技技术,大力扶持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具有战略思维,在经营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选择正确的、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领域,并在发展中不断增强实力,扩大规模,通过树品牌、提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随大流”的惯性思维,在进入市场之前,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寻找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机会,或拾遗补缺、或丰富市场,同时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下大气力把所抓住的市场机会做深、做透,以凸显企业和产品的特色,通过优、特、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中心和永恒主题。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由于中小企业多集中在传统产业,而且装备也较落后,这就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和落后的装备。要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对接,推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有条件的中小营企业,要在科研单位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使中小企业由一般加工型逐步向科技开发型转变。
    4.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虽然现在一些中小企业已分别建成了民营合伙企业、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股份有限公司,但均存在运行不规范的问题,绝大部分企业还是沿袭陈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也是造成政府部门难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企业资信度差,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打破原有的家族管理制度,逐步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资产所有者组成董事会,建立起科学决策体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5.引进各种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中小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各种人才的引进。鉴于中小企业人才引进难的现状,国家应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种高精尖专门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给予中小企业引进人才以切实有效的财政支持,使中小企业的引进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不断提高企业全员的素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以加强和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Tags:中小企业的出路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